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野观照下的小学英语教材解读
——关于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time板块的教学优化

2017-06-22江苏江阴市实验小学黄慧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6期

江苏江阴市实验小学黄慧

文化视野观照下的小学英语教材解读
——关于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time板块的教学优化

江苏江阴市实验小学黄慧

黄慧全国优秀英语教师,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知识型职工标兵。江阴市教育学会小学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多次获江苏省、无锡市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厅公派赴澳大利亚培训英语和英语教学法。受邀参与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教参的编写,国家、省级课题的核心研究人员,多个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结题。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改版后,其中Storytime板块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语言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但是,在解读此板块时,一些老师往往会以本为本,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技能和文化的达成。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立足于儿童视角研读和丰富教材,如何顺应基于文化的英语教材的变革,如何真正对Storytime板块教学做到最优化,从而提高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文化 语境 主题 阅读

小学英语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双重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说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英语学科不仅要承担语言知识的传授,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还应注重孕育情感、启迪心智、升华人格,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要提倡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更多的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开阔眼界,提高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初步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time板块是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它是每单元的核心板块,旨在通过对话、短文、短剧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它有丰富的题材和话题:经典故事、学校生活、环境保护、职业梦想等;它更有多元的体裁:童话故事、日记书信、对话、应用性文章、短剧等,这些语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但是,在解读Storytime板块时,一些老师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只关注结构性知识,忽略故事整体教学;只关注知识本位,忽略故事文化内涵;只关注故事浅层,忽略故事育人功能。

那么,我们如何立足于儿童视角研读和丰富教材,如何顺应基于文化的英语教材的变革,如何真正对Storytime板块教学做到最优化?

一、拓展与创造:置身文化的语言情境

语境是语言的土壤,是儿童英语知识、技能、综合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只有在具体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作为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需要我们带领儿童置身于异域的文化场地,引导儿童从多元而具体的情境中明晰语言应用的规范,了解语言应用的细节,产生对语言的需要,从而增强语言应用意识。所以,我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基于文化,对英语教材进行拓展与创造。

以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8 Happy New Year Storytime为例,本部分的场景是在Mike的家中,Uncle John和孩子们在庆祝新年,他给孩子们带来了新年礼物。本部分的内容是他们分享礼物时的一段对话。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解读,带着儿童细细品读语言,体验情感,逐步领略到文本无限的风景,需要教师从整体入手,自身有一定的解读能力,要有对文化的敏锐性和对语言的熟练性。

课始,通过放课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Chinese New Year’s coming.新年到了,Uncle John给孩子们送礼物。新年是一个孩子们不陌生的节日,此时教师配着音乐、画面用英文介绍新年的礼节和知识。

T:Chinese New Year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all of us.When it’s coming,all family members will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meal.When people meet each other,they will say“Happy New Year!”Children are really happy,because they can play the fireworks,get lucky money and get a lot of gifts.介绍最后,课件定格在琳琅满目的礼物画面上,在学生一阵赞美声和惊叹声中,拉开了文本学习的序幕,让学生进入新年的这一情境学习新年的问候语“Happy New Year”。在音乐、画面的烘托下,学生们仿佛已在过节,纷纷握着小拳头做作揖状,互相打着招呼:“Happy New Year!Happy New Year!”当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呼之欲出时,马上渗透“过节时可以互送礼物表达祝福”这一文化,所以Uncle John今天给小朋友带了礼物庆祝节日,一方面交代了对话发生的背景,另一方面也做了文化的传递。

当介绍Uncle John把礼物送给Mike,引入句型“This is for you.Thank you.”的时候,若仅仅把它作为句型,作为知识点来教授,那必定很苍白,并不会给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与痕迹。但如若就在这个环节,恰到好处地去引导学生,当Uncle John对Mike说:“This is for you, Mike.”Mike会怎么说呢?学生会猜到“Thank you.”继续追问Why?学生会感悟到,出于礼貌,我们在接受礼物时一定要对对方表示感谢。把这一文化礼仪传递给学生,相信会在他们的内心播下小小的文明之花的种子,也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几个句型或单词,而是在学习如何交流。

文本解读到最后,学生都知道文中三个小朋友分别收到了三件礼物,他们高兴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收礼物一定是高兴的,收到自己喜欢的礼物一定会更高兴。仔细推敲,这是否是Uncle John用心挑选的呢?Helen是女孩,他送了doll;Mike喜欢运动,他送了ball;而Tim是个爱动脑筋的小男孩,Uncle John送了机器人。文本解读到这里,又可让学生明白一个与礼物有关的文化:要选择礼物送给别人时,要根据他人的需要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礼物,又一文化之花在儿童心头绽放。这些拓展都把孩子带入文化的语言情境,给学生提供理解文章的支撑点,让学生的思维走进文本,走向深处。

二、延伸和深入:凝练主题的文化建构

英语是儿童学习的第二语言,它给儿童带来全新的语言体验,也带来了新鲜的异域文化,儿童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理解与感悟,才能学到“活”的语言。只有这样,英语学科才能担任起学科育人的重任。我们可以采取“主题建构”的方式,让儿童体味和感悟。如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让我们认识更多公共场所的标识,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谈论城市的污染及起因,让我们关注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Unit 7 Protect the Earth,在更大范畴上讲述地球能源的可贵,以及如今能源的稀缺,并告诉我们自身可以做的,应该做的。三个连续的单元由小见大地围绕环保这个主题,从自身到所在的城市再到我们生存的地球,让儿童建构起对周遭世界的关注。这些文化的建构,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发现其内在关联,切不可孤立,以本为本。

再如,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Storytime为例,此内容场景是公园里,Mike,Su Hai,Yang Ling,Liu Tao和Wang Bing在野餐。Mike把自己的妹妹Helen介绍给大家,大家拿出食物招待Helen。很简单的情节,看似毫无主题而言,但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编者为本单元设计了画面感很强、情景性凸显的主题图,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巧妙结合文本内容,挖掘出文化主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插图中,在公园的野餐毯上野餐篮里放满了好吃的食物,面对着这么多食物,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浅层来看,小朋友就是吃食物,但若是这样平铺直叙,文本将会缺少核心,缺少内涵而毫无章法、支离破碎。再细细研读下去,我们就会发现,野餐吃食物就是在彼此分享食物。课文中有一位新朋友来,孩子们热情地和新朋友一起分享食物。我们可以分析到,整段对话都是围绕“分享”这个话题展开——和新朋友分享什么,在分享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为什么要和新朋友分享呢?于是我们可以凝练主题,将视点聚焦于这个关键词——sharing,由这个主题切入,将文本的脉络梳理出来,逐步抓住文本的中心。

顺着主线逐步把故事情节推开。用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Helen is new here,what should the children do?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回归到文本,故事中的孩子们非常热情,她们想与Helen一起分享食物。按照这样的逻辑,接着学生会思考的就是她们会与Helen分享什么呢?于是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 they share?顺着这个问题,学生便对文本充满了好奇,故事一下就清晰明了了。

课的最后,教师再次回归到主题上,提问:

T:What do we share in this lesson?(三年级起始阶段的孩子让其用中文表达)

S1:我们分享了两个单词a pie,a cake。

S2:我们分享了句子Would you like a pie?

S3:我们分享了Yes,please.No,thank you.。

S4:我们分享了知识。

S5:我们分享了文具和水果。(最后拓展环节中的物品)

S6:我们分享了快乐。

……

学生们积极踊跃,给出了许多精彩的回答,可以看出,“sharing”成为文本学习的核心,所有内容围绕这个核心逐步展开,就如同放风筝一样,飞得出,收得回。最后一个问题则如同画龙点睛般地深化了主题,从故事中我们学会了怎样用英语和别人分享食物;通过活动我们用自己所学的语言交换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堂课中我们分享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分享快乐,分享爱心——Sharing brings happiness,从而让话题回归生活,让文化在儿童心中生根!

三、熏染与丰盈:漫步于阅读的文化丛林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习语言不仅是交流的需要,更是人类文化思想的传递。思想的形成与传递离不开阅读。在教学中,我们以文化的视角寻找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材料,把这些阅读材料和原版的英文绘本,或复制,或改编,引入我们的课堂,把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相整合,给予学生一片可以漫步、可以阅读的文化丛林,让他们在纯正的应用背景下学习地道的英语,学会阅读,了解外国文化,倾听不同的声音。

如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8 At Christmas,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有关圣诞节的一些知识,在解读文本时我们可以直接渗入许多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教学到第一段时,我们可以补充圣诞节的标志性物品:Culture tip1(圣诞节标志物)jingle bells,Christmas hat, sleigh,reindeer...

教到课文第四段时,我们可以补充圣诞节传统的食物和圣诞活动。

而这样的文化熏染若只借助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可以打开学生的文化阅读之门,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打开空间、寻找可能。学习了这一单元后,我给学生补充了绘本Is That You,Santa?—by Margaret A·Hartelius,让学生们了解圣诞节常用生词;绘本Ho!Ho!Ho!—by Marian Lim,让学生们了解圣诞节常用生词与知名城市;绘本Celebrating Christmas—by Kimberly Roark,让学生们了解圣诞节装饰品的由来;绘本The Usborne Book of Christmas Poems,有许多深受喜爱的经典诗句和活泼的当代诗,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唱诗诵读,圣诞节的魅力充满了页面。我还带领学生阅读绘本The Story of Christmas,200字左右的简单故事让孩子明白耶稣降生的故事,通过耶稣的降生,牧羊人的聪明和人的旅程,用最传统的形式来表现圣诞节的故事。学生们在绘本阅读,合作形成大书的过程中,对耶稣诞生加深了了解,更真切地体会到圣诞庆祝活动的意义,学生的眼界、思维、审美、表达、情感都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语言是文化现象,更是文化的载体。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将语言与文化相融,“学”与“教”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教材唯有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挖掘文化的根基,观照学生生命成长规律,营造人本化生活化的语用环境,才能“调适”教学的步伐,让教学更优化,真正服务于学生,这正是我们追寻的教材变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