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2017-06-22陆晓艳

教师·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陆晓艳

摘 要:小学阶段,阅读与写作是“听、说、读、写”的重要能力,它们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文章基于“指向写作”,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提出了相关探讨,希望为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指向写作;阅读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对阅读材料充满兴趣,可是没有写作的欲望。在实际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文本的训练点,有意渗透写作意识,抓住写作时机,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让读写有机结合,使阅读教学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一、探索文本精妙之处,多方位进行理解

(一)对课文内容以及形式进行辩证处理

1.钻研教材,科学解读

辩证处理课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学课文不但要知晓“说什么”,更要重视关注课文“怎么说”,还要探究“为什么这么说”。在新课改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积极重视学生文章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強调学生对文章形式意义的思考。

2.筛选内容,完善教学

阅读课要“指向写作”,它对于选取“表达”的教学内容,必须基于学生作文的需求,找准作文需求的“要害”,可能并不是课文本身最精妙的地方。每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言语表达策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去领略 ,在运用过程中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用新的词语,练一练好的句式,学一学巧的构思,比一比、换一换不同的文体。语文教师应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敏锐地洞察到适合学生的写作表达点,准确地制订阅读教学语言运用的目标 。

(二)引导学生建立强烈的“意文兼得”的认知

树立“意文兼得”的意识,正确解读文本是处理好指向习作阅读教学的关键。精准、独特的解读将给教学提供“可能性”,经过 “筛子”的筛查和沉淀后,就是“教学内容”,再通过教师的设计,就有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最后经过反思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不等于写作能力,因此语文课不应都是写作课,教学中不可以把每一个环节都落在写作上。眼高手低是正常的、被允许的,学生当前必须读一些高品质的文章,哪怕目前手不能及,也就是说阅读不一定篇篇都应服务于学生写作学习的需要。这一定程度上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尽量避免出现语文课本成为学生写作范文集现象。

二、开展深度文本探究活动,合理设计训练

(一)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

1.洞察训练的时机

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特的写作表达方法,在学生理解作者匠心独运文章编排用意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写作有法,但无定法,无论是文章结构的编排,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文字的斟酌,为的是更为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体验。唯有对作者的写作理念感同身受,从“为什么这样写”的角度去领悟“怎么写”的规律,才有利于学生写作观念的确立及写作能力的形成。

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学期《白鹅》一课教学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作者抓住白鹅的什么特点? 如何表现白鹅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希望通过《白鹅》一课作为范例,对小动物描写特点进行总结,达到阅读和写作的紧密结合,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的效果,但实际上收效却和事先的预设差距很大。语言的感悟需要学生不断地阅读材料,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形象的画面,从中产生阅读体验,感悟语言文字间包含的意义,产生模仿写作的动机和欲望。

2.把握训练的时效

入选到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很强的人文性,它们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好的启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充实学生的道德情感。基于语文教材特点,在进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结合语文课程属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整篇文章布局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同时也要重点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思想进行领悟,学会品读、学会感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开展指向写作训练教学时没有准确把握训练的实效,致使学生难以融入教学氛围,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二)对文本的表达方式进行重点关注

在基于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关注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章的体裁特征进行针对性训练。

如在人教版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练笔,写一写小钱对捐献给他骨髓的台湾青年的内心感受。有学生这样写:“我真心感谢您冒着生命危险给我捐赠骨髓,使我获得重生。等我身体好转之后,也要跟您一样用爱心为他人的病痛提供帮助。”看上去学生的语言是情感饱满、个性飞扬,可当我们认真地读上几遍,就会发现这些语言缺乏个性化,满富格式化,学生基本上是在给台湾青年写感谢信,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发展。

(三)依托文本,适量笔练

1.准确把握文本空白,进行说写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大声地说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际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深入文本,找到情感上的共鸣点,启迪思维,在文本空白处补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精彩的情节空隙中找寻空白点,需要教者独具慧眼,找准训练点。

2.紧扣文本挖掘点,进行续写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在情节表述上看起来非常完整,其实不然,有些文章,戛然而止的情节,反而可以留给读者太多的想象空间,如《凡卡》一课以“凡卡甜蜜的梦”结束了故事,使人对凡卡今后的遭遇将是怎样的一种结局心存悬念,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发展,为文章续写结尾。

三、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夯实能力

(一)指导获得阅读的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阅读能力不强,读书的效果不明显,主要是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最基础的任务是在指导学生对略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法进行了解,与此同时,指导学生知晓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先浏览前言、目录和后记,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等。

(二)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在有效激发了小学生学读书热情,掌握了一定读书方法后,教师可以对阅读形式进行适当的扩展,通过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等读书活动,在丰富的活动开展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情,在持续的交流与合作中得到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读书交流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读书体会,对文本中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感受与体会进行写作,置身于文本之中,将自己想象成为书中角色,对书本角色进行延伸,对作品续写与改写,有机地把阅读和习作融合起来。

总之,“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目标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写作,它不是写作的附属品,应有自己独立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时,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指向写作”的意义,持续实践与创新,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指向写作的阅读课”:我的理解与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2014(1):23-26.

[2]邹文艳.“指向写作”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天地(小学版),2016(10).

[3]谢 奎.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6(28):105.

(作者单位: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