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经济商业运营模式探究
2017-06-22赖珍芝王文涛
赖珍芝+王文涛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社群关系网络,已成为当今生活方式的新常态。它正在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形成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社群经济,成为推动新经济运行和新社会运行的新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社群经济的营销手段及当前微社群发展现状分析,从社群市场定位、社群组织经营、商业价值挖掘三个方向对社群经济进行剖析进而深入研究,总结出适于社群运营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社群 经济 商业模式
一、引言
《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说:“20世纪的合作模式是企业模式。21世纪的合作模式就没那么正式了,它是关于社群的”。的确,21世纪的商业模式定有大突破,而社群经济就是突破之一。社群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兴起于互联网大发展时代,移动互联网社群的传播特性,使得其对于整个商业运行过程都产生了变革性影响。我们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入手,针对论文主题,设计了“社群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加群体验并自我创立社群,通过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综合研究,结合社群运行的生产、传播、营销、消费四个环节,整合出一个完整清晰的商业模式,以期为社群经济的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社群经济的兴起
社群远已有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社群的现代化。互联网时代的社群,是由一个个感性的社会人,基于传播媒介聚合到一起,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文化和价值共享的用户群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大发展和人际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以社群聚合与市场选择相结合、社会价值与经济运行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创业和经济形态,即社群经济。
三、社群经济的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社群的传播特性,对整个商业运行过程,包括生产,传播,营销,消费多个环节都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一)用户参与的生产模式
移动互联网,微信等高效率工具的诞生,为这种商业的进化提供了可能。用户可以基于社群互动进行表达分享、创意贡献、协作生产、口碑传播和主动消费,体现着积极的“生产者”,热心的“传播者”,忠实的“消费者”三种身份的融合。
(二)“三位一体”的传播模式
网络社群的基本形态是由多个具有共同认同感的用户,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连结到一起而形成的群体。与一对多的粉丝模式相比,网络社群的传播结构成网状型,节点与节点之间不规则分布,不是传统的一对一传播,而是跨级的、跳跃式的传播,节点之间相互联系并且有规律的扩散,具有强大影响力,更易形成多层级式的效果,这也体现了社群“聚合裂变效应、情感价值、自组织协作”的三个特征。
(三)以用户为导向的营销模式
1.信息数据化,提高营销精准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成为营销方式改变的驱动力量。社群聚集众多消费者,产生大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准确定位目标消费者,挖掘出其消费偏好从而实现精准营销。调查数据显示,就加群原因来说,70%的用户是基于“吸收有用知识信息”,69%的用户为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根据用户的消费意愿以及成员之间的体验交流,对用户进行分级分类和关联性分析,从不同维度来展现用户的特征,从而预测成员的消费偏好,实行精准营销。
2.激活参与,增强用户忠诚度。社群的活跃性是企业获取信息和开展营销活动的基本保障。实践证明,社群活动是促使潜在消费者向忠诚消费者转变的有效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就在社群中的一般状态来说,40%的用户是“常参与但不主动发起”,成员的参与度低下。因此在社群经营中,企业需要定期举办提高参与互动的社群活动,通过线上(微博、微信)宣传吸引成员关注度,结合线下(交流会、答谢会)活动增加社群成员的消费体验。使成员间的彼此交流增多,更加融入社群,进而成为忠实消费者。
3.意见领袖,提高扩散度。当社群成员加入社群后,在社群活动参与的过程中,社群意识逐渐增强,形成对社群的忠诚,会更加积极主动的维护品牌声誉,增强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因为自己良好的品牌体验,社群成员更愿意把自己的超然消费体验传达给身边的朋友,形成口碑传播。意见领袖是口碑传播的源头,成员在社群交流与传播中会接触到不同的各种意见,其中意见领袖的建议往往会受到重视与关注。故应注意发现和培养意见领袖。
4.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是社群的重要特征,形成了体验至上的消费模式。传统的体验经济处于生产消费链条的下游环节;而社群经济是体验经济的发展,将体验要素渗透到整个产业链条的生产、营销、消费多个环节。
四、关于社群经济商业模式的反思
(一)问题指出
结合建群加群实践经历,根据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模型,指出当前社群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表:
(二)问题解决
社群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各种问题,从萌芽期-高速成长期-活跃互动器-衰亡期-沉寂期是一个社群的普遍规律,每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会根据运营者的投入有不同表现。作为社群经营者,如何在社群活跃互动期和衰亡期建立一个缓冲期,克服社群本身及其与市场相结合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是社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1.功能市场定位清晰。社群运营之初不能急功近利,盲目急于活跃社群,反而会降低用户的体验度。社群最关键的是通过价值吸引达到关系连接,关系质量的高低决定社群质量的高低。移动互联网社群,一方面使人们主动参与社群互动,寻求满足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人们的满足感和归属感的加强,又会反过来促进社群的进一步發展。因此,根据用户需要的价值类型及情感附着,确定自己的横向社群范围,找准自身的功能定位非常重要。
2.多平台运营降低风险。目前社群主要依托自媒体平台发展,其弊端显而易见。这类互联网平台一旦出现问题或者被其强制封闭,社群也就不复存在。并且这些平台本身也存在着被替代的风险。故社群应结合自身的特色,拓宽运营渠道,多平台运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平台坍塌的风险。同时社群运营者要充分满足用户的参与需求,从设计研发、营销传播、消费服务等多个环节都赋予消费者全方位的融入式体验。
3.把握关键资源能力。运营社群应实现社群成员的自我运营,建立起社群机制,在社群内部进行分级管理。在社群组织内部,社群成员根据参与度和活跃度的不同,分为社群运营者和社群参与者。通过组织化管理形成社群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借助社群领袖的魅力聚合粉丝,接着激发粉丝参与,扩大口碑传播,获得新的产品创意,不断优化服务和体验;,最终创造出独特的产品和品牌。
4.构建社群生态圈。去同质化是保持社群活力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社群形成自身的品牌个性。然而,一个封闭的社群是得不到持续发展的,社群应通过跨界整合的方式构建社群生态系统,整合各方资源,通过不同社群之间的连接,嵌套不同的企业主体,在社群生态圈中形成连接红利。
5.打造成员参与的众筹商业。众筹的前提是社群成员高度的信任与期待,加强社群成员的参与度,在社群运营中设计出各种类型的线上线下社群活动,不断改善社群体验,为用户和企业创造一个开放连接的平台,社群成员通过项目众筹实现资源互换、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从而形成情怀营销。
五、结束语
社群经济的从产生到发展都不断经历着演变和研讨,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目前对其理论的探讨还未成熟,国内外对其商业模式的运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其潜在的商業价值还有待挖掘。本文从社群经济的现状出发,结合现有理论及自身调研数据分析,通过自我加群、创群体验,理论联系实践,从生产,传播,营销,消费四个环节整合出一套适用于广大社群运营的商业模式,即从用户价值需求、情感附着进行社群定位;通过社群文化、价值共享、激活参与进行社群组织经营;以资源为产品打造社群聚合与市场选择的商业价值链。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从规范性研究入手,尚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加强实证部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勇.社群和社群经济[J].浙江社会科学,2016.2.
[2]裴扬,王丽斯.基于《罗辑思维》的社群及社群经济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
[3]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9.
[4]王战,蒋浩.关于品牌社区价值及其经营策略的研究综述[J].东南传播,2011(01).
[5]薛海波,王新新.创建品牌社区的四要素[J].经济管理,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