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居民感知的社区生态旅游效益优化研究
——以岳西县黄尾镇为例

2017-06-22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7年8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旅游

余 锋 /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居民感知的社区生态旅游效益优化研究
——以岳西县黄尾镇为例

余 锋 /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社区生态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政府、投资者、经营者、当地居民等多个利益主体。其中,当地居民是其中的重要主体。如何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影响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的支持度显得尤为重要。

居民感知;社区生态旅游;旅游效益

社区生态旅游业是个综合行业,涉及到较多利益主体,地区旅游业的各个利益主体的感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旅游的发展[1]。当前,研究社区生态旅游,如何统筹兼顾政府部门、旅游经营者,尤其是社区居民的利益,成为重要课题。

一、居民感知与社区生态旅游

(一)居民感知

作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几乎所有有关社区生态旅游的研究都与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的感知有关。[1]社区生态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能是居民感知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例如就业、增加收入等等,并为也为政府增加税收。[2]

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的效益感知可能是多维度、多因素、复杂的,但是大多研究认为,可以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的感知。[3]许多学者认为,影响居民对生态旅游社区感知的一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4]

(二)社区生态旅游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社区生态旅游(CBET) 的研究[5]渐渐增多,研究成果发表在大量的学术期刊、研究报告、会议论文集、内部出版物和网站中。我们往往这样定义社区生态旅游:社区生态旅游是指社区参与的、以可持续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地区旅游。在社区生态旅游研究中,一个关键的研究点就是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社区生态旅游中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例如社区居民、地区政府、旅游经营者、旅游者等。在CBET项目中,每个参与者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占据一定的位置。居民是社区生态旅游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的感知和支持度是影响社区生态旅游可否可持续发展且发展好的重要因素,因此最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二、社区生态旅游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规定: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6]本研究主要从居民感知和黄尾镇社区生态旅游效益现状的角度来分析社区生态旅游可能给居民带来的效益影响,为后面的实证研究作理论探索。

(一)生态效益

在生态环境方面,生态效益主要是指协调旅游活动对环境建设和景区环境卫生与改善,减少旅游对当地社区自然生态当面的破坏等。

从前期国内的研究来看,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感知中,往往有着强烈的社区环境保护责任感,居民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对居民和社区发展十分重要[7]。一些居民对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有着积极的认识,认为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社区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愿意为发展旅游而保护资源和环境。但是,居民往往也担心,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区生态环境的现象。

黄尾镇生态资源丰富,全镇总面积103平方公里,山、谷、林众多,山区面积122880亩,林地面积达9218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0%,且拥有繁多的名古木,其中,有全国最大的银缕梅(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野生植物)种群。随着黄尾镇生态旅游的开发,政府、居民均逐渐意识到生态资源带来的巨大效益,也开始意识到开发和保护生态资源的重要性。

(二)社会效益

社会文化区、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状况、居民满意旅游活动等都是社会效益[8]。

从前期国内的研究来看,对居民而言,社区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社区文化和社会关系两个维度。居民感知比较强烈的往往是社区卫生状况、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的改善,同时,居民也很关注社区公德意识、同外界信息交流沟通机会增多、社区传统文化观念增强等等,女性居民往往还在意女性就业机会的明显增加。对于地区发展而言,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对地区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提升地区知名度等都有重要影响。然而,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将给居民带来许多负面的生态效益,例如游客涌入干扰居民的日常生活、外来人口的混乱等可能扰乱社会保障等。

从黄尾镇目前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来看,黄尾镇是岳西县重点建设的风情乡镇,被誉为“小上海”。黄尾镇强力提升镇区内的教育、医疗、养老、通讯、供水、供电、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还成立城市执法管理中队,加强城镇的管理工作。黄尾镇发展生态旅游,也带动了乡镇公路建设和绿化,近年来,新修镇路5公里,新村路41公里,新绿化面积达15000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00余盏,并建立镇中心卫生清洁站和新的垃圾处理填埋场,购买了数百个垃圾,着力实现乡镇绿化、照明、美化、清洁,建设适应旅游、适应经营、适应居住的一体化风情城镇。

(三)经济效益

旅游给社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属于经济方面,包括:社区生态旅游对村民收入水平和收入方式的增多、社区生态旅游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程度和对社区就业的贡献情况,还涉及到社区旅游收益分配的公平性等等。

从以往国内的研究来看,社区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收入和就业两个维度上[7],从长远地区发展来说,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感知因素之一。社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往往可能让居民感受到收入水平和收入方式的增加,收入支配观念也会发生些许改变,例如,居民开始关注社区生态旅游经营和相关项目(如承包鱼塘、投资农家乐等)的投资。然而,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会让居民产生负面的经济效益感知,例如,随着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旅游人口的增加,居民生活成本可能会有所增加等等。

从黄尾镇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看,依托镇内良好的生态资源,黄尾镇强大的交通区位优势放大,通过旅游强镇,黄尾镇建设成了区域性交通重地,镇内云峰峡谷、马园千亩牛草山、中河10里银珠河、云峰阔滩、祖师殿、黄尾河暴动纪念亭等旅游景点吸引了达几百万次游客,目前镇内有各类商业网点200余家,外来务工、经商人口超过6000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三、基于居民感知的黄尾镇社区生态旅游效益分析

本研究从居民态度、经济效益感知、社会效益感知、生态效益感知等4个方面设计问卷,并随机抽取黄尾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30份。

(一)效益感知影响居民态度模型及数据分析

图1 居民感知的社区态旅游模型

基于模型,提出假设:

H1:正面生态效益感知对居民支持社区生态旅游显著正相关;

H2:负面生态效益感知对居民支持社区生态旅游显著负相关;

H3:正面社会效益感知对居民支持社区生态旅游显著正相关;

H4:负面社会效益感知对居民支持社区生态旅游显著负相关;

H5:正面经济效益感知对居民支持社区生态旅游显著正相关;

H6:负面经济效益感知对居民支持社区生态旅游显著负相关。

表1 居民感知的社区生态旅游模型各变量来源

X2社会效益感知(正面X21、负面X22)促进了和外界的信息交流文化资源得到了挖掘、保护、发扬、传承提高了地区知名度接受了培训,掌握了实用技术改善了居住条件,住房面积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回归提高了家庭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度使城乡差距缩小,提升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道路、供水、供电等)建设水平,改善了生活条件村规民约更加规范,村民自治更加切实增加了就业机会,尤其增加了女性就业机会游客的到来干扰了居民日常生活游客的到来使本地社会治安变坏日趋城镇化的生活方式增加了生活成本在经济收入、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公共设施等方面与城镇还有较大差距子女接收教育方面与城镇还有较大差距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了居民个人收入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农副产附加值得到提升拓宽了家庭增收渠道促进了产业融合,使贫困区域经济结构趋向合理旅游扶贫的深入,使现代农(林)业精品化、家庭农场品牌化等方向发展,单产效益大幅提升使日用品价格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土地、房租等价格上涨拉大了家庭间的贫富差距旅游扶贫投入多、产出少在家经营乡村旅游不如外出务工旅游扶贫不如发展工业效益快、效益高X3经济效益感知(正面X31、负面X32)

利用SPSS18.0分析相关系数矩阵,通过数据来挖掘因子之间的从属关系。分析三个感知因素(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派生的六个方面(正面社会效益、负面社会效益;正面生态效益、负面生态效益;正面经济效益、负面经济效益)对居民态度的影响程度。

从分析来看,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负面态度受各负面感知指标中负面经济指标的影响最大(2.06),黄尾镇居民很多认为“旅游扶贫投入多、产出少”“ 在家经营乡村旅游不如外出务工”等。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负面态度受各负面感知指标中负面生态指标的影响最小(0.35),只有少数黄尾镇居民认为“游客的到来使噪音增多”“零散经营户未进行污染物处理,自然排放造成污染”。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正面态度受正面社会指标的影响最大(1.43),社区生态旅游促进了和外界的信息交流,文化资源得到了挖掘、保护、发扬、传承,提高了地区知名度。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正面态度受正面经济指标影响最小(0.56),黄尾镇居民很多表示“生态旅游并没有很好地增加居民收入”。

(二)基于居民感知的黄尾镇社区生态旅游效益优化

社区生态旅游首先要在经济上使居民获益。可是如果社区生态旅游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调查发现,黄尾镇社区生态旅游效益得以优化,就必须着手以下几点。

1.引入投资者,构建旅游投资的良好机制。

黄尾镇社区生态旅游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问题,虽然政府投入并不少,但是资金和管理技能仍然处于匮乏状态,仅靠政府投资是难以持续的。所以,必须通过引入投资者来基本经济问题,利用黄尾镇良好的天然旅游资源,引入投资者,并规划好投资者、政府、居民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在此过程中,黄尾镇政府应当充分监督并保证黄尾镇居民的利益,同时保证投资者的经济利益,还要兼顾黄尾镇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

2.调动居民积极性,建立居民参与机制。

在调查中发现,黄尾镇需要激发更广泛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生态旅游中来。黄尾镇政府可以充分引导居民开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不仅能促进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生态旅游中来,而且能深化黄尾镇游客的人文体验。突出黄尾镇社区生态旅游特色。

3.政府深度介入,强化旅游整体规划。

在调查中发现,因为政府没有充分从社区生态旅游整体发展上来规划、协调、规范黄尾镇居民的社区生态旅游经营行为,导致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不够到位。因而,要使黄尾镇居民广泛参与,黄尾镇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政府的社区生态旅游经营管理职能,对黄尾镇生态旅游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帮助黄尾镇居民参与到社区生态旅游经营活动中来。

4.扩大正面影响,提前预防负面影响。

调查中发现,黄尾镇居民对社区生态旅游以正面感知为主,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负面感知。镇内居民对发展社区生态旅游持有强烈的支持意愿,对现阶段黄尾镇生态旅游的发展满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又存在着一些意见和担忧。这些都和黄尾镇社区生态旅游发展还处于初期开发阶段有着很大的关系。政府在发展社区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意调查关键利益主体——社区居民的感知,不断扩大社区生态旅游的正面影响,提前预防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发展好社区生态旅游。

[1]马奔,温亚利.生态旅游对农户家庭收入影响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0):152-160.

[2]熊芳,刘开华.武陵山片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途径探索[J].生态经济,2016,32(11):112-115.

[3]许振宇,刘望保.蓝色经济视域下湿地资源开发模式探讨——以福建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6,32(5):157-160.

[4]孙萍,蔡伟,王超等.镇江市世业洲居民对推动生态旅游的认知与态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6):92-96.

[5]唐峰陵,蔡梦雨.基于社区参与的广西生态旅游发展探析--以梧州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5,(6):19-23.

[6]李飞,邵琪伟.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9.

[7]黄宏.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34):237-240.

[8]徐娟,严贤春.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实证研究——以瓦屋山森林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74-12176.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Community Ecotourism Benefit Based on Residents' Perception——A Case Study of Huangwei Town in Yuexi County

Community ecotourism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ourism, involving government, investors, operators, local residents and other interests of the main body.Among them, the local residen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ubject.How to influence the residents' support to community ecotourism from ecological benefit, soci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is very important.

residents' perception;community ecotourism; tourism benefit

余锋,女(1983.7-)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政策与法规,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基于社区参与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实证研究--以岳西县黄尾镇为例”项目编号:SK2016A0575。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旅游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