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向舞台形象的桥梁

2017-06-21郭永伟

戏剧之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探索与研究桥梁教学

【摘 要】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培养方案里,以“四年制”本科教学为例,由解放天性训练(动物模拟)、观察生活小品、单人小品、双人交流等部分共同组成了表演专业基础训练的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会安排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一年级(“三年制”专科艺术类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也是如此,但是教学周期、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等较“四年制”本科有所区别,但教学内容基本保持不变),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基础课,在这几个板块式的教学内容里,每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每个阶段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而表演专业一年级的“观察生活小品”的训练是表演基础训练的基础。最开始的解放天性的教学任务是要解决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身体感受、情绪变化、表演状态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舞台形象;桥梁;“观察生活小品”教学;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69-03

“观察生活小品”训练是影视表演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阶段,这是因为在这一个阶段里,专业教师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形象,从刚刚开始的“形似”到“神似”的转变,实现由“自己”向“人物”的跨越。单人小品、双人交流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训练学生在“戏剧性”小品的构思下,如何组织有效的舞台行动,如何和自己或者对手进行交流、思考、判断、适应。观察生活小品训练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既是解放天性练习的延续,同时也为后面阶段的单人小品、双人交流以及表演片段(中国现实主义和外国经典话剧)、实习大戏、毕业大戏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观察生活小品训练对于培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人物的模仿和创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作为新时期戏剧表演专业的教师,一方面,针对观察生活小品训练这一教学内容,要加强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另一方面,针对目前90后、00后为主体的学生们,传统的观察生活小品的教学要求应该加以适当调整、补充和丰富。围绕上述现象和问题,结合笔者的表演教学实践,下面将谈几点具体的心得体会,供大家交流和讨论。

一、明确“观察生活”的定义

“观察生活”,顾名思义,就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应该在表演教学的初级阶段,明确观察生活的定义和要求。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表演基础训练阶段的“观察生活”有着明确的要求。“观察生活是指演员通过有意识的观察,直接或者间接地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以丰富自己对生活中各式各样人物、事件的认知和感受,观察生活要做到细致入微地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内在实质。”[1]通过上述对观察生活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观察生活应该明确以下三点:

(一)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即:需要学生走出校园,有目的地走到真实的生活当中来,积极寻找可以模仿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生活形象。

(二)采取的方式有直接、间接两种。即:直接观察生活对象是首要選择,除此以外,学生还需要采用一些间接的辅助手段,比如了解他人对所观察对象的评价,利用视频、文字对所模仿对象群体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直接观察为主、间接观察为辅。

(三)观察的内容要做到细致入微。即:被观察对象的年龄、性格、外貌、经历、职业、心理、造型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各式各样人物的深入观察和细心研究。

(四)“外部造型”和“内部心理”的统一。即:“表面”和“内心”的统一,“形似”和“神似”的统一。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所观察人物外部的造型给予关注,更重要的是深入被观察者的内心。只有“内部心理”和“外部造型”统一起来,才能达到“形神兼备”,学生的人物模拟才能做到生动、真实、自然、准确。

二、建立“观察生活”的意识

什么是观察生活的意识?笔者认为,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观察意识指的是演员对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的关注程度和敏感程度。作为刚刚步入大学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们,在这方面是比较薄弱的。这是因为生活的富裕、时代的发展、家长的宠爱等条件给当下的90后、00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高中阶段,他们主要还是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当笔者问到很多学生如何评价高中生活时,大多数学生都会以“单调”、“压力大”、“紧张”等带有负面情绪的词汇来评价他们的高中生活。

笔者曾经在表演的第一堂课上,做这样一个小练习:回忆一件最痛苦或者最快乐的事情。没有想到学生的答案真的让人吃惊,有的很坦诚而直白地摇了摇头,有的学生虽然有痛苦的经历,但是大部分是因为某次测试成绩过低而难过,有的同学讲到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感到压力大等等。显然,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之简单让笔者感受到了表演教学的难度。笔者认为,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他们根本没有深入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第二,即使经历过一些事情,但是由于缺乏观察生活的意识,事件就慢慢被遗忘了。也许客观上有很多难言之隐,但是不管怎样,作为一名学习表演的学生来说,从事表导演艺术创作,如果连生活都不去热爱,不去观察,不去思考,将来怎么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呢?可见,教师提醒学生建立起敏锐的观察生活的意识,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这些要求对学习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笔者曾经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著名演员巩俐在出演《秋菊打官司》的电影时,为了能够真实地塑造好秋菊这样一个农村妇女的角色,她深入农村,和当地村民们同吃同住长达三个月之久。当导演张艺谋到拍摄地看到巩俐的时候,远处观望,巩俐已经融入到村民当中,她真的已经是变成一位很淳朴的农村妇女了。巩俐在很多场合都表示:她演了这么多作品,最喜欢的还是《秋菊打官司》这部戏,“秋菊这个角色的性格、外表、内心都是我最喜欢的”。

因此,观察生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是作为一名演员必须要面对的终生课题。在观察生活小品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首先注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的观察意识,然后才能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和“改造。”

三、“模拟”和“模仿”的区别

在观察生活小品的教学中,其教学体现的形式是通过“人物模拟”来实现的。有时候,学生容易把“模拟”和“模仿”概念混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模拟解释是模仿。表面上看,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却不同。模仿,是对外部形状的仿效。而模拟,则“不仅是对外部的模仿,而是一个从外到内的复杂的创造过程。要经过观察、感受、想象、移情、体味等多层次心理融会贯通,经过反复练习和体验,以至达到能掌握被观察对象的形体、心理的自我感觉,逐步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2]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戏剧表演教育家陈明正老师,对观察生活训练的“人物模拟”有精辟而又准确的论断。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上述的问题。在观察生活的学习阶段,学生们的热情还是比较高涨的,但是由于“模拟”和“模仿”概念混淆了,所以在回课的作业里,大部分同学都是对所观察的人物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模仿。比如:观察的时间不充裕,有的学生观察的过程非常粗糙,草草了事,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有的同学只是抓住了简单而又单调的外部动作,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有的同学虽然明确了外部的造型,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但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出现了无法驾驭的问题……由此可见,专业教师在布置观察生活作业的时候,就应该把作业的要求简单化、明确化。特别要明确“模拟”和“模仿”上概念的区别,这样可以强迫学生对所观察人物做到“模拟”而不是简单“模仿”,反复多次的观察、回课、教师点评、观察、再回课之后,学生将能达到“形神兼备”的要求。

作为表演专业教师,笔者认为不要太排斥学生初期的外部动作的“模仿”,相反可以有效地利用模仿练习。比如,我们在进行观察生活练习的初期,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大胆地模仿一个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或者影视明星。因为现在的90后、00后都比较追星,特别是一些有特点的明星就可以成为学生练习的对象,比如:周杰伦、林志玲、鹿晗、李易峰等。还有一些有特点的主持人、喜剧演员,如:金星、赵本山、沈腾等。模仿这些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表演的信心,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人物的外部形象。经过反复“由外到内”的训练之后,从“模仿”到“模拟”这个动态的过程慢慢就形成了。因此,笔者认为,训练初期,加入一些人物的模仿练习,可以为观察生活的人物“模拟”做充分的前期准备。

四、“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笔者认为,观察生活练习其本质就是让学生明确“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很多学生都知道这句话,但是并没有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义。艺术不等于生活。笔者的博士生导师卢昂老师认为“生活”和“艺术”是有本质区别的:通常会认为是“葡萄”和“葡萄酒”的关系。葡萄到葡萄酒的过程,已经过了加工、提炼的过程,葡萄酒比葡萄更醇、更香、更有味儿。从生活到艺术,同样也经历了加工、变形、改造的过程,艺术相比生活更加的凝练、集中。在观察生活练习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艺术创造和想象。

很多学生简单地认为,观察生活实际上是复制生活。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对的。这是因为过分的真實就会让人物形象陷入到一种“自然主义”的危险境地。举一些例子,比如:为了追求过分的真实,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有的同学人物模拟的是大街上的乞丐,他们在地上捡垃圾,吃食物;有的同学模拟的是医院里的精神病人,狂笑不止,在地上摸爬滚打;还有的学生模拟的是心情低落的姑娘,在课堂上行为失控,嚎啕大哭……这些夸张、不真实的表演让现场的师生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了不舒服的感觉。还有的学生认为观察生活就是一定要真实,当他模拟一个卖蛋饼的大叔时,我们看不到“蛋饼大叔”人物造型、生活经历、心理状态、思想情感、个性特征等等,相反我们仅仅是看到了这位蛋饼大叔枯燥而又乏味的蛋饼制作方法和流程。上述作业显然都不符合教学要求。

观察生活对观察者是有要求的,作为专业教师,尽量引导学生选择“审美的”、“生动的”、“有特点”、“有质感”的人物形象,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凝练以后,才能够进行回课。要知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充满生活质感的人物形象。艺术创作是一种美的表达,真实当然是前提,如果失去了艺术化处理,过度表现出真实的情况,其实无形之中就失去了创作的真正含义。因此,专业教师要明确生活和艺术的关系,要避免学生在观察生活的练习中,不深入、不仔细,仅仅很粗糙地完成一些概念化的人物表演。

五、“导演技巧”合理化运用

表演系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笔者认为,在观察生活小品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地使用一些导演思维或者技巧,有时候会帮助学生快速地找到人物形象。

那么什么是“导演思维”呢?导演思维是导演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包括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调度的安排、舞台空间的设计、音乐音响的设计……都会帮助学生准确地找到生活形象。

演员和导演职业的最大区别在于,演员只看到自己的“点”,即:人物个体形象的塑造。而导演看到的是“面”,即:全剧风格样式的创造。但是“点”和“面”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我们从不排斥表演教学过程中的“导演思维”,巧妙的导演思维可以帮助演员组织舞台行动,找到“人物形象”。在观察生活的练习里,专业教师完全可以使用一些导演技巧,让学生所观察到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而又细腻。具体来说,比如:可以编排一个到两个生活的“小事件”,给学生制造“小障碍”,可以设计一个小的舞台空间,让演员可以在这个空间里真实、自由地生活,也可以加入一个小道具,让人物更加的生动、真实,甚至可以引入适量群众角色,让所观察到的人物形象更加充满生活的质感。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表演的教师认为,在表演教学的过程中,不太主张采用“导演技巧”。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其实,主要原因是担心过多的导演技巧会影响表演教学,进而导演、表演教学要求混淆,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和要求。但是,笔者认为:适当的导演技巧对于表演教学是“助力”,而不是“阻力”。当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表演教学的观察生活阶段,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向“生活要答案”,要求学生真实自然,形象准确,而不是一些导演技巧的简单使用和堆砌,这是因为过度的导演技巧的运用会让表演教学内容发生错乱、教学目标不明确,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导致无法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这种做法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六、关于观察生活小品的一些建议

在观察生活练习的教学阶段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探讨和交流。

(一)学生要选择自己可以驾驭的人物形象。我们在人物模拟的阶段要求学生尽量选择和自己反差比较大的人物形象。反差较大不等于不可驾驭,这点很重要。特别难把握的人物形象,反而会磨灭学生的创作热情,造成比较大的障碍。

(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从“外部形象”到“内部心理”都要进行研究。专业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人生阅历和思维判断,帮助学生对所观察到人物形象进行准确、合理的判断和分析。

(三)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熟悉、相对固定的人物形象。相对熟悉,指的是不太建议校园生活的人物形象,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走出去。相对固定指的是被观察到的人物形象的活动场所相对固定。较短的时间、不固定的活动场所,都会影响观察的效果。

(四)避免类型化和概念化,不真实。教师引导学生要深入观察对象。了解真实的生活状态,教育学生不能只是简单地模仿几个简单的外部动作。有的同学甚至还会凭借自己的想象对人物进行所谓“分析”和“完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其做法是不准确的,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五)90后、00后学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学习表演的同学,他们更加活泼自由、对表演充满热情、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同时由于特殊的生活背景和环境,也容易表现出脆弱、敏感、认识容易走入极端等。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策略,鼓励他们积极回作业,但也要适当做批评和引导。特别要鼓励他们放下身边的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多发现生活,体会生活,感悟生活。

总之,观察生活训练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表演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表演专业教师要明确“观察生活”的定义,帮助学生建立起观察生活的意识,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扎扎实实深入到生活中去,不仅要了解生活的表面,更要深入挖掘生活的本质。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对于学习表演的学生来讲,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是必修课和基本功。在观察生活训练的这个环节中,准确抓住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部心理,专业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导演技巧,帮助学生组织舞台行动,找到人物形象。教学中要记得帮助学生理清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不要混淆“模仿”和“模拟”,只要牢牢把握上述要求,观察生活小品的教学就成功了。最后,表演专业教师可以组织“观察生活小品公开课考试”或者“观察生活小品教学汇报”,这是因为考试的过程本身对学生专业素质提高是最大的。当大幕拉开的时候,你会发现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出现在舞台上,一股真实而又充满生活质感的气息扑面而来……

參考文献:

[1]糜曾,王晶晶著.“观察生活人物模拟”表演训练教程[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2.

[2]陈明正著.舞台形象创作论[M].漓江出版社,2016,(11):394.

作者简介:

郭永伟,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主任、讲师,专业为戏剧与影视学,研究方向:导表演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探索与研究桥梁教学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马铃薯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机具配套方案的探索与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用爱心架起希望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