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科技 育人才以点带面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2017-06-23云南省关工委

中国火炬 2017年6期
关键词:示范点枇杷关工委

云南省关工委

强科技 育人才以点带面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云南省关工委

石屏县团山冲村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南,是一个地处半山区、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2003年,云南省和红河州关工委领导深入调研,确定团山冲为省、州、县关工委“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示范点。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建小康的路子。

抓组织 建阵地充分发挥多功能作用

团山冲村在省、州、县关工委的指导下,成立了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一位多年从事教育的退休老教师为副组长,村社干部为组员的关工小组。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协调下,依托村老年协会,把老党员、老干部、老农科员和老年协会的会员动员到村关工小组中来,形成强有力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为开展示范点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针对团山冲村公共设施落后、群众活动场所缺乏的情况,县关工委及镇政府协调相关部门,筹集9万元资金,把原生产队1000多平方米的打谷场改建为活动中心,设置了教室,配备了兼职“五老”,增添了图书、桌椅、电脑、音响等设备,为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近年来,团山冲村充分发挥场地的多功能作用,建立了党团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和成人科技文化学校。村关工小组以教室为载体,举办思想道德和法制讲座,广泛开展“读书学习”,争当“五好家庭”“四好少年”“道德模范”活动。以场地为载体,建立5支老年文艺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组织农民跳彝族烟盒舞,唱海菜腔,编排爱党、爱国、爱家乡及歌颂大好形势、身边好人好事节目巡回演出,为动员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凝聚力量。

抓规划 强培训着力培养科技引领人才

20世纪90年代前,团山冲村以种植水稻、苞谷为主,因水资源缺乏,耕作粗放产量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人均年收入仅有400余元,关工委从抓规划入手,邀请专家论证,按照可持续科学发展的要求,对山、水、林、田、路统筹规划,把上千亩零散的水田、旱地和荒山整合成大块土地,并协调基本建设资金,对水利设施、土壤改良、田间及荒山、旱地道路等进行综合治理,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做到宜粮种粮,宜果种果,宜菜种菜,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绘制可行性蓝图。

知识青年是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关工委主动与县职业中学联系,构建村校合作机制,以回乡知识青年为对象,建立村校科技培训教学点,招收当地青年学员开展农业科技系统培训,学制3年,毕业可获职业中专文凭,学习期间每个学员还享受4000元国家助学金。县职业中学根据该村规划的分步实施方案,首先结合田少地多适宜发展经济林果的实际,编写实用性较强的《林果栽培要点》《果树病虫害防治》《家畜病害防治》《市场营销》等10多种乡土教材,并选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专题讲授林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并结合农业生产时节,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实际操作,就近就地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团山冲村15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后,掌握了发展农业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有50多名青年分3批次完成职业中专学业课程,经考试合格获得中专毕业证书。

通过长期坚持办学,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人才。李家宽是团山冲村高考落榜的学生,回乡之初一度消沉,对未来前途迷茫。2003年参加科技培训后,他承包30余亩荒山地种植杨梅,2006年毛收入35万余元,扣除种植成本后,每亩纯利润达1万余元。在他的带领下,团山冲村有95%的农户通过技术培训,在自己的山地、旱地种植杨梅、枇杷1500余亩。经过3年的努力,全村林果销售收入达750万元,户均5万余元,人均1.7万余元。

抓推广 重实效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县镇关工委注重发挥团山冲示范点的典型引领作用,总结交流推广示范点一村一品的经验,通过一组带一村、一村带一镇、一镇带一片,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科技人员指导农民种植枇杷

新海资村委会组织6个村民小组到团山冲村学习,请种植能手传授技术,6个村民小组连片种植杨梅4500亩、枇杷 3600余亩、樱桃2500余亩,仅林果业收入就达1450余万元,户均收入3.8万元,人均收入达1.2万元,并涌现出5户年收入20多万元的种植大户。一些长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对发展林果业的前景充满希望,纷纷回乡创业。在坝心镇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新海资村委会枇杷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兴海”枇杷商标。目前,全镇共种植杨梅4.55万亩,枇杷3800余亩,树梅500余亩,草莓2000余亩,猕猴桃1000余亩,蔬菜1.8万余亩,预计全镇农业总产值达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00元。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镇、村关工委广泛组织村民开展献爱心活动,帮助10多个因灾、因病返贫家庭的贫困学生读书;投入20多万元用于硬化道路,在街道安装18盏太阳能路灯;投入12万元建沼气池,不但解决了农村照明和燃料问题,还改变了过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落后面貌。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整治社会环境活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纪意识明显提高,打架斗殴、违法犯罪行为逐年减少;引导农民出钱出力,实施排污工程,打扫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绿化美化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不断提升了生活质量。村民们赞许地说:“田间道路一修通,财源滚滚进村来;沼气一打开,荒山翠绿来;水龙头一打开,老少乐开怀;果木树一栽,甩掉贫困小康来。”这是对多年示范点成果的真实写照。

典型示范探索经验 广泛推广

关工委充分发挥示范效应,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法,结合全县坝区、山区、河谷地区的不同特点,强科技、抓培训、扶龙头、创产业,不断推动全县“一村一品”支柱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已种植杨梅12万亩,成为石屏县的一大优势产业。坝区水资源丰富的宝秀镇帮助村民引进水产养殖项目,批量生产市场稀缺的长毛大闸蟹,畅销省内外,卖价较好。热带河谷地区大桥乡充分利用热带资源,发展市场有竞争力的错季冬早蔬菜,成立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火龙果2万多亩,产品远销深圳、福建等地。异龙镇依托异龙湖资源,发展以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业,培养民族手工制作工匠,旅游观光导游和烹饪厨师,带动全镇第三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示范点枇杷关工委
枇杷
示范点打造切忌堆“盆景”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枇杷糖浆
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命名并授牌的“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名单
宾县 党建示范点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吃“乒乓球”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