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香鲸如此丑萌,天敌却是人类
2017-06-22尼德罗
尼德罗
令人伤感的抹香鲸救援
3月12日,我们看到一个暖心的画面:广东深圳海域,一头抹香鲸被渔网缠绕。潜水俱乐部3名教练赶往鲸鱼被困海域,下水展开救援,被解救后的鲸鱼喷水表示感谢,迟迟不愿离去。
获救后的抹香鲸却迟迟找不到“回家”路。之后的一天,抹香鲸游到大鹏廖哥角附近,水深只有2米左右;3月14日,包括香港海洋公园和中国渔政的有关专家赶赴现场进行救援,无奈在3月15日,这头抹香鲸被确认死亡。
令人伤感的抹香鲸救援已经结束,不过关于海洋动物的“坏消息”并没有结束:3月16日上午,大亚湾核电站材料码头附近沙滩上一头江豚尸体被发现;3月18日中午,惠州渔政部门在惠州大亚湾马鞭洲岛附近海域打捞上一具江豚尸体;3月18日下午,深圳大鹏渔政大队在南澳鹅公湾海面又发现一头江豚尸体。
为何海洋动物频遭不幸?在抹香鲸整个救援过程中,“渔网”成为挑动网友神经的一个重要字眼。“渔网正成为海龟、海豚等海洋动物的死亡陷阱。特别是被渔民遗弃的刺网,更是被业内称为大海中的幽灵陷阱。”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专家如此告诉记者。
“我到现场时发现,抹香鲸全部被渔网缠住,身体的一些部位缠得非常紧,肌肤都凸出来了,应该是非常难受的了。”参与救援的潜水教练回忆起3月12日上午的情形,表示场面心酸令人动容。
一头抹香鲸“迷路”,几天里牵动了千万人的心!如今,海洋杀手浮出水面,抹香鲸之死则更是引发人们的深思。
(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中国渔业报》)
这头抹香鲸在地球上最后的四天,几乎全程处在人类关爱的视角之下。彻夜守护的动物专家,密切关心的普通民众,普通人类投注而来的同情目光,足以感动全球。在许多童话故事中,人与鲸之间的故事都和谐而凄美,去岁热闹过一阵子的电影《大鱼海棠》,200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海豚湾》,都在讲述人和鲸之间的友好情谊。
但是,只要稍稍分析抹香鲸搁浅的原因就会发现,作为人类的我们真的是一个矛盾体,或者说在整体上,我们属于“心机婊”。一方面,我们愿意展示自己的天真、同情与关爱,另一方面,据专家推断,这头抹香鲸极有可能是被大船撞伤了脊柱,无法正常游动后,再被渔网缠住,最后才漂入内湾的。在它的身体上,巨大的伤口清晰可见。由于离开深海时间太久,精疲力尽的它,根本不可能穿越包括渔船航道在内的30千米路程回到深海。所以,它的命运几乎早已注定。
成年抹香鲸的体长,雄性可达12-20米,雌性则也在10米左右,这头被困的抹香鲸有12米长,重达14吨,属于抹香鲸中的青少年。也许它有些贪玩,不慎闯入人类不断扩大的地盘,最终却丧了命。不过,这种遭遇似乎并不完全符合“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抹香鲸作为全球潜水能力首屈一指的哺乳动物,天生爱吃同样喜欢在深海活动的大王乌贼。不过,即便如此,抹香鲸和大王乌贼的数量也能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学过中学生物的人都明白,这叫做“生态系统”。
人类的出现和紧接着走遍各地,乃至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大型动物迎来了反“生态系统”的灾难时代。大型动物多数都被列入濒危保护动物名册。抹香鲸和其他鲸类的命运,跟狮子、老虎、大象、河马等陆地大型动物也无甚区别。19世纪中叶的美国,5年时间捕杀了2万头抹香鲸;上世纪60年代前五年,日、苏联手捕杀抹香鲸12.7万头;即使在今天,全球还有挪威和冰岛这两个国家允许商业捕鲸,而号称用于科研的日本,也丝毫没有放弃对鲸类的大规模捕杀。
在我们声讨捕鲸者的同时,也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关乎的是许多人的饭碗。在经济意义上,在实用价值上,我们反对的正是另一个自己。在我的印象中,能够跟鲸类友好相处的,有南太平洋国家新西蘭南岛上的原住民。在一个叫做凯库拉的地方,鲸类会时常出现在近海。1000年前泛舟抵达新西兰的毛利人,在今天依旧能够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和鲸进行隐秘的交流。凭借着这种技能,当地的观鲸游十分火爆。可喜的是,旅游收入的一部分会用于鲸类保护。
对比之下,同样是观鲸,我们只能目睹被人类渔船伤害的抹香鲸搁浅直至死去的状态。真正值得反思的,当然不是救援,而是我们与鲸、我们与海洋的关系。这样的表述也许太过理想化,那些奉行丛林法则的智人可能会予以嘲笑;但至少现代的毛利人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面对丑萌的抹香鲸,我们喜爱它们的同时,也可以不做它们的天敌。
(本文原载2017年3月16日《南方都市报》)
观点运用:海水下的无声隐痛;人与自然;生态文明;警醒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