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给范雨素带来什么?
2017-06-22詹国枢
詹国枢
近些日子,范雨素,一位普普通通的京城育儿嫂,44岁的湖北襄阳农村妇女,成了网络红人!
一篇《我是范雨素》的自传体文章,瞬间成为“10万+”爆文,阅读量很快突破460万!普普通通一篇自传文章,为何引起如此强烈反响?仔细分析,原因有三:
其一,文章写得非常别致!朴实,冷峻,有文采,不张扬,完全不像一位新手所作。
其二,作者竟然是个农妇!没读多少书,完全凭自学,非常有悟性,相当有灵气。
其三,文章信息量非常大!字里行间,几乎说尽当今农民种种艰难曲折、坎坷不平。
范雨素的文章到底如何?读者们各有看法,自然是见仁见智。老詹感兴趣的是,一位进京打工的农家女,每天吭哧吭哧累得够呛,能将繁重的家务活对付过去,已属不易,为何还如此痴迷写作?写作到底有啥意义,能给她带来什么呢?
有记者采访范雨素,问她,文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范回答说,文学就像一个港湾,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本书就好像可以休息似的。心境烦躁,过得很苦的时候,可以逃避。相当于喜欢唱歌的人去歌厅一样,从来没有把它当做什么理想。
看了记者采访,参照一些信息资料,老詹基本弄明白这位农妇为什么痴迷写作,写作到底给她带来了什么。
一言以蔽之,写作,就是这忙忙碌碌的育儿嫂劳作之余的精神栖息地,能够给她带来精神上极大的愉悦和快乐。
一是自由之乐。
农民进城打工,全靠力气吃饭,一切要看雇主脸色,自己只是劳动工具。可以说,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范雨素是没有什么自由可言的。然而,只要她在劳作之余,翻开了书,提起了笔,她就会进入一个完全可以由自己支配、可以供自己精神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在这里,谁也管不了谁,誰也不必听谁支遣!这样一个完全供自己放马驰骋的世界,一个精神的栖息地,难道不会给这个打工者带来极大快乐吗?
二是支配之乐。
既然是打工者,当然听人使唤。叫你干嘛你就得干嘛,你是别人支配的工具,而你却没有权力去支配任何人!然而,进入写作世界,那可就大不一样了。自己也可以支配千军万马,自己也可以将文字作为工具,做出千变万化各色各样新鲜有趣的东西来!这样一种有工具可供自己支配的感觉,能不给这位打工者带来无穷快乐吗?
三是创新之乐。
任何人都有创造的欲望,任何人都喜欢创新,这是人的本性。然而,一个在别人家里做育儿嫂的农村妇女,日复一日,单调重复地照顾孩子,她能创造什么?谈何创新?这下好了,劳作之余,终于可以进入自己的写作天地,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了。这就是创造,这也是创新呀!如此场景,能不给她带来极大快乐吗?
毋庸讳言,以上三乐,不过是老詹将心比心,以一个同样热爱写作人士的心理所作的推断和揣测而已。
一个人,一旦爱上了写作,痴迷于写作,那么,物质生活即使苦点累点,穿的吃的,哪怕差点,他的精神生活也可以是非常丰富、非常快乐、非常愉悦的!
真是这样吗?倘若哪位记者有机会再次采访范雨素,不妨替老詹问问,她内心里想的,是不是确实有此三乐呢?
我相信一定是有的,即使她没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