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穷村十年翻身记

2017-06-22田义亮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村集体经济费用

田义亮

天蓝水碧,绿草茵茵。

走进坐落在黑龙江畔的建边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水泥路、宽敞的大广场、现代化的合作社、标准化的水稻种植基地,“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美丽乡村风情处处绽放。这里,不仅是远近闻名的省级生态文明村、十星级新农村,还是有着2300万元村集体资产的富裕村。

可谁能想到,十多年前的建边村不仅没有任何“进钱道儿”,还欠着34万元外债,村容破烂不堪,村民怨声载道。当时,当地流传的两句顺口溜生动描绘了建边村的贫困窘况——“蹚着泥水路,住着破草房,喝着黄汤水,生活无保障。”“建边肚不饱,辛苦收成少;小伙媳难找,姑娘往外跑。”

建边村的华丽嬗变,始于2005年冬。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年富力强,思路开阔,敢想敢干,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列为首要任务。

2006年春节刚过,村党支部就成立了村集体资产清查收缴小组,对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向“清陈欠、收机动地、收渔点”三项重点任务“开刀”。

起初,村民并不买账,猜疑、质疑与观望占了主流:“吃到嘴里的东西谁愿意往外吐啊?”“村头何老三是新上任村书记的亲三叔,我就不信他能交出欠款!”

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村党支部让党员干部带头,从自家亲戚开始清欠。面对亲属的冷眼与责备,党员干部们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耐心说理、释疑加普法。当看到村支书的三叔第一个上缴了欠款,村民们的疑虑渐渐打消了。当年,全村43万元陈欠全部收回。

借着这股热乎劲儿,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各领任务,分头追缴,收回104亩机动地、补收3.4万元承包费。随后,村党支部又将村集体所有、多年无人管理的渔点儿收回,公开竞拍发包,为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这“三把火”为村集体攒下了第一份家底儿。

虽然村集体有了钱,可村民依然不太富裕。村党支部正为此发愁时,一条好消息传来:县里从2008年开始实施“水田开发”战略。

原以为村民会乘着政策的东风积极行动,现实却是,村民种惯了旱田,面对水田这一“新鲜事物”,不会种,不愿种,不敢种,怕把家当砸里头。

建边村地势平坦,又靠近黑龙江,“旱改水”优势得天独厚。村党支部横下一条心,通过“三步走”的方式打破村民的保守观念:第一步,党员带头调结构,挨家挨户做动员。2008年发动全村202户村民在“旱改水”承诺书上签了字。第二步,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争取工厂化大棚育苗基地项目,仅2009年当年,就使全村人均增收近万元。第三步,借着2012年建边村被确定为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试点村的契机,依托农机合作社,采取以地入股的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2012年年底一算账,合作社盈利150余万元,村民们颇为意外地领到了平生第一笔“年底奖金”——由“土地入股分红资金+农机合作社经营盈利分红+粮食生产盈余分红”组成的分红资金。如今,合作社已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集约经营、统一核算,无论规模还是收益都走在全省前列,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山还是那片山,水还是那片水,但是被激活的集体经济,为建边村带来了新的希望。

村党支部算了一笔“惠民账”:农村合作医疗,村民承担部分全部由村里报销,每年减免费用13萬元;村里自来水设备更换、保养、日常使用费用全部由村集体承担,每年减免费用4万元;村内的水稻催芽车间给村民免费使用,每年减免费用3万元;为鼓励村里的孩子读书,给优秀学生发放500元到1000元不等的“建边奖学金”;每年投入3万元修补田间路……更令人兴奋的是,村里投资430万元建设的大型沼气工程,使全村畜禽粪便得到了无害化处理,村民从此用上了清洁干净的能源。

有了强有力的村集体经济做支撑,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村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健身中心、休闲广场、绿化景观等一应俱全,村民们过上了连城里人都向往的“别墅生活”……

猜你喜欢

全村集体经济费用
全村唯一收件人
国际奥委会将承担8亿美元东京奥运延期费用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黑色星期五:英国零售商面临巨额退货费用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