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商局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应用问题研究
2017-06-22李想
李想
【摘要】精细化管理就是以科学的理念,运用技术手段和健全的制度来规范财务管理。本文针对基层工商局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阐述行政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与特征,论述精细化财务管理在基层工商局应用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所出现的问题,探讨基层工商局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精细化 财务管理 基层工商局
一、基层工商局精细化财务管理特征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催生的一项创新管理,而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趋势。精细化财务管理以财务预算为基础,通过对财务工作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整合,对财务决策、计划、内控和考核进行数据化、标准化管理,以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财务管理模式。基层工商局作为行政事业预算单位,可以利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将财务工作延伸到业务工作中,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事前计划、决策;事中实施、控制;事后考核、优化方面与业务部门协同作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基层工商局财务管理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综合性
一方面,工商局是行政执法单位,具有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行政职能;另一方面,工商局又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监管和服务两者共同决定了基层工商局的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二)专项性
基层工商局的各项经费除去基本运行经费外,所有经费都具有专项性质,经费来源统一,必须优先保障各种专项经费的开支,如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打击传销专项、市场整治专项等。
(三)制度约束性
基层工商局由地方政府及上级工商部门统一领导,必须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执行,规范财务管理流程。
二、基层工商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作为国家行政机构,在基层工商局推进精细化管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一)更好的为纳税人服务
基层工商局的所有资金都来源于税收,来源于纳税人,基层工商局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从监督、控制为主向服务、指导为主的观念转变,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提升自身执法的合法性。
(二)更好的提升监督和服务能力
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已经实现了多年,事实证明是有效可行的,对于这个先进理念,基层工商局应该积极主动的吸收借鉴,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发挥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益。
(三)更好的加强内控建设
基层工商局涉及的监管对象方方面面,范围也非常广,执法办案更是专业性非常强,而财务人员长期以来往往较专注于财务具体工作,涉及工商管理其他方面的业务则比较少,不利于财务内控工作的外向型延伸。而精细化财务管理要求财务工作全面、深入贴近每项业务,使每一个岗位、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由此,加强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可以促进财务人员熟悉其他业务工作,更好的为业务决策服务,又能带动其他人员的财务合规性,从而形成高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四)更好的满足政务公开的需要
目前,基层工商局要接受各个层次的各种监督和检查,而且随着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不断增强,手段不断丰富,基层财务人员面临的监督压力不断增大,为了确保各项数据和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完整性,实现政务公开、财务透明,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已是必然趋势。
三、现阶段基层工商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制度建设不完善
基层工商局内部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内部运行效率的高低。目前,随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虽然制度建设方面较以往已经改善,但是,结合本单位特殊情况的相关细化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招待费,基层分局应当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合理制定符合当地事情的招待细则,不能笼统按照省局或市局的标准依葫芦画瓢。同时制度订了,但因为内部监管比较混乱,具体执行起来仍然会打折扣,人情关系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而且由于工商局正处于由国家垂直监管下划为地方同级监管的體制转变时期,现行岗位职责界定过于宽泛、监管巡查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了考核难、问责难等弊端。
(二)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由于人员素质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实务与财经法规知识的学习不够,有的单位账实不符,往来科目无明细,固定资产没有登记台账等,导致单位会计基础工作错漏。在编制预算时,由于财务人员对除了本职财务工作以外的业务工作不熟悉,与业务部门也缺乏沟通,不知道各个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方法,常常会习惯性的照搬照抄上年数据,导致实际执行时预算误差较大,削弱了预算的执行力度。
(三)政府采购政策执行不力
基层工商局因为采购次数频繁、金额又不大,经常忽视政府采购流程,未办理政府采购手续擅自采购,采购内容大都是与“12315”消费维权活动相关的宣传广告设计与制作费用,车辆的维修、保险、加油,资料印刷费等。违规采购行为,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基层工商局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具体措施
(一)细化各个环节,保障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
“细”是精细化管理的途径,财务工作要做到“细”,就要求每项工作都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要规范化覆盖全部工作。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决定了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做到会计凭证的规范化。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基础,规范会计凭证管理对于开展会计基础工资规范化工作影响重大。对于录入电脑的数据,务必做到准确无误,详细真实,以便查账和业务检查,从而保障账簿记录、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二是基层工商局根据自身需要规范开展账簿管理。应该在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符合国家统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基层工商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会计科目,同时,账簿的设置应确保报表数据真实、内容完整,并保证对财务状况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清晰完整。三是做到会计档案的规范化。要按照国家或地方要求,及时对凭证进行整理装订,对财务报表、会计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确保经费管理科学化
首先,应完善预算编制,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基层分局经费。在预算编制中,不仅财务部门要把好关,各个业务科室也要参与进来,比如注册登记股根据上年注册登记量以及年报量编制本年经费预算;经济检查股根据不正当竞争案件、反垄断执法工作、全局公平交易系统查处的违法违章案件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打击传销情况等工作编制预算;消费者权益保护股根据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受理等情况编制预算;市场股及商标广告股根据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工作、查处各类市场违法、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工作以及指导、督促查处商标、广告违法行为等方面编制预算;固定资产的采购预算由需要采购固定资产的工商所或机关科室提出申请,后勤中心及信息中心根据本局固定资产实有量联合制定采购计划,并报党委会讨论批准,所有需要报政府采购的项目,必须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不能私下自行采购,监察机构对此要严格监督。总之,预算编制要理顺各类资金的使用方向,在保证机构正常运转的前提下,重点做好执法办案、市场监管、商标战略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工作的经费保障。
其次,加强法制观念建设,在合法的前提下,对各项预算进行安排。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首先应当认真学习《预算法》,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理念,充分认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严格执行预算理念自觉融入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其次要严格执行预算收支安排。所有收费、罚没款和依法取得的其他收入,全部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纳入财政管理,不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和坐支;严格按照预算批复安排支出,特别是集中财力保证人员经费足额到位,合理安排日常公用支出,保障重点项目支出。
最后,应重视预算监督,确保经费预算落实到位。在日常财务报账过程中,对于各项支出进行严格把关,金额较大的项目支出由局党组讨论后支出,同时监察室也要加强日常监督,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在年终考核上,将各级机构的审计结果纳入财务部门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积极接受各级部门对分局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
(三)加强专项支出管理,保障财务管理的可执行性及标准性
一是严格控制行政运行经费支出。制定严格的经费管理办法,对各个明细开支做出明确规定,如办公用品、印刷费统一由办公室、监察室集中采购。对于水电费等资源开支要严格控制,对于培训费、会议费等开支,则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控制培训班的人数、天数。二是严格控制“三公經费”的支出。控制车辆使用成本,严禁公车私用,车辆用油实行定量包干;特别是要加强执法车辆的管理,严禁借外出执法,车辆随便乱停放去办私事;公务活动时实行集中乘车,减少分散用车;严格执行省市关于公务接待管理的各项规定,一般情况下在分局食堂接待就餐,并按规定执行用餐标准。三是建立从机关到股所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各项工作任务从业务股室、行政股室到基础工商所层层分解,分块分部门执行,实行“有岗必有责,有责受监督,监督必有果”的工作机制。具体根据基层工商所、业务股室和行政股室的不同工作职能,设置工作岗位,每个岗位设置一个岗位分值,能力强的,可以一人多岗,根据岗位累积分值,在年底绩效考核中,自然分数就会比岗位少的人高,真正实现多劳多得的岗位责任制。
参考文献
[1]欧运林.《对精细化财务管理用于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探索》.《时代金融》.2016年第1期.
[2]潘晓峰.《行政事业单位中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有效运用分析》.《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9期.
[3]张瑛.《浅议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视野》.2012年第4期.
[4]王丽霞.《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市场》.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