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教育自觉的境界
2017-06-22张志勤
文│张志勤
追求教育自觉的境界
文│张志勤
作为校长,我常常对“什么是教育、为什么办教育、怎样办教育”等问题进行着逐步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担任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学校长之初,笔者对学校的办学历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办学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我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学校的办学历史、教育现实结合起来,本着继承与发展的观念,提出了自己的办学思想,以求推动学校适应新时代,快速发展,内涵发展。
什么是教育—我的教育观
什么是教育?古今中外有诸多论述。笔者认为,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学习与自己、他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它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觉醒,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这里所说的“自由”,笔者认为就是教育自觉的境界。这意味着让一个孩子社会化的同时,还要将他内在的潜能引导出来,促使他成长为内在潜能得到舒展的个体;意味着教育要引导学生追求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
教育是培养,是生长其实,人生的每一刻都在接受教育。吃饭是教育,走路是教育,游戏是教育,劳动是教育,吵嘴、打架是教育,恋爱、失恋也是教育,只是教育作用不同而已。这些经历无一例外地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可是,我们并没有理性地正视这些问题,甚至在回避某些问题,认为教育仅限于课堂、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绩优异的学习者。
基础教育应该是给学生积蓄人生力量和才能的重要阶段,我们看到孩子们突然长高了,身体发育逐渐成熟了,可是,精神境界并没有与身体共成长。这是生长畸态。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中、高考而忽略了他们的整个人生。
基础教育犹如毛竹的生长,刚开始毛竹4年只能长3厘米,可5年以后,只要6周,就可以长到15米。也许,我们的教育暂时看不到成果,但是,当他成年以后,就会成为一个对家庭、国家、社会乃至世界有不可估量贡献的人。教育是慢的艺术,应该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和谐发展,以平和的心态静待成长。
教育是发现,是唤醒我认为,教育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学习自我觉醒的过程,是解放心灵的过程。追求教育自觉体现在追求教育规律,追求育人本来的面目上。
教育能带领教师和学生发现世界的本源,帮助教师和学生唤醒潜在的自己。我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直在寻觅一种合适的技术,尝试过各种教育方法,终于找到了“心脑成像技术”积极心理学,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真实的自己,为人们打开心灵之窗,开启自我觉醒的心路历程。
教育是活动,是生活康德说,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课程,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质、潜能,帮助他们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真实的自己、成就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脱离现实和生活的学习机器。这是说,我们要帮助所有成长中的学生设计和实施独特的必修课,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帮助学生找到内在的自己,实现自我觉醒的高层次境界。
为什么办教育—学校的办学思想与目标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学校教育只有在为学生的发展和选择提供帮助的时候才能发挥最佳的功能。
我校创建于1949年,原名齐齐哈尔铁路第一中学。1976年成为省首批重点中学,2002年被评为省示范性高中。2004年8月,归属地方政府,直属于市教育局。学校曾三次摘取省高考理科状元的桂冠,9次夺取市理科状元和文科状元,1993-2015年期间有21名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
学校的办学思想来源于学校历史的积淀,来源于中国铁路企业文化的影响,来源于校友对母校的回馈。独具魅力的文化元素融入了齐齐哈尔中学的办学理念之中,进而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在全员育人的同时关注个性培养,在实施常规课程的同时办好特色项目。我们的“学校特色建设”就是让教育有更多可选择的空间,让每个不同的孩子享受合适的教育并得到符合自身素质条件的发展,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输送后备人才,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让教师自信地发展,让学校更具活力与品位。
怎样办教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教育要遵循人性发展规律和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将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作为师生共同的人生价值追求。追求教育自觉就要注重精神追求,尊重差异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师生的幸福感。学校在落实办学目标上做了多年的探索实践。
追求教育自觉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困惑,他们的内在需求和人生向往被考试和学习的恐惧压制,因此学校要在课程设置、班级活动、社会活动等方面给孩子彰显个性的机会,提供发展的平台。为此,学校把学生的发展目标设为三个维度—品行、学业和专长目标。
我们说,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学校教育就是要突破一元化成功的误区,倡导多元化的成功。孩子们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只需要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予足够的陪伴、助力和期待。
追求教育自觉与选修课程开设相结合多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提供了广阔舞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学校现有的条件,开发多样课程,为学生潜能的唤醒与独特性的彰显提供舞台。
为此,学校开展了艺术体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验,把校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变成学生需要的课程。学校取消了原有的课程表,采取走班化上课;由教师专长和学生兴趣相融合的选修课程,被学生称为“魅力课堂”。学科教师深入选修课堂,让师生之间在学科教学课堂之外有机会进行沟通、了解,形成有关心、有欣赏、有期待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甚至激情。
追求教育自觉与教师培养相结合办学为学生,教育靠教师。学生和教师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是积极的知识的构建者,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而建构知识,寻求教育意义,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
具体来说,学校通过五步实现目标,一是利用大学教育资源对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及管理水平;二是选派优秀教师出国业务进修和国学素养的培养;三是编写校本教材;四是高度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五是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专业水平。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做最好的教师,应该无私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时时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老师把一颗真诚的心交给学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地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个学生时,学生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生活中找到快乐,而愉快地接受教育。
追求教育自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改革推动学习方式转变。几年来,学校深入实施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新模式,形成了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集体备课—“三轮循环备课”模式;课堂教学—“导学评”高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学习共同体”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开始探索“微课”,实施“翻转课堂”,开创“慕课”的学习方式。
追求教育自觉与特色办学相结合教育的自我觉醒需要在特色化办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潜能,实现独特个性的发展。学校给教师戴上两副眼镜:一副放大镜,发现并放大孩子们的优势和潜能;另一副则是望远镜,帮助孩子看到内心向往的未来,看清自己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
为此,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加强文化建设:阅读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以及国际文化。
一是以儒学为根基的阅读文化。学校有深厚的国学基础,2010年加入了美国的“孔子课堂”项目,编辑了校本教材,教师中成立“国学研究社”,学生中成立“国学社团”。在硬件方面,学校兴建了“师表厅”,把孔子塑像请进校园;兴建了“国学馆”,提供国学研究场所。学校与市图书馆建立联系,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参加阅读沙龙和论坛活动,并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作为生涯规划课程的一部分。以此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人文情怀,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是科技创新文化。“栾恩杰航空航天实验室”是学校为学生打造的科技实践活动平台。在栾恩杰院士等校友的扶持、指导下,学生积极开展航空航天模型、机器人、科技创新和科技实践活动。现在,学校已拥有自己的科技创新教师团队,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科技活动中,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智慧得到开启,并在国内国际科技创新活动中,连获殊荣,有多名学生因科技创新被保送到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天津大学等院校。
三是国际教育文化。2009年7月学校加入了中新友好实验班(FEC)项目,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又一个选项。几年来,学校走向国际化的办学思路有了实质性突破,与新加坡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建立了意向合作关系,与美国蓝带高中结成友好学校;国际班有近30%的学生被国外优质大学录取。
教育前沿的不断实践和探索,让学校的教师、家长和学生从观念到行为都有了深刻的转变。作为校长,理应自觉践行教育的本质,自觉地探索教育规律,自觉地把握和运用学校发展规律,才能在实践中到达教育自觉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