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7项检查指标很多人只关注1个
2017-06-22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人数冠绝全球,已有1.14亿人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总人数的1/3,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为1/3。那么,得了糖尿病以后要注意哪些指标,控制血糖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被称为“不死癌症”,会引发一系列疾病,从头到脚伤害患者,只关注血糖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进一步了解糖尿病发展进程?
1.空腹、餐后血糖
血糖长期处于超标状态,会导致全身疾病,发生致命危险,如:足部与下肢病变、失明、肾衰、脑梗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指数调整药物。
※ 糖尿病指标: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1mmol/L。
※ 糖尿病前期指标:空腹血糖:6.1-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1mmol/L。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与血糖浓度成正比,能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一般3个月测一次,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控制正常:糖化血红蛋白<7%。
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8%,需要调整药物。但具体还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情况调整控制目标。
3.体质指数(BMI)
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BMI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 体质指数公式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4.血 压
糖尿病与高血压为同源性疾病,病因、危害等方面都有共通性,两者常常合并发作,形成糖尿病高血压。
※ 高血压判断
①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② 3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任何一个达到上述标准,都称为高血压。
5.肾功能
糖尿病肾衰竭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多见于多年的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会造成肾小球的生化组成异常,导致血浆蛋白漏出,形成肾小球硬化,推动糖尿病肾衰竭的发展。
6.肝功能
糖尿病患者体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缺乏容易引发肝脏的蛋白、脂类等代谢紊乱,容易引发脂肪肝,形成糖尿病性脂肪肝。但合理地控制糖尿病可改善脂肪肝患者的预后。
了解基础的肝脏、肾脏功能,也有利于药物的选择。
7.眼底检查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激素及细胞代谢异常,会引起眼组织,神经及血管微循环改变,造成眼部营养和视功能的损坏,易导致黄斑、视网膜等的病变,严重时可致盲。
但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没有症状,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血糖控制越差,出现并发症越早、也越严重,出现以下情况时需引起注意。
1. 血糖居高不下或是波动幅度大;
2.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可能造成心肌梗死、脑梗塞;
3. 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伴有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等;
4.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平稳血糖,饮食、运动起到重要作用,但饮食方面应该怎么吃,水果究竟能不能吃?如何健康运动?
1.日常均衡饮食
不规律的进餐,特别是不进早餐易引起血糖偏高,导致胰岛素水平忽高忽低。循序渐进的控制主食,尽可能选择低热量高容积的食物。若要加餐,得保证全天的总热量不变,避免血糖过高及低血糖。
※ 一天热量值:一天熱量值计算=(身高cm-105)*30。
※ 食物选择:
① 豆类、莜面、荞麦等杂粮,升血糖的速度慢,消化慢;
② 薏米含糖量较低且易有饱腹感,燕麦的升糖指数最低;
③ 镁元素辅助调解血糖,可适当食用巴旦木等坚果。
2. 吃对水果
水果中含有果胶,可以阻止胃肠道对葡萄糖、果糖吸收,促进肠道排空,减少糖分的吸收,以控制血糖。但水果也含有糖分,该怎么吃?
选对水果:尽量选择对血糖影响小、含糖量少的品种,如:柑橘、草莓、苹果、梨等,但不推荐香蕉、菠萝、荔枝等含糖量高的水果。但因为个体差异,也可能存在对血糖特别敏感的水果,建议少吃。
控制量:糖友吃水果可不能贪多,吃水果的时候要限量,每天以100-200g为好,而且应该分次食用。比如,上午吃100g,下午吃100g。
食用时间:餐后水果,会加大血糖的增幅,建议在两餐之间或是运动前食用,如:10点、15点左右。
3. 定量运动
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保持 150分钟左右的运动量,中等强度运动每天30分钟,抗阻肌肉运动每周2次,以达到降低体重和控制血糖的作用。但空腹血糖大于 16.7mmol/L、血糖波动大、并发症严重等人群不适宜运动。
4. 合理午睡
睡眠会影响血糖波动,但趴桌睡会导致视网膜病变的人出现眼球出血,最好躺在床上睡觉,而且午睡超过1个小时,糖尿病的患病几率增加25%,建议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同时,午饭应适当少吃主食或配合降糖药,睡醒后喝一杯水,加以适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