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

2017-06-22张希敏

东方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魔王舒伯特艺术歌曲

张希敏

摘要:弗朗兹·舒伯特(F.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魔王》是他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舒伯特;《魔王》;艺术歌曲

弗朗兹·舒伯特(F.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生于维也纳一个中等市民家庭,他的祖父是农村工匠,他的父亲是学校教师。自幼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又从霍尔采学习管风琴、唱歌及音乐理论。不仅在家庭音乐生活中学会了演奏风琴、钢琴和小提琴,还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方法和合唱艺术。1808年开始在维也纳宫廷教堂当唱诗班歌童并接受普通教育和音乐教育,还在学生乐队拉小提琴,接触到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大大地扩展了他的艺术视野。后从萨利埃利学习作曲,熟悉了意大利音乐风格。此期间创作了歌曲、钢琴曲、弦乐四重奏和第一交响曲。在离开教堂后,为了避免入伍服役,他服从父亲的旨意和安排,从1814年起在父亲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在接下来短短的4年多时间里,虽然劳累于教课工作,但他的创作活动焕发着无尽动力,写下了弥撒曲、第二至第六交响曲,4首钢琴奏鸣曲以及《纺车旁的葛来辛》、《死神少女》、《魔王》等一大批艺术歌曲。1818年辞去教职,毕其全力于音乐创作。至他1828年去世,没有固定职业,虽申请宫廷和剧院职务,均未成功。生活穷困潦倒,只是努力创作和委身于一群艺术家温暖的小圈子。他最优秀的钢琴曲、室内乐、交响曲均作于这十年。1823年因病住院,病中仍写下了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自此疾病缠身,去世时年方31岁。

艺术歌曲是舒伯特全部创作的中心。他选词不甚严格,既有歌德、席勒、海涅以及莎士比亚的诗歌,也有他友人索贝尔等的诗歌。在大约15年的时间里,写下了600余首歌曲。他天生对旋律敏感,对诗歌包含的各个方面都十分注重。特别是尊重语言的重音和音调来创作,根据诗歌的形式和内涵来创造旋律。他的歌曲完全由诗的意境决定旋律,而旋律又发展了诗情。他作品的旋律好似涓涓泉水,充满诗情画。他给歌德的诗配曲,能写出符合歌德作品精神的乐章;对海涅的诗,他能配出反映海涅作品精神的音乐,而且这些歌曲又是根源于民歌的,旋律饱含着乡土风情。他有意识地把和声、钢琴伴奏等因素提高到与旋律和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用伴奏表现了旋律所未能表现的音画,使伴奏成为音乐形象表达的不可分割的部分,给诗歌的周围塑造一种音乐的力量。舒伯特特别注重使音乐的形式与诗歌的结构相称。大多数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当诗歌中某一诗节的内容与气氛有所变化,音乐就作相应改变,既显著地表达新的意境,又保持了原有的音乐精华。当然,也用三部曲式和其他结构。当一首诗歌不是分节诗时,常用通谱写作。

《魔王》是以著名德国大诗人歌德(J.W. von Goethe,1749~1832)的同名叙事诗为题材谱成的一首艺术歌曲。在1781年4月的一个夜晚,图林根库尼茨村的一个农民抱着他重病的孩子连夜骑马赶到耶那一位名医处就诊。由于孩子已病入膏肓,父亲在抱着孩子回家途中,孩子已死在怀抱里。几天之后,歌德来到库尼茨村附近旅行时,在一家叫“枞树”的旅馆里听到这件事,联想起民间传说中魔王夜里勾魂孩子的故事。于是将二者结合,写下了这首魔王在夜里抢走孩子的叙事诗,表现了居心叵测的人常常用甜言蜜语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提醒善良的人们要善于识破这种包着糖衣的炮弹。起初歌德对舒伯特的《魔王》并不满意。甚至可以说是不喜欢他写的这个作品。最大的原因是,在他的想象中,这篇叙事诗,应该用反复歌的形式,像民谣般悠闲地唱出。而舒伯特却采用摄人心魄的戏剧性表现,以叙事曲的方式作曲。这是完全违背他意愿的。直到1821年,歌德在听过名歌唱家佛格尔的实际演唱后,倍受感动,大大称赞。

《魔王》是舒伯特以通谱写作形式的杰出代表。它是一首典型的叙事曲,这类歌曲没有一定形式,只要把诗的内容表现出来即可。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常用的形式。歌曲中一共有四个角色:叙述者、父亲、孩子以及魔王。每个角色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来体现。用G小调、4/4拍作成。全曲采用形象性描繪的手法,一气呵成。开场在钢琴伴奏的连续三连音中拉开帷幕。通过三连音模仿马蹄疾驰的激动,惊慌失措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这十五小节的前奏,展现出了一幅暗淡的的画面:被夜雾笼罩着的森林,怀抱孩子在可怕的黑夜里疾驰的心急如焚的父亲,有引诱孩子到自己王国来的魔王的幻影,还有孩子的惊恐呼救……歌曲以不同的音域及音色,巧妙的刻画出这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与故事发展的情节。

歌曲的第一段用叙述者的口吻,唱的是口语化的朗诵调:“谁骑马飞奔?夜半风中,是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在开篇便用一个问句牢牢抓住听众的好奇心,极具感染力。歌曲的第二段至第七段是父亲、儿子和魔王的对话。父亲角色演唱的音区在小字一组,音调也较平稳,恰当地描绘出父亲的年龄和性格特征。在表现孩子的旋律音调上,用小二度上行模仿儿子的惊呼,形象地刻画出孩子惊恐的神情。而魔王的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甜蜜又狡猾:“你小宝贝,跟我来啊!可爱的游戏我同你要。”最后,奔驰终止,马蹄声歇,孩子在父亲的怀抱中死去。宣叙性的旋律和两个特强和弦的打击刻画出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最后,第八段歌词时,叙述者出场交代结局:“虽然父亲竭尽全力策马赶回家,但怀里的儿子还是死去了。”

《魔王》结构完整,气势恢宏。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全曲采用典型的通谱歌的写法,旋律并不是整段整段的重复,而是按照歌词而进行变化。整部作品刻画细腻而逼真,诗歌乐高度融合,富于抒情性。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把这首歌曲改编为钢琴曲,德国作曲家柏辽兹又将之改编为管弦乐曲。

参考文献:

[1]马慧玲·欧洲古典名曲欣赏·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1)

[2]邵义强·古典名曲欣赏·台北·天同出版社(1984.5)

[3]沈旋 谷文娴 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2)

猜你喜欢

魔王舒伯特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
舒伯特与《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