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2017-06-22曾洁荣

教师·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改革

曾洁荣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对高校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的思政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政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应该以此为方向。文章将具体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政课是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引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更能为学生的发展树立一个正确的导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所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十二个词语,每个词语都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想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实现和谐社会和文明社会的构建,而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途径,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践行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倾向很强,如果不经过实践的检验,就不能证明理论的正确性。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效用,必须把理论应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之中,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2]。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一种理论体系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种价值观遵循十六字方针,如果不把它放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就无法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此外,理论以实践作为基础,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如果没有实践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不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针政策,而如果不在实践中检验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就无法促进理论的自我修补和自我完善。因此,为了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理论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促进理论的完善。

2.可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知识。与上述的知识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易被理解,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生活中,还是未来要从事的某种职业,都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不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让学生对未来有更加美好的憧憬,激发其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3.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转变。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道德难题,让学生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之中,很多学生在诡异多变的社会变化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教师在课堂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思政课的方向,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在正确的道德观念的指引下,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逐步提升个人的思想素质,在道德两难中保持自己的操守。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策略

1.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在传统的高校思政课程中,理论体系相对固定,教材内容也不会发生改变,学生在听课时会产生厌倦心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学习水平将会受到限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方针,把它融入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之中,可以有效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掌握国家的最新动向。

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党的十八大视频,让学生观看其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描述。在播放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生活中,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2.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如果教师的个人素质不高,就会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为了推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课后应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依据来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且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学生做人、做事联系在一起,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3.创新教学方法

一些高校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下,采用了陈旧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挖掘,为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视频等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以大学生面临的诚信问题为例,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学生在路上捡到了一部手机,而且是自己最喜欢的品牌,此时是将手机还给失主,还是自己留下手机呢?学生在情境的创设中会自觉进入课堂,此时教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指引学生来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重视实践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倾向于理论,思政课的内容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如果教师忽视了实践,就会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实践的作用。

比如,在大学校园有一些关爱孤寡老人、扶助留守儿童等活动,思政教师可以带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们团结友爱,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收获真知,促进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机结合。

我国的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对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思政课要教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以此为指导,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立斌. 论高校思政课的能力要求及提升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为例[J]. 学理论,2016(1):208-209.

[2]马冠朝,金 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16(11):223-224.

[3]李向前,罗映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构建的探索[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3):60-67.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改革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