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对外交流合作
2017-06-21吴明华
吴明华
[编者按]
第十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和201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召开在即,此次大会是促进安徽高水平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一大盛会,是安徽引资引智引技的高端平台。安徽如何更好地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本刊特邀长期从事对外交流合作的安徽省政府驻外办事机构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以飨读者。
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决策》:驻沪办作为安徽对沪交流的窗口和桥梁,长期以来服务于两地高层交流和经贸文化交流。在对沪交流合作中,有哪些的经验和感悟?
刘 泉: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皖沪两地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和安徽省全面创新改革的要求,强化协调,主动对接,全力保障省及市、县(区)来沪来闽开展合作交流与招商推介工作。
一是广聚人脉,注重拓展资源平台。平时注意加强与上海、厦门合作交流办等相关部门和区级政府保持经常性联络,保持与上海相关单位的经常性联络,同时注重在沪皖籍人士资源优势,为安徽省来沪来闽开展各类合作交流活动和招商引资提供便利。
二是主动协调,助推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协调上海、福建有关单位和企业赴安徽省开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推动引智引技,充分发挥上海市医疗、教育等方面资源优势,积极创新多方位的合作模式。不断探索招商引资合作机制,加强与上海安徽商会、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和各市驻沪联络处的紧密联系,务实推进在政策宣传、项目推介、组织考察、经贸盛会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增强招商引资合力。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我办直接牵头引进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宝冶集团、上海宇培集团等赴合肥、宣城、淮北、滁州、蚌埠等市落地项目98亿元,推动上海安徽商会、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分别来安徽省投资项目落地资金116.04亿元和49.5亿元。
三是积极宣传,充分展示窗口形象。充分发挥驻外机构的窗口作用,大力宣传安徽,充分展示安徽近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形象。
四是信息收集,为决策提供参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全力抓好政务调研和信息收集传递工作。近年来,我办每年均向省委、省政府报送各类信息4万余条,为全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决策参考。
合作开放共赢
《决策》:安徽作为长三角正式成员,正在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机遇。安徽如何更好地与上海进行区域合作、融入国家两大战略?
刘 泉: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安徽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一员,在区域内部,无论党政高层还是企业和民间组织之间的联络交流日益密切,这从我省来沪参加会议、考察、调研等的数量能够反映出来。同样,中西部省份与安徽省的合作交流也在扩大。
安徽应该抢抓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历史机遇,抢抓上海产业转移新机遇,抢抓“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机遇。一是以合肥、芜湖等沿江城市为节点带动全省,用好诸多国家级战略品牌,全方位抓好安徽与上海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落实。
二是积极争取设立自贸区试点。通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使之成为市场要素资源配置的功能枢纽和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试验再造区。
三是紧紧瞄准与长三角区域合作。进一步改善和加快立体交通建设,等高、超高对接,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分工,发挥优势补短板,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和层次。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针对性地规划和制定人才需求和承接引进政策,通过拓展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商会、企业与企业等多领域合作,打造与上海合作、开放、共赢的新格局。
招商引资之策
《决策》:近年来,在招商引资、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出现哪些新趋势?如何更好地引资引智引技?
刘 泉: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国际竞争加剧,周边东盟国家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周边省区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各省市均在积极对接长三角,主动接受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同时,土地紧张、劳力成本提高、优惠政策欠缺等矛盾日益凸显。在这种新常态下,招商引资任务艰巨。
在新发展理念下,安徽实现赶超和跨越,在招商引资中,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积极承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防止引进高污染、低附加值、市场前景不明朗、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引入,确保可持续。同时,我们要深刻分析了解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打造符合安徽实际的招商特色、引资路子、投资模式和发展方向。
实施精准服务,超高对接,提升软实力,开展服务和环境招商。服务质量和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最好品牌、最好形象、最强软实力,是“引进来”、“留得住”的有力保障。以诚信的人文环境、开放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安徽引资引智引技的品牌和名片。
在招商引资中也要克服统筹规划少、整合协调力度不够,造成项目重叠、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要加强统筹协调,引进高质量项目,突出产业链招商集群效应。延伸产业链条,开展专业主题招商。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创新承接平台,积极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
从上海来看,由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形势迫切,导致上海大型传统企业走出去的欲望强烈。投资领域扩展到养老、旅游、大健康、环保、物流等服务行业,PPP成为资金流入的新热点,物流成本、勞动力成本、产业配套服务等日益成为战略投资商考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