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群团优势合力聚焦富民
2017-06-23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惠娟
◎ 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陈惠娟
发挥群团优势合力聚焦富民
◎ 江苏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陈惠娟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团结凝聚着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驱动力的科协组织,理所应当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动员科技类社会组织将力量聚焦到富民上来,让创新资源要素竞相迸发,让富民增收源泉充分涌流,为“两聚一高”作出积极贡献。
一、全力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掘富民的源泉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聚焦富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富民增收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拓展居民增收空间。作为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席会议单位之一,我们要将服务创新创业放在首位,持续深入实施“十百千万”计划,目标建立50个创新创业服务基地、100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000名的创业培训导师队伍,每年培育10000名创新创业人才进入科技孵化平台,通过服务推动创新创业实现富民增收。
打造“科创汇”服务平台。围绕建设“平台型、枢纽型、开放型”科协组织要求,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江苏省科协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简称“科创汇”),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为科技创客提供众创服务。健全完善集培训实训、评估评价、创投风投、孵化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平台,把精英和草根、线上和线下的创新活动融合起来,把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微行动”,汇聚成创业富民的“众力量”。积极依托学会、高校、海智等创新资源,连接各地双创平台资源,确保全年培训超两万人。充分发挥省级学会和地方科协组织作用,实时征集线下创新要素和科技需求,加强与科创汇线上平台的互联互通,共同创建双创服务基地和众创社区,引导激励更多的学会会员、在校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
激发“创客”主体活力。着力推动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培育发展留学归国创业者、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学会会员创业者、企业科协会员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精心组织第二届江苏省科协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网上报名、网上参赛、网上选拔、网上评审、网上对接等方式,不断提升大赛的品牌影响力、双创项目成熟度和市场认可度,全年力争引导2000人以上进入孵化平台。积极支持学会会员、高校科协会员在服务地方和企业转型升级中创新创业,激发引导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服务。
强化“众创”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在省级学会和科协事业单位,发展100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成功创业者、天使投资人、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产业教授,组建1000名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引导学会提供创新创业咨询服务和创业辅导,举办创业创新周、创业大讲堂、起点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学生会员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推动高校重点实验室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好工程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创业者实验、检验、检测等提供便利条件。
二、努力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放大富民的能量
江苏省科协现有所属省级学会组织141家,团结凝聚着全省各行各业科技工作者380万名,专业范围覆盖理、工、农、医以及综合交叉等各领域,科技创新人才荟萃、要素集聚、成果丰富,为我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渠道,同时也为促进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富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条件。
持续推进学会服务创新驱动。近四年来,省科协抢抓实施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专项机遇,积极引导省级学会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先后建成省级综合示范学会38家、特色学会24家,评选认定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40个、科技服务站400家,选派首席专家400名。依托已建学会服务平台,推广新技术1200项,培育专利740件,落地创业项目448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引领,深入推进学会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持续做好已建840个提升计划项目平台的跟踪服务,力争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服务站等成效凸显,建立服务实绩导向和绩效追溯机制。配合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继续推进省级学会服务苏北行动,开展淮安等创新发展对接活动。围绕宁镇扬一体化战略,深入开展服务扬州创新发展活动。
汇聚海外创新资源要素。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广泛联系海外科技社团的优势,树立“眼球经济”的思路理念,持续放大“江苏海智大会”品牌效应,集聚更多海外人才来苏创新创业。巩固与海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科技交流,拓展与俄罗斯、以色列、日本等国际科技社团合作渠道,持续开展港澳台合作交流。推进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适时组建江苏科协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联盟,探索建立江苏科协海外创新创业基地5个以上。发挥江苏海智网、中国(江苏)国际科技资源转移网作用,每年举办国际科技频道视频连线12次以上,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海智洽谈会。
持续开展科技信息推送。积极依托科协非政府组织属性,充分发挥所拥有的2000多万条海外专利成果优势,持续深入开展科技专利信息推送服务。以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为纽带,以企会协作平台为依托,全面提升科技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专利信息推送示范市建设,辐射带动全省县市区典型案例的全面覆盖,全年力争实现专利应用注册企业3000家、典型案例500个,通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从业者增收致富。
三、着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水平,夯实富民的基础
要扶贫先扶智,要富口袋得先富脑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科学素质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事关人力资源质量提升,同时也是实现致富增收的基础。特别是在江苏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新挑战面前,加快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按照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提出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要求,不断强化科普产品供给侧改革,创新科普公共服务机制,提升科普信息化服务水平。
以科普信息化为手段提升公民素质。积极策应现代社会信息网络发展趋势,建好用好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平台,强化科普资讯精准推送,运用大数据分析不断提升接入终端连接指数、正常指数和活跃指数,力争今年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城镇社区“科普云”终端全覆盖。有序推进科普大屏进学校,争取省级“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和STEM教育试点学校校园e站全覆盖,通过青少年特定群体的科普,促进全社会科学素质的提升。依托科普惠农基地,试点开展乡村e站建设,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服务。加快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APP平台,服务领导干部、大学生、企业家创新创业,通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致富能力增强。
以“三新”推广应用为重点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在面向公众开展科学普及的同时,我们也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为重点的科学普及与推广运用。着眼于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环境约束加剧、资源要素投入边际效益递减的形势,我们要积极开展“三新”推广运用,通过新技术实现节能降耗,通过新产品实现供给侧改革,通过新成果实现产业升级。鼓励引导科技工作者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手段,依法依规通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取得合法报酬,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带动在全社会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兼职做科普、带头做科普,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更好地为公众解惑、为民生出力,让公众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资源节约、开源节流、惠民富民。
以科技培训为抓手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积极依托省级学会专业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学校等载体平台,开展实用新型技术等技能培训,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城乡实用人才。着力激发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理念和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进城务工和失业人员在城镇稳定就业、科学生活的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产业大军,带动广大产业劳动者增技能、增本领、增收入,促进城乡宜居宜业和可持续发展。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联合开展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等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厚植创新创造的文化土壤。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养生健康、食品安全等知识普及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推动减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努力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四、大力实施科技扶贫奔小康工程,补齐富民的短板
组织动员江苏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扎实开展科技扶贫工程,省市县联动落实十村示范、百个团队、万名科技工作者开展服务,实施“六个一”扶贫工程。
组建一支服务团队。由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以及兼职副主席等12人牵头,带领8个职能部室及12个直属事业单位,在12个重点帮扶村分别建立1支科技服务队伍,每支队伍8-10人,其中乡土人才5-8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制订一个主导产业规划。以打造“一村一品”产业特色品牌为重点,根据特色产业现状、环境和规模,帮助选择确定市场相对稳定、获益期相对快、适合村级经济发展的产业,为帮扶村制定1套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增强村级集体自我发展能力。
培育一个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帮扶村基础条件和实际情况,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个,作为农技协实体化和实施村级主导产业规划的试点主体,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建设示范基地,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组织实施一个科技项目。注重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新领域和农村电子商务、特色小镇、无人机服务等新业态,持续开展关键领域、新兴领域的农民创业培训与辅导,将“高、新、尖”科技和实用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帮助创建1个自主品牌。
建立一个农技协组织。以“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为帮扶村建立1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动所在乡镇、县(市、区)建立农技协联合会,开展“农会对接”,规范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建设一个乡村e站。精准对接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日常生活和农村社会管理需求,完善农业技术全程服务、农村科学普及、农产品电商等功能。充分发挥“江苏农产品馆”平台作用,引领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
五、充分发挥科协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富民的平台
我们将按照改革方案要求,打造“三型”科协组织,力争建成对科技工作者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能够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群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实现“两聚一高”作出积极贡献。
搭建网上服务平台。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建设科技工作者网、科普网、科协网三网合一的“网上科协”,完善科技人才、双创、科普、智库和政务信息化等服务功能。牢固树立“大数据将是未来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理念,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健全完善科技人才大数据系统,整合共享学术权威、双创人才、科普专家、海智人才、智库专家等信息资源,形成分类明确、内容详实、对接精准的会员库、专家库、成果库、项目库、需求库等基础数据库。紧紧围绕地方科技人才需求,强化网上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提升信息更新率、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实现信息快速传递、资源精准对接、要素高效配置等目标,不断提升网上服务价值量和广大民众获得感。
搭建组织支撑平台。牢固确立学会工作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从而更加凸显学会在现代市场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学会等社会组织,新设与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新型现代学会,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市县成立工程师学会,通过第三方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带动富民。深入实施县级科协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计划,不断强化各级科协组织在富民增收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发展企业、园区科协,重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在规模农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之上建立农技协组织,力争实现市、县(市、涉农区)农技协联合会全覆盖,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热心社会服务的专职队伍,增强社会组织聚焦富民的活力。加快推进秘书长职业化、秘书处实体化(简称“两化”)进程,推动3A级以上学会和特色学会全面实现“两化”目标,力争不同规模学会专职人员比例达到会员数的1‰-5‰以上。加快提升学会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强化学会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力争服务年收入稳定增长10%以上。支持引导资深学术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等加入学会,不断提升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端科普团队、首席科普专家常态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老科协组织优势,组织发挥好在校大学生假期科普志愿服务作用,深入社区、农村开展科普惠民服务。
强化制度机制保障。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大联合大协作的优势,建立省市县科协上下联动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建设社会化富民动员机制,运用市场化方式不断强化资源要素供需对接,不断提升人才、平台、市场和公共政策等资源整合利用能力;构建科技创新社会化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第三方作用,积极开展区域创新创业能力指数评价等第三方评估工作,为党委政府制定富民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科技社团政治引领机制,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科技社团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一线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