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创”的中国机会
2017-06-23赵娜
文/赵娜
德国“双创”的中国机会
文/赵娜
当地时间5月2日,2017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峰会)在德国柏林开幕。与会人士就全球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金融风险、数字化革命等给全球经济稳定带来的考验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我们正处在第一波数字化的浪潮之上,而第二波已在来临。”埃森哲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南佩德(Pierre Nanterme)指出,第二波数字化浪潮表现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
在德国,“数字化”涵盖了多个科技领域的重要技术类别:工业4.0、智能服务、智能数据项目、云计算、数据联网、数字科学、数据建设、数字化生活环境等。
除了大型企业在数字化技术等创新领域方面的探索,德国的创业生态在过去几年中也呈现出持续、积极的态势,并仍在不断的成长当中。
Unternehmertum Venture Capital董事总经理Johannes von Borries说:“20年前,德国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普遍选择进入宝马、奥迪、麦肯锡等大型企业工作,现在的优秀毕业生中,则有2~3成会选择创业。”
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例,这里不仅是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德国初创企业的中心。这个城市中目前有大约13200人在初创企业就业——这一数字是三年前的两倍。
柏林拥有多元文化氛围,创业者并不受限于德语语言的沟通。从数据上看,柏林初创企业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非德国籍的占比约为42%。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调研显示,2016年从事创新性研发性的初创企业比前一年增长6%。尤为积极的是创新性企业将在未来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
“让年轻的创新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更为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加强德国作为投资地的吸引力、竞争力以及保障高品质和长期的工作岗位。”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总经理BennoBunse说。
德国创业环境
位于柏林北部的一个AEG旧厂区,如今已经改造成了聚集着多家大学科研机构和大量初创企业的创新园区。从这里,能够看到柏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的缩影。
柏林伙伴组织副新闻发言人ChristinBerges以柏林为例介绍说,“柏林地区有大量数字化技术生产、开发相关的初创企业。一些大型企业陆续把数字化生产相关的业务部门落户柏林,比如汉莎、思科。”
据了解,柏林当地的高等院校组织了支持数字化的联盟、为创业企业提供科研方面的支持;包括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内的研究机构也为初创企业提供学术支持。
“这些机构的研究课题包括工业4.0、卫生健康、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课题包括金融科技、物联网等。”ChristinBerges介绍。
宝马公司大股东苏珊娜·克拉腾(Susanne Klatten)创办的欧洲创新和创业中心UnternehmerTUM通过教育培训、创业孵化、企业加速、项目咨询等业务支持初创企业成长,该公司同时通过风险投资业务UnternehmertumVC,面向德国境内的早期科技类企业进行投资。
Johannes von Borries介绍,德国VC通过IPO实现退出的比例不足5%。但从并购退出的角度看,“西门子、宝马等大型企业都有专门的部门和团队来收购初创企业的技术。”
在笔者考察的几乎每个创业孵化加速器、联合办公空间中,都列有和德国主要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情况。
The Place Berlin是柏林一家联合办公企业,三年前租下一个艺术画廊,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同时也联合Startupbootcamp项目,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加速服务。这家联合办公企业每年举办大约350场活动,其中包括大量大型工业企业在这里举办的和创业、创新有关的交流活动,他们在这里与初创企业的团队见面,听创业者聊新的想法、谈设计思维。
“大企业愿意和初创企业合作,是因为可以通过这种合作获得未来的技术。合作有很多种,他们可能是彼此的客户、可以是销售伙伴,也可能将创业公司收购。” Johannes von Borries介绍说,德国大型企业有丰富的与初创公司合作的经验,除了纯粹的财务投资,大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和初创企业一同开拓市场也非常有吸引力。
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上,汉堡投资促进局国际部主任Stefan Martz介绍说,政府部门鼓励研究人员将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结合,以鼓励高校既拥有科研能力,又能够和产业企业展开合作。
创业公司探路中国市场
4月27日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上海-柏林创新企业交流会”上,上海市外国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孙新华与柏林经济与技术发展局首席执行官史蒂芬·弗兰兹克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加强在初创企业孵化、项目落地服务以及促进上海和柏林双向投资等领域的合作。
目前,柏林已经与特拉维夫、纽约、上海、巴黎达成类似的城市合作。此后,还将与伦敦、洛杉矶等城市展开合作。合作城市的选择主要从城市发展活力和本国初创企业对目标城市的偏好程度等维度进行。这类交流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了解目的地国家的市场,和当地的初创公司交流。合作方会共同为有意向进行海外拓展的初创企业提供为期六周的免费办公室使用权。
“我们的目标是让企业在国外市场有收获,他们未来取得的成就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柏林伙伴组织数码经济负责人Christian Herzog介绍说。
“这次交流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很成功的。”出境游消费向导平台Edaole(“一道乐”)的总经理Marc Erfkamp介绍说,11家来华参与交流活动的初创企业代表中,有多个团队延长了在华的停留时间,以便与中国的潜在合作伙伴能够更多的交流。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投资的初创企业对此都非常感兴趣。如果没有一家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靠自己的团队拓展业务)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德国创业公司的普遍选择是成长到一定体量之后,再通过与中国伙伴的合作进入到中国市场。”Johannes von Borries说。
中国企业如何借力“德国创新”
德国各地政府部门通过参与设立服务机构的方式,对当地的企业环境进行支持。如,柏林伙伴组织致力于帮助国内外企业落户柏林及周边地区;汉堡经济促进局为有意在当地落户的企业提供广泛的免费服务套餐。前述机构均在中国设有联络处,为有意到当地发展的企业提供支持。
巴伐利亚经济与媒体、能源与技术部国际与工业司副司长 Markus Eder表示:“支持创新创业能够帮助巴伐利亚的经济实现更大的活力,我们希望在这方面与中国进行更多的合作,帮助这些初创企业实现国际合作。”
过去的几年中,有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通过设立产业园的方式参与到德国地区的创业创新。
2013年7月,“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园”在德国慕尼黑正式开园,这是中国首家高新区和企业联合到德国慕尼黑建立的高科技园区。此前,瀚海智业集团与淄博高新区曾联合在美国设立“淄博瀚海硅谷生命科学园。”
投资并购也是中国企业获得德国创新技术和品牌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早前媒体报道,德国联邦并购协会总经理马德库里格在2016年10月披露了一组统计数据:“德国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非常喜欢的并购市场,现在已经约有200家企业被中国企业并购。与此同时,也有相当多德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到2016年德企也并购了中国164个企业。”
大部分中资企业在并购后通过积极整合,实现了业务的不断发展,并获得了德方管理层及员工的认可。但整合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人员、财务、文化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的问题,同样值得高度关注。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故事,有的是喜剧、有的是悲剧。中国企业来德国发展也面临着包括语言、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经商室参赞裴永贵举例说,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需充分了解并适应当地的税法、劳动法,同时,两国的企业管理理念有所不同,企业也需对这种情况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