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抱团养老 多一种选择

2017-06-22老树

老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结伴抱团空巢

文 老树

热点聚焦

抱团养老 多一种选择

文 老树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这都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养老模式,而随着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另一种由老人自发形成的养老方式——抱团养老,正悄悄兴起。他们或是老同事、老同学,或同住一个社区、村庄,自发“抱团”生活、休闲,互帮互助,不仅有效排解了孤独感,也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自发式的抱团养老,可以说是当前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的一种有益尝试。

悄然兴起

3月8日中国江西网 《一起唠嗑 组团旅游 南昌老年人抱团养老蔚然成风》一文称,3月7日,青山湖区顺外路78岁的居民陈彤和姐妹淘陆海青走进一家老年服务中心,开始了一天的舞蹈活动。中午,她们又像小朋友一样手拉着手走进了食堂。据悉,陈彤和陆海青已相识40个年头,感情很深,退休了仍形影不离。虽有子女,但她们认为,和姐妹一起抱团养老更舒服更自在。调查显示,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观念略有不同,抱团养老在南昌已蔚然成风,其中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占较大比例。

5月5日中国宁波网的文章 《抱团养老渐成潮流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好朋友一起变老》提到,今年2月,69岁、头发半白、无儿无女无夫、独居在杭州城西13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的张阿姨打进媒体热线,说想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人,一起组织一个新家庭,像兄弟姐妹一样抱团养老。张阿姨提出要利用自己130多平方米的房子,招募“同住者”,组成类家庭,实行“抱团养老”。一石激起千层浪,有300多人通过电话或微信,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张阿姨还特意起草了一份“居家结伴养老协议”,从磨合、生活、求医、安全、财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在媒体的帮助下,经面谈、挑选,已有3位应征者入住,开始了“抱团养老”的新生活。一位独居的六旬老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跨出了结伴养老这一步,并得到众多老人的回应,这表明了社会的开放和对养老形式多元化大环境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一些老年人的孤独心理。就像张阿姨所说:“现在我老了,很害怕老无所依。”

2月21日荔枝网《“抱团养老”新模式刷屏》一文称,近日,一篇题为《“抱团”和“同居式”养老》的文章在朋友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人转发并配上评论“来吧,求同伴,一起变老”。记者采访发现,这样的“抱团养老”模式近两年在我国正逐渐兴起。根据报道,在天津蓟县郊外,有一个“知青乐活大院”,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参加艺术工作室、健康工作室、茶艺组、模特队等,平时还一起约着去山东、海南等地候鸟游;而在杭州,一个名叫“共同家园”的社区也在兴起,老人们可以择邻而居,目前已有30多对夫妻、60多位人士约好了在此居住。

热议纷纷

2月6日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刊发的文章《抱团养老:一种新型而优势的模式》介绍了四川卓锦城小区的老人因打乒乓球而结缘,进而抱团养老的事迹。对此,四川省养老服务协会副秘书长罗谦认为,这些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相互抱团是一种很好的社区养老模式,为老年生活解决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社交。“很多人认为影响老年人生活的都是身体问题,其实社交问题更为重要。这种以乒乓球为纽带的兴趣小组发展成抱团养老,很好地解决了社交问题,老年人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丰富。”罗谦说,“步入老年,逐渐退出社会主流,很多老年人都存在精神上的空虚,而中国的老人在和儿女沟通交流上又相对匮乏,因此就需要帮助他们重构社交网络。这种抱团养老的模式不啻于一种优势模式。”

3月9日《求实》杂志刊发的文章《“抱团养老”并不那么完美》称,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正是无人养老才使得老人不得不“抱团养老”,这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而在“抱团养老”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难题待解。

一是亲情缺失。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最幸福的晚年生活应该是几代同堂,含饴弄孙,晚辈昏定晨省,早晚看望。虽然现代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子化的现实让这样的愿望难以得到满足,但几个老伙伴永远难以替代老人心中对亲情的需求。

二是重病难扶。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即使是亲生儿女,面对失能的父母很多时候也焦头烂额,难免心生倦意。在“抱团养老”的过程中,如果有老人生了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仅凭几个一块儿居住的老头儿老太太,根本担负不起照顾的重任。

4月26日新华网的文章《“抱团养老”应理性看待》称,“抱团养老”有效缓解了空巢老人的寂寞和孤单,因此成为不少空巢老人自发的选择。在一起抱团生活,既保持了居家养老的个人自由和舒适性,也大大缩短了独处一室、百无聊赖的时间。

抱团养老好处多多,但实际上,抱团养老的美好是有前提条件的。第一,老人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常需要是能够得到基本满足的;第二,老人们的家境还算殷实,子女们有一定的负担能力;第三,它是熟人社会里的守望相助。可是,满足这些前提条件真的容易吗?首先,怎样才能在陌生群体间构建出熟人社会里的情感格局?其次,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在这之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或者说该承担多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那些失能的孤寡老人怎么办?家境太差、子女不孝的老人怎么办?这些都是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因此,要想让“抱团养老”真正发挥作用,让老人们能“就地享福”,仍需社会各方发力、给力,因为自治、自愿、自保、自助只是愿景,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扶持引导

3月17日新浪网的文章 《抱团养老成苏城银发族新选择》称,苏州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搭伴或者抱团养老,和志趣相投的同龄人结伴生活,甚至同吃同住,让老年生活更加有滋有味。这种抱团式养老出现的背景是苏州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结对式的抱团养老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养老方式。

“苏州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苏州老城区,空巢现象尤其明显。”沧浪亭社区党委书记卢娅在说到抱团养老这个话题时说,“社区这些阿姨平时一起抱团取暖,互帮互助,我觉得这种模式对解决当下空巢老人的问题很有帮助。”

社会专家指出,在当今的中国,“抱团养老”比较符合国情,也符合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因此也容易让老人接受。抱团养老,反映了当今社会生活方式选择的多样性,是“积极老龄化”的良性模板,也是对机构养老很好的补充,符合未来养老的趋势。

5月1日搜狐网的文章《社会各方应扶持“抱团养老”发展》称,各级政府部门要转变理念,将“抱团养老”列入养老服务工作范畴,积极主动关心支持抱团养老,制订相关的工作规范,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支持,促进其良性、持续发展。

结伴抱团养老的双方需要有一个相识、接触、选择的过程,应为之搭建一个平台,让结伴养老的提出者和应征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相获取需要的信息。这个中介平台可以由政府委托社会组织运行。

这种养老形式的可持续,需要契约作为支撑,法律工作者可在政府的指导下,帮助制订结伴养老协议书,以保证其规范良性运行。

为使结伴养老的双方共同生活后,在职业背景、文化素养、生活习性上更接近,使这个类家庭的日常生活更融洽、快乐,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请专业社会组织进行预前评估,使“抱团养老”服务逐步科学化、更加人性化。

若干老年人以“抱团养老”的形式,居住在一个物理空间后,实质上这个空间就是一个“微微型”的养老设施,政府部门应有一个统一规划,请专业建筑单位,对这个老年住宅无偿进行适老化改建,让住宅内的老年居住者,在日常起居中,可以无障碍地生活。

在结伴“抱团养老”服务逐步发展起来后,政府主管部门与社会各方,还应想老人所想,以老人为本,在医养结合、娱乐活动、生活照顾、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方面,疏通服务路径,使结伴“抱团养老”的老人们,与机构、居家养老的老人们一样,也能困有所帮,养老无忧。

链接:国外老人如何“抱团养老”

美国:爱人在身边,好朋友在对面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四对夫妻,原本就是超过20年以上的好朋友,在子女相继长大独立、离开家后,他们就一起买下了一块靠近湖泊的废弃草地。一开始,他们想建一所能够容纳四家人住在一起的大房子,考虑到个人空间和隐私的重要性,最后决定把这个地方打造成四处相邻的独立房间。于是沿湖建了四座小房子,和自己的朋友住在了一起。这四个家庭的“抱团养老”不仅令美国人脑洞大开,也令不少人心驰神往。

德国:“让我们同居吧”

“搭伴养老”的同居模式在德国十分流行。这种同居并非情侣意义上的同居,而仅仅意味着在“同一间屋子里共同生活”,同居人数也不限于两个人。这些老人往往在生活习惯、养老模式上达成了共识,又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到了一起。“让我们同居吧”已经成为德国老年人中的流行话语。许多“搭伙”的老人会选择共同入住老年公寓。他们平时各做各的饭,只有每周周末会在公共厨房聚一次餐。他们偶尔也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比如结伴到附近城市旅游,或到剧院听戏。当有人生病时,同居好友们也会主动承担照料工作,就像独立又亲密的家人。为了避免“搭伙”同居生活产生矛盾,他们会提前制订一份同居规则,约定各自的义务和职责,比如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等。另外,每个人都要尊重彼此的私人空间。

瑞士:“室友之家”结伴养老

“室友之家”结伴养老在瑞士较流行。一些空巢老人,每月花上几百瑞郎,合租一套房子,平时没事时,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下下棋,彼此有个照应,生活也多了许多乐趣。一到节假日,他们的居所会更加热闹,这些老人的亲人或朋友,会带着孩子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团聚在一起,在共用的大厨房里会餐,相互庆贺。闲暇时,他们还常常结伴出去看电影、听音乐、旅游观光等。如果一起外出旅游,他们一般会明确专人负责各类花销,按照AA制原则,由大家共同承担花费。如果其中某位老人生病,大家会像一家人似的忙前忙后,嘘寒问暖。他们一般会聘请一名专职人员,根据各自需求,负责外出采购果蔬口粮和日常用品,并帮助洗涤大件衣物等。

日本:流行“老少配”

日本进入老龄社会比中国早了近30年。并且日本已于2007年以超过20%的老龄化率迈入“超老龄化社会”标准。从2015年开始,日本社会以大都市为中心开始流行一种“跨代同居”的养老模式。跨代同居,就是一种“老少配”。主要是大学生借宿到空巢老人家里与老人共同生活。这种跨代同居的出现,可以帮助空巢老人不被社会孤立和遗忘,延缓衰老。对于外地就学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践行孝道和省钱的好办法。这种以互惠互利为基础建立的同居新形式,也成为了一种养老形式的新探索。

责编/花语

猜你喜欢

结伴抱团空巢
跳房子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天冷了,抱团取暖吧”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自愿结伴抱团养老
空巢生日不孤独
美团、大众点评抱团御寒
商人求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