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丝绸之路”文明传承中影像表达的缺失

2017-06-21郭钊玮刘芳冰

艺术评鉴 2017年8期
关键词:策略

郭钊玮+刘芳冰

摘要:“南方丝绸之路”是丝绸文明中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南方丝绸之路”文明在传承中的困境为切入点,引出影像表达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梳理关于“丝绸之路”的影像记录,指出“南方丝绸之路”在影像方面的发展方向,为“南方丝绸之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南方丝绸之路 影像表达 策略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9-0159-03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社会发展,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际间最具竞争力的因素。关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此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近两年来,我国不断深入与沿途国家的合作与了解,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关于丝路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高速发展的语境下,影像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成为文化宣传的传承中不可缺少的方式。

一、“南方丝绸之路”文明传承的困境

中国“南方丝绸之路”是学者对中国西南陆上通往境外的古代商道的命名。它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其总长有大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家祥认为,汉源“富林文化”“麦坪遗址”、雅安“沙溪遗址”、荥经以严道古城为中心的聚落等地的考古发掘,都折射出不同的传奇并展现出令人着迷的文明因子及其深远影响。

但目前大众对于“丝绸之路”的了解仅是宏观上的认知,对于“丝绸之路”沿线中所涉及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的了解并不够深入。尤其是以“南方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丝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形成丝路文明中最直观、最具吸引力的典型。这就使得丝路文明的对外宣传和传承的过程中没有找到具体化、代表性的传承内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丝路文明很有可能淹没在泛化的丝路文明中。以晋商文化为例,在现代的传播语境下,晋商文化已经被受众泛化的理解为大量财富积累下的商业组织,拥有完善的企业制度、商业与金融技术和为商思想,但晋商文化远不止如此,“它不纯粹是赤裸裸的商业文化,它包括丰富的内容,戏曲、信仰、建筑、风俗等等,处处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1]蕴含礼教等级和建筑特色的晋商大院、祈福庆祝时的社火、推陈出新的面食、婉转流畅的晋剧等都是晋商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而这些民俗文化在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过程中却逐渐被淡化,甚至是消亡。

“南方絲绸之路”作为丝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起到了沟通交流的作用。它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广阔平台,也是中孟缅印各国共同拥有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近代西方人进入中国西南地区有四条植物采集路线,大抵与‘南方丝绸之路古道重合。在近代西南地区周国家地缘政治变化中,‘南方丝绸之路山地植物西迁,是中国农业文明对西方世界的贡献。”[2]中古最早的佛像、西北地区发现的大量海贝、气韵连贯的蜀绣、张衡《西京赋》中的杂技幻术等都经南丝路传播到各地。“南方丝绸之路”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文化遗产。在这种交融与碰撞中,“南方丝绸之路”兼收并蓄,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真实的史料来源。

二、影像记录成为“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承的渠道

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传播,丝路文化也不例外。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认为,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网络信息时代,打造新的影像“丝绸之路”是当代中国摄影人的时代命题。而实际上,影像“丝绸之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中国正在构筑促进电影和电视领域中外交流的“新丝绸之路”。2013年,中国政府领导人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很多文艺工作者呼吁,在文化传播上开拓“新丝绸之路”,特别是在影视领域,可以让“一带一路”沿线的人们增进彼此了解和互信,让中国故事传播到更多地方。因而,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相关影视作品,挖掘影像背后的地域文化、精神风貌,是拓宽“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

纪录片作为影像记录的一种方式,以其真实性的特点逐渐作为文化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纪录片通过影像、画面、声音、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一大平台,其沉淀至今的文化渊源来自于世界各国。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过程中,因为各国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极易导致信息无法精准的传递到每一位受众。在这种跨文化传播中,“影像传播的直观性能让受传者迅速、准确解碼,无论语言、文字是否相通,无论是否经过专业训练,都不影响受传者对影像信息的理解。”[3]例如纪录片《鄂伦春族》,就是用影像的形式展现了鄂伦春族的文化。通过影像勾画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以狩猎为主的鄂伦春社会由氏族公社、家庭公社到农村公社的轮廓,对鄂伦春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山神、服饰、工艺品、货物、火神、交换与萨满教等以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状态展现出来。特别是在展现鄂伦春族舞蹈、祭祀的过程中,运动镜头的使用为少数民族艺术的传神再现增添了魅力。“动与静的关系是纪录片镜头语言艺术中重要的标志,运动镜头可以使纪录片更好、更直接地向客观事实所靠近。”[4]

三、对“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影像表达的思考

如何传达本国的主流价值观是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在当前市场中出现了过度迎合受众趋利之势,影响着影片的水准,而构建影像“丝绸之路”与传播丝路文化成为当今培育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的有效举措,纵观关于“丝绸之路”的纪录片,诸多作品从丝路沿线的宗教、艺术、名产、美食以及其他类型展开讲述。不得不承认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影像记载是非常少的。仅有的一些影像记录并没有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影像记载也只是依附于对“丝绸之路”整体介绍当中,并没有突出“南方丝绸之路”的价值。

“现有关于‘丝绸之路的纪录片主要以两个角度为主:一是横向的以‘丝绸之路为媒介,展现丝路沿线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并从时间及空间的交错中探秘丝路沿路的故事;二是纵向的挖掘丝路沿线个别突出的且蕴藏不为人知的内容,有些作品则是以某个事件或城市为切入点,进而展开深入地研究探索”。[5]

“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本应该想在浩荡的丝路文明中脫颖而出,但受到各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其在影像方面的记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发展现代传播方式,建立现代化的传播体系。“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需与时俱进运用影像传播的新形式,针对“南方丝绸之路”的影像目前只有1991年合拍了的40 集《南方丝绸之路》科教电视片。对于网络视频、微电影、动漫影像传播还未开发。微电影、动画视频由于其短小、易懂的特点有很强的传播效果,“南方丝绸之路”的影像传播要积极发展其他形式的影像传播。在影像制作时可以托之前“丝绸之路”的资源优势,提供制作的经验和切入角度。建立官方运营的微信、微博等公众账号吸引受众关注,并及时发布“南方丝绸之路”的最新研究,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网络转载的宣传方式让受众深入了解“南方丝绸之路”。

第二,“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的影像传播需始终坚持传承“丝绸之路”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追求商业利益。避免追求明星的大阵容等方式,抛弃了“丝绸之路”文化的核心理念,落入市场化的怪圈。同时,纪录片在创作时应选择易于受众理解的叙事方法与制作手法,深入挖掘新时代背景下的“南方丝绸之路”,以此作为素材,来展示“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代人的反思。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想制作出有高度和广度的影像作品,则必然需要秉持着端正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在创作上,可以选择从民族历史、版图地理、人文特色等方面建立起多重维度,使得纪录片拥有丰富的主体结构和记录价值。在对主题宏大的文化内容进行影像表达和梳理的过程中,应该兼顾纪实价值取向,选择将镜头对准普通家庭,使厚重的历史沉淀更具有普通生活的质感:生活在雅安当地的居民对于历史的所感所想;曾经体验过攀枝花到曲靖沿路艰险的村民;居住于德宏从事边境贸易的普通商人……通过见微知著的方式将微观草根的家庭生活作为主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从而创作出具有反响的影像内容。同时,应在纪录片的画面、配乐、构图等方面注意艺术性,兼顾国际市场,提升艺术品质,从而做到多元价值取向融合。

第三,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完善决策机制并落实责任制。争取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局面和氛围,出台具体的工作细则和日常考评办法,加大对传统文化建设进程的监督和考核力度,讲究实效,确保完成党的传统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目标。作为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宣传部等官方政府应相互联系,共同拓展“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渠道,加强对“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的宣传,尤其是在网络平台的宣传。

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开发关于承载“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信息的综合网站,如在官方主网站中载入“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的影像链接、“南方丝绸之路”的印刷刊物等,这样能够将“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的信息整合,传播给受众。目前在网络上并没有关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的官方信息,没有找到相对全面的能够整合“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信息的网站。在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访问量较高的网站上,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内容雷同且没有亮点,甚至有些网站的内容是几年前就被淘汰的信息。

四、结语

“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新的时代,沿“南方丝绸之路”修建的中缅、中印公路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南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大力支持着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其在影像方面的缺失无疑是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以“南方丝绸之路”为典型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陶宏伟.晋商文化商业文化经济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2]邹一清.“南方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5,(04).

[3]吴灏鑫,占琦.影像传播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J].新闻与写作,2014,(09).

[4]罗兰.现代影像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J].中国传媒科技,2013,(08).

[5]马楠.“丝绸之路”在新中国纪录片中的呈现史研究——一个媒介地理学的视野[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