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戎马一生建奇功
——记宜丰籍少将黎同新

2017-06-22漆跃庆易小良

老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兵团部队

文 漆跃庆 易小良

专题策划

戎马一生建奇功
——记宜丰籍少将黎同新

文 漆跃庆 易小良

黎同新是一位历经坎坷、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开国将军。他的一生,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在我军军史上留下了光辉足迹。

从放牛娃到骑兵团团长

黎同新原名黎漂生,1910年11月11日出生于江西省宜丰县宣风乡(今石市镇),后迁居桥西乡生活。他出身贫苦,两岁时,他的生母被卖到附近的邹家,他跟随母亲成为邹家继子,7岁就替人放牛,稍大时便下田干活,常常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1930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攻打长沙,途经宜丰,在宜丰打土豪、分浮财,号召贫苦大众起来闹革命,同时开展了扩编红军工作。时年20岁的黎同新受到鼓舞,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由于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不久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秋,黎同新进入少共中央列宁学校学习,聆听了毛泽东的教导,不仅文化程度得到提高,革命信念也更为坚定。在红军这个革命的大熔炉中,黎同新在军事、政治上都迅速得到了成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红三军七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兼青年大队大队长、连指导员、红一军团卫生部政治处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兼特派员、干部团指挥科第三队党支部书记、红十五军团政治部电台总队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曾经三次负伤,并落下伤残。

长征时期,黎同新负责中央红军的收容和伤员处理工作,一路冒着被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方民团土匪骚扰追杀的危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其间,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曾一度因病被困于时称“蛮子”地区的金山而无法下山,上级命令黎同新前去救护。黎同新受命后立即出发,以其机智勇敢顺利地将林彪救护下山。

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后,黎同新按照总政组织部的命令,负责完成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联络任务。他带领着警卫队,经过10天的艰难曲折,终于找到了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和政委程子华,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得以顺利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黎同新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巡视团副主任、军委补充第一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政治处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八路军总兵站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六支队三总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政治部主任兼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第四师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四师特务团团长等职,在淮北一带屡建奇功,敌人闻风丧胆。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为了在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广阔的平原上有效对付日军、国民党顽军及其骑兵部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政委邓子恢、参谋长张震等人决定建立自己的快速部队,即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这支新型部队是新四军唯一的建制骑兵团。同年8月1日,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正式成立,黎同新临危受命,担任骑兵团首任团长兼政委。这个团的干部、战士都是从新四军第四师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加上部队的技战术主要效法苏联骑兵,所以当时被称为“红色哥萨克”,也被誉为彭雪枫的“三件宝”之一,“三件宝”即《拂晓报》、拂晓剧团、骑兵团。在黎同新及其继任领导的直接指挥下,骑兵团从小到大,历尽千难万险,参与了许多著名战斗,威震敌胆,成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一支铁骑劲旅,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

黎同新

入朝作战的后勤先行者

解放战争时期,黎同新先后担任华东军区警卫团团长、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七师政治委员、第九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1950年,黎同新随军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兼朝鲜东海岸防御指挥部后勤部政委,负责第九兵团的后勤物资保障工作,先后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及1951年阵地防御、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

1950年10月,第九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入朝增援作战,司令员宋时轮率部队从上海到山东曲阜整训待命。为了让兵团做好入朝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朱德代表中央军委专程从北京赶赴兵团驻地作动员报告并进行工作部署。为适应入朝作战需要,第九兵团番号被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下辖20军、26军、27军等,黎同新仍然任兵团后勤部政治委员。

1950年11月,部队乘军列北上,由于军情紧迫,许多军需补给工作只能在军列开进途中进行。当时已入冬,黎同新看到战士们都还穿着南方的薄棉衣和草鞋,就设法与东北军区后勤部联系,解决了5万件棉大衣,为兵团三分之一的官兵换上了冬装。之后,黎同新又派人到东北军区后勤部领取粮食和其他必需品送到鸭绿江边,但终因任务紧急,20军的先头两个师已过江,补给计划未能实现,部队入朝后补给发生严重困难,27军也出现同样情况。第九兵团入朝后,正值冰天雪地,气温在0℃以下,加上一路山高路陡、敌机封锁、语言不通,获得群众帮助十分困难,不少部队断粮。黎同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指示后勤部门积极筹集粮食和御寒物品的同时,亲自深入基层开展调研。20军89师在新兴里阻击战中缴获了敌人3000多条军毯,对这批军毯的处理,有的人主张拿来解决手脚防冻问题,有的主张上缴,黎同新认为保护指战员手脚就是保护战斗力,保护战斗力就是保证胜利的取得,于是将这几千条军毯剪成小块,全部发放给大家包脚;他还在部队中推广介绍用战利品改做手套、脚套和耳罩的方法,缺少针线就用小铁丝代替。见有的部队用草袋保温防冻将饭菜送往阵地,他又在部队全面推广。黎同新创造的这些方法,既有效保护了战士的身体,又防止了冻伤减员,为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朝鲜战场的军需名将

随着战事的发展,敌机狂轰滥炸,志愿军战斗减员增大,物资运输也极为困难,粮食、弹药、被服的运送常常顾此失彼,物资供应仅可保证兵团四分之一官兵的需要。为此,黎同新心情十分沉重,他在作战地调查后,写下了检讨,同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分析和建议,对脱离实际的一些做法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单靠人力和硬撑精神弥补不了装备的不足,必须大力改善后勤装备现状。在部队休整过程中,他指示后勤部门必须把最好的房子给伤员住、派烹调技术最好的炊事员为他们办伙食、用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药品为他们治病疗伤,不少伤员得到很好的医治休养,体力恢复后重新投入了战斗。

26军参加第四次战役期间,黎同新负责该军的粮弹供应。一次,志愿军后勤四分部给26军送去40车粮食,由于中间衔接不当,部队没有收到粮食。于是,26军又向黎同新催粮,黎同新尚不知情,便请第九兵团直接向志愿军司令部要粮。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知道后找来副司令员洪学智,指示说如果延误了第九兵团军机,要严肃处理四分部负责人。洪学智了解情况后,立即派人将粮食和其他物资及时送到了第九兵团,使第九兵团的后勤保障及时跟进,黎同新此时才松了口气。

第五次战役期间,敌机炸毁了志愿军三登军库,大批物资被毁。其时,天气转热,部队没有夏装换,黎同新就指示后勤部门告诉战士们将棉衣中的棉花掏出来当单衣用,解决了应急需要。当时,铁原、涟川、汉城是有名的“铁三角”地区,也是敌人重点封锁区,为了保证前线部队的物资供应,黎同新指挥后勤部的汽车运输队头顶敌人轰炸机,不顾定时炸弹、照明弹的威胁,左拐右突,硬是将炮弹一车车地送到了阵地。

1951年9月,第九兵团进驻东海岸时,成立了东海岸指挥机构,黎同新也因此兼任东海岸防御指挥部后勤部政委。为了保证东海岸防御工事的及时构筑,他立即组织后勤人员回国采购工具,在工具不够的情况下,又推广群众经验,自设铁匠炉,利用哑弹、钢轨、废铁制作工具,拆卸定时炸弹提取炸药,制作土法起重机和水平仪,加快了坑道的修建进度;为了改善部队伙食,他派人从国内买来种子让战士们在驻地开荒种菜,不少战士因吃上了新鲜蔬菜,治好了夜盲症,同时,部队细粮标准也提高到了70%。阵地上火柴常因受雨淋而不能使用,他就设法给大家提供了一批打火机;坑道潮湿,战士容易生病,他就在部队创造推广了一种防空与隐蔽相结合的简易房修建法。在1953年5月至7月进行的夏季反击战中,黎同新通过调集汽车、储备物资、加强防空,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坚固的后勤保障。

抗美援朝结束后,黎同新返回国内。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先后担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和正军职顾问等职,并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他被中央军委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6月1日,黎同新在南京去世,归葬于故乡宜丰县南屏公园,享年83岁。

责编/文邦

猜你喜欢

兵团部队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拆弹部队 爆炸封印者
老部队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关于“西北野战兵团”称谓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