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化”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017-06-22黄颂文
黄颂文
以数学化的视角在《租船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并对数学化思想的运用原则、策略进行了分析概括,目的使学生与老师对数学化思想有更清晰地认识,重视数学化思想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这对新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化问题解决横向纵向“数学化”是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有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之分,横向“数学化”是建立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纵向“数学化”是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解决教学要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对现实进行“数学化”的过程,使数学变成他们自己“再创造”的产物,而不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东西。那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经历怎样的“数学化”的学习过程?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学会解题?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租船问题”为例,阐述一下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一、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课件出示春天景色的图片)春天来了,百花盛开,小草纷纷探出头来,柳枝抽出点点嫩芽……面对这样的景色,你们喜欢去春游吗?
生:喜欢
师:(课件出示)大家看,这是哪?生:正果湖心岛
师:我们春游就打算去湖心岛。游湖时,我们要出钱租船,租船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这个环节以春游租船生活情境引入课题,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编制,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体现现实问题“数学化”
二、经历过程,构建新知
活动一:理解租哪种船“便宜”
出示课件,与学生交流租船常识,体会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知道:坐满租大船便宜,坐不满租小船便宜。所提出的数学问题:
(1)坐满一条小船,每个人需要多少元?24÷4=6(元)
(2)坐满一条大船,每个人需要多少元?30÷6=5(元)
经过计算得出:租坐满6人的大船便宜,要30元。坐不满一条船时,租小船较便宜。
活动教学目的让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抽象成数学的问题,在数学的问题中,观察条件信息与目标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展开与学生对聊,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体会“限乘”“坐满”和“便宜”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展现数学的横向化过程,恰恰是数学抽象思维水平迅速提升的过程。
活动二:理解怎样租船“最省钱”?
出示課件,与学生共同探究:怎样租船最省钱?指导画图分析(学生尝试画图)。
引导学生怎样根据画图调整船,才能坐满?让学生结合图式找出最省钱的方法。
在此环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机会,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画图式等方式,经历自我构建租船问题的解题策略过程。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发表见解,进一步体会优化最省钱的租船策略。
三、回顾与反思
师:比较一下,哪种租船策略更省钱,说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及方法。
小组汇报:第一,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第二,租便宜的船同时做到让船坐满。如果没坐满,就调整,直到每条船都坐满人。
回顾与反思是对数学解题学习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是深化数学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促进知识结构的不断分解组合,使思维有一个正确可靠的基础。只有以反思为核心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
在租船的问题教学中,通过活动数学的形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实现知识结构的再创造,以下就问题解决教学围绕“数学化”做出具体分析:
(一)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横向“数学化”
“数学化”问题解决的宗旨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节课,笔者注重通过问题情境引发新知识,注重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常识及活动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
1.教师通过学生到游湖心岛租船的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现实的情境中抽取所需的数学成分,让学生了解条件的数学信息与目标的数学信息,形成新问题的知识起点。
2.引渡学生在文本中的“阅读与理解”部分提取关键字词,利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体会“限乘”“付钱”“省钱”“最省钱”的数学意义。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对聊的形式,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坐船坐车时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限乘人数的数学常识,由此让学生猜想到人数或多或少(坐满与坐不满)会引起船只的数量与总价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充分地经历了横向“数学化”,由此对纵向化发展起到极大铺垫作用。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纵向“数学化”
租船问题教学是一节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进一步优化数学思想的课例。为了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就要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
执教者创设了第二个数学活动圈,内容是课本中“问题与分析”部分。在问题的情境中,学生充分地经历了“如何省钱——租哪种船→租几条大船、几条小船→怎样较省钱→怎样最省钱→形成优化思维策略”。
(三)指导学生经历“数学化”
“再创造“是弗赖登塔尔关于数学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它是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判断教法好坏的基本准则。一句话,与其说让学生学习数学,不如说让学生学习“数学化”。在“数学化”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用“现实主义”教育观指导课堂改革,即达到横向与纵向化教育均衡,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
为了要让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投入学习,这节课创设了三个数学活动圈,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首先是从问题解决入手,引导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的能力。其次是教师在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运用“图式”示意图,化数为形引导学生更直观地分析数量关系,深化认识,再创新知。最后是回顾反思,教师再一次指导学生优化解题策略。这样这充分地达成了“数学化”的均衡发展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和基本技能,也可以使学生在思想方法的学习上有一定收获,真正地“教活”“教懂”“教深”。
在问题教学中不仅需要学习“数学化”,而且许多教育经历一旦在小学阶段缺失,将直接制约学生终身发展,可能是永远无法弥补、修复的,因此“数学化”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改革前行的动力和课改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学会“数学化”切实提升数学学科素养[J].小学教师,2015,(06).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课题名称:数学化视界下小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20156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