APP下载

“太空之吻”缔造者王曙群:练就“精、新、准、快”的航天工程绝技绝活

2017-06-23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总装技师大师

◎ 本刊记者 周 烨

“太空之吻”缔造者王曙群:练就“精、新、准、快”的航天工程绝技绝活

◎ 本刊记者 周 烨

茫茫太空,群星璀璨。许多航天人经常会情不自禁,仰望星空,寻找那一颗带着中国制造的对接机构的“星星”。作为“太空之吻”对接结构的总设计者和装调者,王曙群凭借“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刚过不惑之年的他已经成长为了载人航天工程总装战线上的领军人物。

技能也有成才路

1989年,王曙群毕业于最后一届新中华机器厂技校,被分配到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从事钳工工作。王曙群说,那是人生特别重要的几年。他跟了一个好师傅单培林,把工装模具、零件制造的操作基础打得非常牢,让他受益终生。在师傅的引领下,1994年王曙群选择参加了八院高级技工培训中心两年制学习,顺利成为一名合格技师,后来相继参加了八院“公共模块”培训、局高级技师研修班、八院高级技师研修班等,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0世纪90年代起,王曙群开始了对接机构原理样机的研制,从模样阶段、初样阶段,到正样产品赴基地接受实践考验,每一步都艰难曲折,可谓十年磨一剑。但是他凭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以及不服输的精神,坚持下来了。这期间,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一项项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练就了“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并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载人航天总装队伍。

天衣无缝对接挑战

作为航天对接机构小组组长,王曙群负责交会对接关键产品对接机构的装调。对接机构有118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291个传递力的齿轮,759个轴承组合,11000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林林总总的接插件,密密匝匝的电缆线,看起来都眼花缭乱,装配难度可想而知。而素以严谨、铁腕抓质量著称的王曙群以一贯的沉着细致打好了这一战。

两个重达8吨多的飞行器要在太空中实现对接,关键就是对接机构中的12把对接锁,这12把锁的锁钩必须同步锁紧、同步分离,对接、分离时不但相关各舱室的气体不能泄漏,舱与舱之间要“天衣无缝”,而且结合时须保持平稳,不能剧烈晃荡。

王曙群带领团队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分离姿态与设计要求产生较大偏差,而且没有规律,大家一下子陷入了迷惘之中。设计人员经过反复核算、反复评审,确定设计原理和方案都没有问题,那么问题肯定出在装配过程中了。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交会对接梦想就无法实现,航天科研人员多年付出的心血就会白费。从那天起,王曙群就和这个问题较上了劲。为了早日攻克这一难题,王曙群走路时想、睡觉时想,有时甚至在饭桌上也会不自觉地用手比划,老婆孩子都以为他中了什么“邪”。

在那段日子里,他每天呆在家里的时间经常不足8小时,对此家人也有抱怨。他总是对家人说:“这是国家任务,这是我的责任。”就这样,通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摸索,他带领的团队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并且马上提出了新的工艺方案,同时调整工艺方法,一举解决了长时间困扰对接锁系同步性协调的难题。天宫与神八进行了两次成功对接与分离试验,充分证明了提出和解决的方案非常正确,为中国制造的对接机构注入了创新元素。在此过程中,王曙群还完成了四项专利的申报工作。

总装“黄金团队”

2011年7月,王曙群领衔,组建了技能大师项目“航天空间机构工作室”。对于这样一个技术导向的柔性组织,重视学科创新的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从人财物方面给予了全方位大力支持。人力资源部处长挂职工作室协调小组组长,负责运行管理的协调工作,配备2名特级技师、1名高级技师、1名技师、3名高级工程师和6名中高级工的人才梯队,并根据工作室任务节点分阶段考核跟踪,确保达成到位。

对接机构工作室总装队伍的平均年龄只有34岁,天宫与神八交会对接任务是国家的重点项目,责任重大,总装工作必须精益求精。对接机构中的每一套单机必须经过各项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总装。团队的测试人员们为了保证试验的连续性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每次都坚持连续工作几天几夜,每到半夜瞌睡袭来时,他们就用冷水擦一把脸。饿了,就啃几块饼干充饥。

为了实现交会对接,王曙群和团队分析了150万个数据。“对接机构上有118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291个传递力的齿轮,759个轴承组合,1.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各种各样的接插件,密密麻麻的电缆线,王曙群和团队从不敢有片丝毫懈怠。

每项测试都要做到极致:对接机构中有10大类31套单机需要经过热循环试验的考核,1套单机试验需要37小时,王曙群带领团队连续做了31次37个小时的试验。

“航天工作不允许任何一个错误。”王曙群始终牢记,“精益求精”是匠心之本。

正是这样一支总装黄金战队组成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着各种技术攻关和改革,把一些优秀案例制作成看板,形成了工作室园地,参与车间的生产及技术支持,推动车间的生产时度。

大师成长范本

从一名技校工人,成长为高级技术人员,并因为对航天工程的卓越贡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对于踏实的王曙群来说,这一切也简直像一场梦。

上海航天设备总厂组织人事部负责人指明了这个“中国梦”的可实现性:“在企业‘创新、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发挥着重要的生力军作用。企业则在他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适时引导、给予上升通道,并提供政策、资金和人力扶持。技能大师工作室既发挥首席技能大师榜样模范作用,为新员工提供可资借鉴的成才范本,也通过技能大师的成果分享,让新员工获得成长的可实现路径。”

在王曙群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运作后,精加工首席技师工作室成立了,未来还有望涌现出的领军人才成立钣金、车工和总装等各个专业工作室,继续打造以专业领军人才命名、技术与技能融合的创新团队或技能大师工作室,协力推动行业的新发展。

带领团队对王曙群来说,从一个近乎赶鸭子上架的职责,变成一个让他享受与人交流的好平台,在他实现自我突破的同时,也对外展示了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人才聚合作用。工作室先后带徒13名,其中2名晋升为技师,3名晋升为高级工,优秀徒弟吕文龙在上海航天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钳工单项冠军。

猜你喜欢

总装技师大师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总装多余物预防与控制
大师剪我也剪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集装箱正面起重机总装技术
空中杂技师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