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立体化节奏训练
2017-06-21孙鹭
孙鹭
【摘 要】针对高职高专艺术院校视唱练耳专业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反思,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和生源质量,吸取了著名教学法的教学精髓,逐渐融入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经典戏曲锣鼓经的一些简单常识和鼓点念读内容,巧妙采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锣鼓经和复调卡农形式,展开节奏与视唱的练习,从而改变了视唱练耳教学枯燥、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的局面。采用创新形式的教学模式,使节奏视唱练习自然结合,同时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肢体协调能力、专注力等多方面专业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练习不再局限于视唱和节奏的练习,开阔了他们的专业视角,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课程实用、适用、够用的教学原则和宗旨,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延伸、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视唱练耳;简易;立体化节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72-03
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入校条件较宽松,学生的专业水平整体偏低,盲目选择专业导致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加上自我控制力、约束力有限,不注重专业课的学习,缺乏对文化课和公共专业课的关注和重视……这些都是目前高职高专艺术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专业院校必修的专业基础性课程,多年以来,一直存在“迈不动、走不快”的教学问题,学生感受不到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课堂上也体现不出积极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近年来,艺术类高职院校公共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容乐观,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职业类需求,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的人才,要想改变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实现实用、适用、够用的教学宗旨,就要求对专业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立体化节奏训练”是以节奏训练为手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对多声部纵向节奏的听觉能力,以提升音高、快慢等立体思维为目标,使练习者从基础的平面节奏通过视觉、听觉以及运动感觉引申到多层次纵向发展的过程,加深听觉表象作用,拓展从平面整体化延伸到纵向多面立体化的能力。
立体化节奏训练是一项新型的有利于开发头脑与肢体灵活度和协调感的训练,既活动了身体四肢,又促进思维有意识活动,并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下建立协调、自我控制的发展方向。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承受能力来说,在实现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同步提升的前提下,借鉴世界著名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经典教学法,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提炼了三种简易可行的教学形式。
一、分解式——立体化节奏的基本形式
采用简单的单声部节奏或者是旋律,以分解的方式分配手、脚、脑、嘴,例如,m(melody)代表旋律;A代表双手合拍;B代表左手拍左腿;C代表右手拍右腿;D代表跺脚(一般分强拍和弱拍,符干向上左脚跺;符干朝下右脚踩)。
在视唱单声部旋律的同时,学生需要双手双脚配合动作,在练习中训练眼看节奏,耳听节奏,身体感受节奏,帮助大脑协调发展。
随着弘扬民族艺术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思想的推进,视唱练耳课堂中,节奏的训练也融入了中国戏剧的锣鼓经。锣鼓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器乐及戏曲里经常用到的打击乐记谱方法,也被称为“锣经”。于是,除了运用常规性的课堂节奏小段来练习节奏外,笔者还尝试运用锣鼓经来帮助学生进行节奏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来练习锣鼓经节奏和读谱,笔者采用了两种练习方式进行训练。
A组练习是为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设计的,具体做法是:将四分音符用大鼓声中的“咚”字表示,将八分音符用大锣声中的“呛”字表示,将十六分音符用小锣声中的“台”字表示,休止符无论其时值怎样,一律用轻声“气”或叩齿表示,在认知简单锣鼓读谱的同时,加以简单的肢体节奏配合,在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认知了锣鼓经读谱和练习了节奏。
B组练习是为有一定节奏基础的学生设计的,以读唱锣鼓经的鼓点并加入肢体节奏的配合,巩固和提高他们在节奏方面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组练习会加大一定的难度,加入了锣鼓经中念度常识的了解。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汉语拼音字母代音的谱字,如k(匡,锣独奏或锣、小锣、钹齐奏)、q(七,钹独奏或钹、小锣齐奏)、t(台,小锣独奏)、bd(八打,鼓双签先后打)等。如今,又有按照通用总谱形式记写的锣鼓谱。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节奏中休止节奏的准确度,笔者采用了填补式练习方法。
二、填补式
填补式练习法是对休止节奏出现的空缺时值以肢体动作进行填充,使学生能准确等分时值,精确衡量非基本节奏。为掌握良好的休止时值感,采用A、B、C、D四声部肢体动作填补法练习,为了轻松完成这项练习,肢体节奏选用了半拍时值的音符组合展开练习。这项填补练习通过提高学生等分时值,加强其节奏的听觉能力。
三、復调卡农式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 这种曲式的特征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其形式为各声部以相同间距进入的同度无终卡农。
这种练习方法是实现感官联合记忆和模仿记忆的素质训练方法,利用眼、手、口、心及肢体动作,提高大脑的高度集中和反应、协调、模仿过程。学生一面视唱主题旋律,一面从第二小节开始完成肢体节奏,不仅要记住视唱过的旋律,还要做到“唱新打旧”。无疑,卡农式练习的最终效果是对学生记忆力、模仿力、反应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笔者开展创新式教学法已有一年时间,学生的教学反馈和教学效果都有目共睹,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2015级音乐教育专业29位同学为例,通过近半年的实践练习,该班入校时零基础的同学使用锣鼓经读谱法促进了对节奏的认知和对节奏律动的感知。
阶段性调查总结如下:A段为90—100分;B段为80—89分;C段为70—79分;D段为60—69分;E段为不合格。
经过半学期的分组练习,全班学生的节奏感有了整体提升和创新,对旋律视唱的节奏感也有了明显提高。统计如下。
通过一学年的研究、跟踪调查,以及归纳、反思、调整,简易立体化节奏训练将枯燥的节奏训练与视唱自然融合在一起进行练习,在节省了教学环节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不同程度的练习任务,这也正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运用肢体语言展开教学,摆脱了刻板的教学模式,变无趣为有趣,变无效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且,在技术水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升。以下是一学年节奏和视唱测评的成绩对比。
通过一个学年的追踪调查,这项专业教学课题初显成效,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通过阶段性反馈、总结、调整、整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会继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项课题的研究与调整也将继续更新和完善。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也热切希望相关专业的专家与同仁给予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苏)奥斯特洛夫斯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2]谢功成.节奏立体化训练教程[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86.
[3]杨荫浏.十番锣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4]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赵易山.节奏与读谱训练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6]刘见平.彩色五线谱与锣鼓经节奏教学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7]范建明.立体化节奏训练[J].黄钟,1990(3).
[8]张微.关于高职院校视唱练耳中音准和节奏的训练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9]陈小玲.音樂节奏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11.
[10]李小娟.谈增强音乐节奏感的节奏训练方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科技处立项课题《简易立体化节奏训练——高职高专视唱练耳训练创新方式探究》,项目编号:sz1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