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发挥“引领、高端、覆盖、补齐、指导”作用
——中注协2016年度远程培训工作情况总结

2017-06-23刘栩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注协审计报告培训班

积极发挥“引领、高端、覆盖、补齐、指导”作用
——中注协2016年度远程培训工作情况总结

2016年,远程培训以提升行业人才综合素质、增强行业专业服务能力为核心,围绕行业服务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等国家重点战略对行业培训工作的新要求,我们积极整合培训主体资源、调整培训主体定位,着力以满足会员需求为宗旨、以提升满意度为目标,设计和实施培训“供给”,根据年度培训计划,深入推进远程培训工作。

一、总体情况

全年共举办5期远程培训班,开通257个分会场,培训注册会计师19809人次,占全年2.65万培训总人次数的74.75%,与去年占比基本持平。

二、组织实施

在培训班筹备过程中,中注协、承办地主会场及各地方注协分会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力配合,共同做好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抓好核心环节

远程培训由中注协主办,本着“引领、高端、覆盖、补齐、指导”定位,重点抓好计划编制、主题设定、课程设计、师资选配等培训工作的核心环节,确保高质量的培训。

1.设计培训主题:围绕国家改革热点、行业工作重点、业务控制难点,精心编制全年培训计划

2016年,围绕国家重点战略对行业服务需求的重要领域开设了5个专题班,包括宏观形势及政策解读、财政预算评审与绩效评价、新审计报告准则、风险导向审计与职业判断,以及行业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其中新审计报告准则专题是为新审计报告准则在上市公司中先行实施而开设。

2.设计课程内容:注重专题内在逻辑,侧重应用性和操作性

在年度培训计划基础上,通过征求地方注协、事务所、相关领域专家、优秀师资的意见,对每期培训课程进行了“再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侧重实务案例分析、注重应用性和操作性。继续作为“领军人才援教项目”的“风险导向审计与职业判断”培训班,在沿用去年相关专题课程设置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围绕培训主题,课程包括职业怀疑框架与近期资本市场舞弊案例、审计计划及风险识别、审计程序的进一步设计与执行、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落地及事务所审计底稿审核、综合风险评估等。专题课程设置侧重实务案例分析,注重方法论和操作性,特别是针对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的职业判断。

二是突出课程内部逻辑性。为积极配合财政部2014年启动的财政管理体制特别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帮助会计师事务所更好地适应新的服务领域的需要,有效提升参与财政投资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的专业服务能力,远程连续3年举办财“政预算评审与绩效评价”相关专题培训班。结合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培训班课程设置加大了预算评审的份量,具体包括中央及地方财政预算评审与绩效评价的政策解读、指标体系、操作规程、实务案例、文书撰写等,注重政策和实务相结合,注重具体案例分析和内部逻辑性。

三是服务行业重点工作。2015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发布新修订的国际审计报告相关准则后,中注协研究国际审计报告改革最新成果,按照持续趋同要求,对原有审计报告相关准则做出了修订,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分批分步骤实施。本着服务行业重点工作的理念,为做好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范围相关对象培训覆盖,中注协于7月26日 -28日举办了远程专题培训班,开设的课程包括总体情况介绍、7个准则解读、问题解答、判断指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指引等,培训注册会计师3738人次。

3.组织选配师资:围绕专题课程,综合发挥行业内外专家优势

优秀师资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5个专题25讲的20位老师,分别来自中央党校科学哲学部、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九州证券有限公司、瑞华、瑞华(河北分所)、天健、信永中和、天职国际、致同、中审众环(重庆分所)、武汉宏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中注协专业标准与技术指导部和继续教育部2个部室。

配合课程设计,在师资选择上呈现了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业内与行业外相结合的方式,在政府、高校、中注协、事务所等相关领域中有针对性地选配优秀师资授课,其中外部专家、业内专家、协会专家各占60%、20%、20%。二是侧重实务和案例教学,其中来自事务所一线专家占60%。三是培养开发新课程师资,其中新开发的师资占总师资的20%。四是继续发挥行业领军人才优势。连续两年举办的“风险导向审计与职业判断”培训班由行业6位领军人才担任授课师资,课程内容从事务所业务实际出发,所讲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广大中小所注册会计师纷纷表示,培训班不仅开阔了眼界,同时业务上也有很大启发。总体上,加大了外部专家和一线实务专家参与授课,以确保培训效果。

(二)充分依托承办地注协资源

作为网络直播的培训形式,远程培训较面授来说更多地依靠主会场的软、硬件设施。根据中东部省份支持的需要和申请,在充分考虑人员、技术、场地基础上,5期远程培训的主会场分别设在山西、安徽、河北、广东、北京。

北京、河北、山西、安徽、广东5个承办地注协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培训班的筹备和举办作为阶段性重点工作来抓,为培训班的举办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前期主会场场地选择、设备协调、学员管理,以及师资接送、食宿安排,后期报账事宜等。

(三)筹备衔接及现场组织协调

远程培训的顺利举办需要中注协、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的共同配合。中注协除了主题确定、课程设计、师资聘请等核心环节外,在具体筹备过程中还包括讲义收集整理和传送,点数统计及收看连接发放,与主会场线路、设备的沟通、对接、测试,培训过程全程监控、现场协调、总结收尾及结算等事项,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包括组织招生、场地协调、讲义印制及下发、班务管理、收集反馈现场问题、考试评价和学时录入等。

2016年远程培训共设5个主会场、257个分会场,培训注册会计师1.98万人次。注册会计师人数较多和分布较广的省份还依托所在地地市注协和有条件的事务所开设分会场。新疆注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十余个地市级协会和事务所内部设立分会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受到所在地注册会计师的支持、肯定。

三、培训特点

2016年远程培训在2015年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创新,体现出注重高端培训和调短培训天数的显著特点。

(一)注重高端培训

2014年以来,在整个注册会计师培训体系中更加突出分级培训特点。2015年远程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级别的不同分别设计了不同的专题及课程,培训对象涵盖助理人员、新批注册会计师、一般注册会计师、经理和质量控制人员。

2016年首次开设针对合伙人(负责人)能力提升的培训专题——“宏观形势及政策解读”。本专题将合伙人(负责人)的培训纳入远程培训体系,体现出注重高端培训特点。培训班旨在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内容包括:如何制作标书与现场陈述、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创新、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咨询服务、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规则解读、系统思想与管理思维。

培训班首次将合伙人纳入远程培训体系,不仅整合了各地注协合伙人培训的资源,节约了培训成本,更使培训对象涵盖了从助理、新批注册会计师、一般注册会计师、经理、质量控制人员到事务所合伙人(负责人)的所有级别人员的培训。

(二)调短培训天数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规定,注册会计师每年需要完成40个学时的后续教育,一天培训最多可确认8个学时,由此多年来远程培训形成了每期培训5天的模式。近年来有部分学员反映培训天数较长,容易引起培训疲劳。同时为配合培训供给方式多元化、分级化、模块化,以及开展大规模网络培训,2016年4期远程培训中,除1期为5天外,其余3期均调整为3天。

培训天数的缩短极大地增加了培训的灵活性,不同地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起来。除统一的3天课程外,各地注协可结合当期培训主题,采取自主安排当地特色业务课程、网络培训、自学、案例讨论、自由交流等多种方式。

(三)提升培训满意度

搞好培训效果评估。坚持对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反馈,将随堂检查、考试、撰写心得和调查问卷结合起来,丰富考核形式,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探索加强师资队伍的动态评估,建立完善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优秀师资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对授课效果好、多次聘请的师资进行在册登记管理;对新聘请师资进行全面测评,按照政治素质、授课(教学方式、组织表达、讲义制作等)和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前沿性等)三个方面,力求开展多维度的综合评价,同时对评价较差的师资进行淘汰,不断提高会员培训满意度。

2016年学员对5期远程的课程评价和对20位教师的评价结果分别是4.58分、4.64分、4.6分和4.85分(满分5分),均达到4.5分以上,普遍受到学员好评。

四、体会和建议

(一)以“引领、高端、覆盖、补齐、指导”为定位,统筹规划全年远教工作

远程培训作为中注协直接服务会员的一项举措,以持续提升行业整体素质为目标,服务经济发展热点和行业发展重点,定位于“引领、高端、覆盖、补齐、指导”。以重点内容强化培训引领行业年度培训工作的方向;把握国家和行业前沿、热点领域,做好高端领域培训;以常规内容为依托实现普及性内容的覆盖。新审计报告系列准则于2017年1月1日起分批、分步骤实施。为确保新审计报告准则执行到位,中注协将新审计报告准则的培训作为2016年度培训工作重点,于7月26日-28日在河北举办了新审计报告准则专题培训班。培训班设立66个分会场,培训注册会计师3738人次。同时“宏观形势及政策解读”、“行业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风险导向审计与职业判断”、“财政预算评审与绩效评价”等主题均体现了“引领、高端、覆盖、补齐、指导”的要求。总之,以这一定位的远程培训在整个行业培训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以“能力素质提升”为理念,办好每期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是行业培训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提升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把握国家发展和行业热点领域,体现重实务、重操作特点,将培训理念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素质提升型”转变,把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业务能力贯穿于课程设计全过程。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将业务中相关要求、重点、难点、关注点更加直观生动地体现出来,对提升学员的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综合素质有重要帮助。除新审计报告准则外,其他3个业务专题培训中有6讲都直接以实务案例为载体:职业怀疑框架与近期资本市场舞弊案例、财政绩效评价政策与实务、财政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重庆轨道交通财政投资绩效评价案例分析、财政投资绩效评价操作规程及文书写作、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咨询服务等。

(三)创新培训形式

通过创新培训管理和教学方法,不断增强远程培训的实效。一是引入“互联网+”培训模式,探索开展“3+2”培训方式,将集中学习与网络点播、特色课程、网络培训、自学、案例讨论、自由交流结合起来,增加培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指导地方注协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座谈讨论、经验交流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三是丰富学习内容,将课堂讲义与拓展阅读相结合。除上课使用的课件讲义外,收集整理与培训主题相关的参考资料、参考资料目录,增加拓展阅读材料,使学员对培训相关内容有更加深刻和全面地了解。

(中注协继续教育部 刘栩)

猜你喜欢

中注协审计报告培训班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中注协举办2021年全国注协注册管理干部培训班
中注协工作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主席访问中注协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培训班组图
中注协举办行业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及行业职业化建设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