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 规划引领示范带动郑州市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2017-06-22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清
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清
政策扶持 规划引领示范带动郑州市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清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也可以住宿、度假、游乐。 也是解决目前国内人多地少,农民依靠农作物的收入普遍偏低的问题必然转变与趋势。
一、取得的成就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郑州市已登记在册的规模型(1.33 hm2以上)休闲农业庄园已达266家。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全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达到1818万人次,同比增长29%;营业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15%。截至2016年底,郑州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超过2800万人次,营业收入逾31亿元。郑州市打造了一批生态优美、主题鲜明、功能完善的休闲农业庄(园)、特色村、农事节会和精品线路,形成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知名休闲农业品牌。
(二)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为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郑州市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惠济、登封)、示范点2个(丰乐农庄、汇馨芳香世界),全国十佳农庄1个(丰乐农庄),全国十大精品线路1条(滨河风光揽胜游),星级示范企业36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22家。丰乐农庄、绿源山水、富景生态园、弘亿国际庄园、薰衣草庄园、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等品牌效应凸显。
(三)五大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依据郑州市特有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历史人文等特点,郑州市从2012年开始提出规划建设的五大休闲农业示范区,即滨河休闲农业示范区、邙岭体验农业示范区、嵩山养生农业示范区、西南生态农业示范区、东南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近几年重点扶持和宣传推介,目前五大示范区已初成规模。结合示范区建设,形成了滨河风光揽胜游、果岭山水体验游、天地之中养生游、慢享生活休闲游和田园风情观光游等5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四)县区发展各具特色
各县(市、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特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发展态势。如:登封市以嵩岳风景名胜资源依托,发展度假养生型休闲农业,以“山庄经济”为主导的休闲农业渐成规模;新密市围绕尖山和伏羲大峡谷开发,通过改造提升,建设农家乐聚集村;荥阳市依托石榴、柿子等,特色林果资源,积极推进观光体验型休闲农业建设;中牟县按照“两区一城五大产业”的规划布局,在北部建设以生态观光、度假养生为主题的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在南部发展以高新农业成果展示为主题的科教型休闲农业;惠济区依托良好的黄河生态,积极推进滨河生态型休闲农业建设;二七区以樱桃沟为中心,打造以慢享生活为主题的休闲农业示范区。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科学布局
为促进郑州市休闲农业稳健有序发展,郑州市在2012年组织编制了《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以郑州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为框架,着手于郑州“山、河、沟、岭、原”等自然资源,结合当地历史人文、农业资源、地理区位等有利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互补、模范带动、县市对接、板块推进”的原则,构建“一圈、两带、三板块”大空间布局(环城游憩圈、黄河产业带、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嵩岳浅山区、西南沟壑区、东南平原区),构建五大休闲农业示范区(滨河休闲农业示范区、嵩山养生农业示范区、邙岭体验农业示范区、西南生态农业示范区、东南现代农业示范区)。争取把郑州建设成为“河南省休闲农业先行区”“中部地区旅游农业体验中心 ”“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惠济区、登封市也相继编制了当地休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
(二)加强宣传推介,叫响郑州休闲农业
2016年初,郑州市通过农业部合作网站“去农庄网”做好了“春节到农家过大年”“早春到乡村去踏青”“初夏到农村品美食”“仲秋到田间去采摘”以及“欢乐十一·农庄游”等多次的主题线路宣传推介,把郑州市凡是适合主题宣传要求的园区,连点成线、连点成片、进行重点推介,扩大休闲农业企业的知名度。
新华网4月20日以《一道民生保障线,一条城市风景线——河南“都市休闲农业”初探》为题,对郑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前景及中牟县的弘亿国际庄园、沙窝森林公园两个特色型园区情况进行了报道。
郑州市“果岭早春踏青线路”入选河南省农业厅早春三月在《河南日报》推介的河南13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为全省的市民提供了踏青的好去处,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宁静安详的农村田园生活。
(三)搭建智慧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休闲农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满足市民需求,提升经营主体的移动互联网宣传推广水平,郑州市与盈止道明(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休闲农业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郑州休闲农业”,并于2015年正式上线。该平台通过整合移动智能终端、云服务平台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以二维码作为平台入口,为市民提供全面、精准、便捷、时尚的休闲农业信息和服务。“郑州休闲农业”目前已入驻200多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包含了5条精品旅游线路、2个大型景区全境漫游系统和数十家园区的电子地图导览系统,成为全网数据最全的郑州休闲农业旅游信息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
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多次出台了相关文件,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郑州市农委成立了专门的休闲农业管理机构,重点负责全市休闲农业服务指导工作。“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财政扶持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企业改善基础设施、拓展休闲功能,开展创新创意、提升服务质量。 2012—2015年,郑州市财政共支出专项资金5412.5万元,扶持95个休闲农业项目,带动社会投资2.1亿元,促进了郑州市休闲农业规模化、规范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为加强行业自律和交流,郑州市于2012年成立了郑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协会,目前已有会员200多家。
(五)重视创新创意,丰富内涵提升价值
在鼓励休闲农业创新、创意方面,郑州市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考察交流等活动,引导休闲农业企业拓宽视野,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另一方面积极组织休闲农业企业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大赛,鼓励企业创新创意,提升品牌。2012年,在中南赛区的比赛中,郑州市获得创意金奖、银奖及优秀奖等5个。2014年,在农业部举办的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大赛中,郑州市获得了3个银奖、3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六)注重业务培训,强化素质提升
为提高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郑州市重视开展休闲农业培训工作,每年都要举办1~2期大型休闲农业学习考察、专题培训活动。对于郑州市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开拓发展思路、提升业务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十二五期间,郑州市通过各种形式,累计培训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近千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投入较大,收益周期较长是最大问题,大部分企业是在荒地上搞开发建设,成本动辄千万,实际效果与收益都存在严重的邂逅性,本金的收回一般需要10~20年,期间企业的运营等成本都是对资金的极大考验。
(二)市民的消费观念因为地域、文化、收入等影响,普遍存在游玩为主,体验为辅的消费思维,对休闲与体验的需求还不够广。
(三)对相关产业的政策不够细致明确,休闲农业企业普遍是租用土地为主,造成企业对土地投入有顾虑,担心投入以后租期结束投入无法收回,也无法将土地资产进行整合争取银行的资金支持和快速发展。
四、建议
(一)休闲农业类型企业普遍对环境、土地有一定要求,一般距离市区较远,对企业的收入造成很大影响,依靠交通的便利能有效解决,在基础交通上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二)在媒体上多宣传休闲农业概念,使市民更好的了解休闲农业,激发消费想法,引领大众对休闲农业的体验概念。
(三)在国家完善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后,全面梳理休闲农业企业在土地上的制约,完善相关后续手续,使广大有志休闲农业行业的人能无后顾之忧的全心投入,做好、做强该行业。
五、未来展望
“十二五”期间,经过各级各部门不懈的努力,郑州市的休闲农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末即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收官之年。结合郑州市提出的发展全域旅游的新目标,郑州市要牢牢抓住“十三五”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机遇,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做出新贡献,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强劲支撑。
要重点抓好 “一个重心”,把握“两个前提”,加快实施郑州市休闲农业的“三大转变”。抓好一个重心就是提质增效,把握“两个前提”就是客源条件与资源条件;实施“三大转变”,就是推动休闲农业从注重建设规模向注重功能特色转变,从注重发展数量向注重经济效益转变,从注重资本投入向注重文化融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