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支笔、一张嘴教学,何妨?

2017-06-22沈建波

教师·中 2017年5期

沈建波

时下评课最受抨击的莫过于“一支笔、一张嘴”的教学,在这种教学下衍生的“恶果”是令不少有责任心的教师“不寒而栗”的,而我在深思之余,却有不同的见解:一支笔、一张嘴教学,何妨?只要你手中所握的是一种“五彩”的笔,只要你拥有的是一张“口若悬河”的嘴。

听过一堂印象深刻的古诗教学课,在教与学的交流中,在师生、生生的互动悟读中,年轻的女教师握着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图。她的“绝招”征服了所有听课的人,她的“绝招”远比融声、色、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所留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我还特别欣赏用笔“略施小计”的同行们。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全文围绕“伯父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为线索,回忆了伯父生平的四件小事,件件体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这一主旨。深钻教材之后,这位同仁将鲁迅先生所做过的四件事,与所对应的人物品质,用一个大大的“人”字形勾画出来。学生顿悟:“原来,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生心灵所受震撼、所得启发是可想而知的。类似的还有用丰碑的形象勾画《丰碑》一课的板书等例子。

偶尔的,视教材、学生实际,我們手中的笔也要“互动”起来。一位教师在教学《社戏》一课的做法,也令我深受启发:他抓住课文最后一句中的关键词“好”,将“好”作为板书的骨架,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戏不好,豆也一般,鲁迅为何要说好?”在一阵认真的阅读、冷静的思考后,教师将手中的笔交到学生手中,一个个学生在教师写的大“好”字旁,挥笔写下:心情好、风景好、人好、气氛好、意境好、月色好、朋友好……在这个铺垫上,师生充分交流、归纳,水到渠成地引出“童心、童趣、童真”三方面的好。笔的互动让教学更富有活力,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收获,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从“口若悬河”的大嘴里蹦出的不能只是呆板的知识点、条条框框的大道理,更不能是对学生绵绵不尽的训斥、指责。这样的大嘴是令学生望而生畏、退避三舍的,更谈不上学生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的和谐了。如果教师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对各方面的知识均有涉猎,古今中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能侃侃而谈;对各地的人文景观、风情习俗、动植物知识、科学探秘均能信手拈来,而他又善于把这些知识与课内所学轻松衔接,课内拓展、课外延伸,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他将带领学生真正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对他无穷的教学魅力充满期盼。

曾有幸亲临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课堂,他独特的教学艺术令我倾慕不已:他幽默的调侃活跃课堂气氛;他闲话家常式的引导,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他用睿智的语言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他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高高兴兴、随随便便、畅所欲言”。轻松的语言环境无形中培养、锻炼了极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在魏书生的课堂里,黑板简直成了学生展示书法的场所。书法最佳的学生板书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板书学习提纲;学生板书学习、交流中所得的关键词语……他就是“一支笔、一张嘴”教学的忠实践行者!

如果我们也拥有了“五彩”的笔、“口若悬河”的嘴,那我们的教学也将焕发大师的光彩!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市菁华铺乡桃林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