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信阳市平桥区水稻高产创建探讨
2017-06-22付强
付强
摘要 水稻高产创建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因此,应集成、展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深入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本文阐述了信阳市平桥区2016年水稻高产创建目标,介绍了水稻栽培技术以及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措施,以期为水稻高产创建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水稻;高产创建;河南信阳;平桥区;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070-01
1 水稻高产创建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全面提升全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超级稻“三期”目标百亩攻关1个。地点在甘岸办事处二郎村,目标产量13.5 t/hm2以上。二是高产创建百亩核心区2个。地点分别为五里镇大堰村、洋河镇陈販村,目标产量12 t/hm2以上。三是农业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个。地点是五里镇顾店、九店、大堰等村,目标产量10.5 t/hm2以上。四是整乡整建制推进1个。地点是甘岸來业综合试验区,目标产量:一年稻麦两熟18 t/hm2,其中水稻11.25 t/hm2、小麦6 750 kg/hm2。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示范推广优良品种
以本区域主推品种为主体,引进示范超高产苗头品种或育种家最新潜力品种,推广Y两优2号、Y两优3218、扬两优6号等高产优质品种,落实种子补贴政策,百亩核心区免费供种。
2.2 强化秧苗素质
技术攻关点及百亩核心区4月5日左右育秧,采取药剂浸种、自然发芽、软盘营养土育秧;秧苗2叶1心时喷施断乳肥;秧龄20~25 d,秧苗4叶1心时移栽大田;移栽前3 d進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并施好送嫁肥[1]。
2.3 优化种植基础
技术攻关点和百亩核心区应冬翻冻晒。移栽前15 d,施腐熟禽粪3 t/hm2,东西行向按4 m宽做畦,畦间留工作行35~40 cm,田块四周做20 cm宽的围田边沟,畅通排灌系统。
2.4 实施群体质量管控
一是精量栽培。技术攻关及百亩核心区实行人工拉线定植,定植22.5万穴/hm2,基本苗45万穴/hm2左右。大面积生产机插秧要保证有效穴数在21万穴/hm2以上,基本苗在60万穴/hm2以上。二是合理调控群体。利用配方精准追肥,水分管控,减少无效分蘖,控制群体高峰,提高成穗率,高峰苗控制在390万~420万株/hm2之间,成穗率达75%左右。三是注重水浆管理[2]。各类型田块均应根据品种特性,通过穗肥调控和穗期水分管理及抗衰、抗倒栽培,保证根系活力和叶片功能,增加后期积累,提高结实率。产量13 500 kg/hm2肥水运筹模式:施纯氮255 kg/hm2左右、五氧化二磷112.5 kg/hm2左右、氯化钾225 kg/hm2左右。大田基施45%复合肥(15-15-15)750 kg/hm2或50%复合肥(20-10-20)675 kg/hm2或袁氏超级稻专用肥600 kg/hm2、硅钙磷肥(含锰、锌等)375 kg/hm2。移栽后1周施尿素90 kg/hm2。移栽后15 d施尿素75 kg/hm2。实行浅水分蘖,干湿交替,够苗晒田,有效分蘖临界期(11叶)间歇灌溉,追施尿素9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倒4叶、倒2叶看苗酌情施肥,灌浆期间隔灌水,短期落干。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各施1次喷施宝,灌浆期根外追施磷酸二氢钾。
2.5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利用有害生物预警系统,切实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制订水稻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和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各种防治手段,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切实提高防治效果。
2.6 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
在万亩片和整建制推进上,要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加强农艺配套研究与推广,形成标准化生产规程,促进生产流程简约、现代、高效[3]。
3 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并组建由精干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攻关指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高产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3.2 制定实施方案
各承建单位要选择具有高产基础的设施粮区建立样板实施点,结合肥力基础和种植模式,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力争实现5个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栽培方式、统一肥水运筹、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标牌标识。
3.3 强化检查指导
有计划、分阶段地抓好工作检查和技术交流。前期主要抓好各创建点的选择、人员组成、物资准备、方案制定、技术培训等[4]。中期重点开展关键措施落实和技术指导;后期重点抓好各实施点产量验收及总结、评比工作。
3.4 实施绩效考核
按定点、定方、责任到人的原则,组成各点创建团队,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绩效考核。百亩核心区单产率先突破13 500 kg/hm2的,奖励创建团队2万元;经验收产量达到12 000 kg/hm2的,奖励创建团队5 000元;产量在12 150~12 750 kg/hm2之间的,奖励创建团队8 000元;产量在12 750~13 500 kg/hm2之间的,奖励12 000元;创建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奖金数额与最高获奖团队一致。对百亩核心区验收单产不达标,给予通报批评,下年度不得参与高产创建。
3.5 逐月落实工作计划
3.5.1 1—2月。择优确定创建地点和承建单位,成立创建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主导技术和主推技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3.5.2 3月。做好种源和各类生产物资准备,分点建立创建团队,开展技术培训,落实前期筹备。
3.5.3 4—5月。做好育秧及栽插阶段生产指导和栽插质量检查,建立苗情考查点,定期做好苗情考查、分析、促控等。
3.5.4 5—8月。落实田间管理措施,重点抓好水分管理,落实追肥、晒田及孕穗应用措施,重点抓好病虫害防治和抗逆、抗倒栽培,开展阶段性技术培训、技术商研,组织中期检查。
3.5.5 9—10月。落实后期田间管理,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及促进结实增重的措施,开展现场观摩,组织内部评比,推荐省、市验收点。
4 参考文献
[1] 幸邦其,朱先利.江津地区水稻高产创建主要做法及经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63-64.
[2] 王世平,杜川.重庆市江津区水稻高产创建做法与经验启示[J].南方农业,2014(28):52-54.
[3] 周永华.水稻高产创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农业与技术,2014(5):120-121.
[4] 秦叶波,陈叶平.浙江省水稻高产创建的成效及经验启示[J].中国稻米,2013(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