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黑漆嵌螺钿八仙祝寿纹香几修护
2017-06-21林永钦
文/林永钦
记黑漆嵌螺钿八仙祝寿纹香几修护
文/林永钦
图1 黑漆嵌螺钿八仙祝寿纹香几
螺钿漆器的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就已经使用蛤蚌壳作为漆器器物的装饰,是为广义的螺钿漆器。螺钿镶嵌工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为唐代,从现存日本东大寺正仓院的螺钿镶嵌实物中可以发现其工艺技法已经十分成熟精美。从考古出土的漆器文物中发现,在唐五代以前的螺钿漆器,所镶嵌的贝片厚度约在1厘米以上,属于厚螺钿(又称硬螺钿)的范畴。另一类薄螺钿(又称软螺钿)据推测可能于宋代开始出现,但从目前考古出土及传世作品来看,较为确定的时期则是元代,因元代的薄螺钿漆器制作工艺已经极为精致与成熟,故而始于宋代是极具可能性的。明清时期厚螺钿及薄螺钿漆器都各有发展,厚螺钿技法较常被应用于家具的装饰。
成书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的《髹饰录》是中国唯一传世的漆工艺专著,为安徽新安平沙著名漆工黄成所着,天启年间嘉兴著名漆工扬明为之加注并作序。在《髹饰录》一书中,将螺钿漆器列于“坤集·填嵌第七”章中,扬明注:“五彩金钿,其文陷于地,故属阴,乃列在于此。”亦即以五彩螺钿片及金银片制作纹饰,纹饰嵌于漆地中而呈现纹饰与漆地齐平的一种漆器装饰技法。
《髹饰录》“螺钿条”记:“螺钿,一名蜔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即螺填也。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林永钦,1968年生,台湾彰化人。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登录保存处助理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云林工业专科学校机械材料工程科。1997年,为传统艺术中心“鹿港施镇洋木雕传习计划”传习艺生。2005年,毕业于台南艺术大学古物维护研究所。2005年—2011年,于静观文物修护工作室。著作有《螺钿镶嵌漆器制作技法》《龙藏经护经板制作工艺》《续活计——记集琼藻展件嵌玉木匣之修护》《漆器的损坏成因及保存维护》《漆器文物之劣化损坏及其修护》。者,光华可赏。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皴,皆以划文,又近有加沙者,沙有细粗。”颇能代表明中晚期时人所认定的螺钿漆器的样貌特征。其中,厚螺钿的做法以按界郭拼合,片上划纹为主;薄螺钿则是将螺蚌薄片按“点、抹、钩、条”等各式基本形“分截壳色”,再“随彩而施缀”,而要求做到“精细密致如画”的效果。
图2 黑漆嵌螺钿八仙祝寿纹香几
图3 黑漆嵌螺钿八仙祝寿纹漆盘
此件黑漆嵌螺钿八仙祝寿纹香几从几面画面上的波滔纹、山石皴纹、云气纹、柳叶、小植物以及建筑上的构件细节上,都可以见到先将螺钿以模凿切割出许多固定造型的小螺片,或细直条,或细圆弧条,或细菱形状等,再透过排列组合这些小螺片来呈现图纹的工艺技法。另在人物衣饰上,除了以“片上划纹”的技法呈现纹饰之外,还运用了类似镂空雕的手法来表现,展现了精妙的螺钿工艺技术。此件香几除了运用螺钿之外,同时还使用了金箔片做装饰,在螺钿分截壳色、随彩施缀的光华可赏之外,更增加了整体的华丽美感。(图1)
纹饰母题八仙祝寿纹为明清时期常见的吉祥装饰纹饰,在螺钿漆器中,据笔者所知即有多件相似题材的明清时期漆器,除了本件私人收藏香几之外,中国台湾地区的私人收藏家还有另两件香几(图2),德国私人收藏家有一件漆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漆盘(图3),另有出现于拍卖图录上的两件香几等。这几件螺钿八仙祝寿纹的整体构图几乎一致,但在细节上却又各自不同。八仙皆位于画面右半边,下方及右下方缀以山石皴纹及小植物,仙鹿位于八仙前方,鹿首上仰,口衔灵芝草,右前足弯曲悬空,左前足与右后足直立。八仙后方皆配饰建筑物一栋及乔木一株,唯建筑物形态不同,或为宫殿式建筑,单檐或重檐,亦有茅草屋顶者,建筑物内或可见门扉,或有帷幔,又或有案桌清供。乔木以松木或柳树为主,即便树种相同,也各有姿态。在建筑物前方和后上方,时而点缀云气纹,暗示仙境场景。画面左半边包括左上角的驾鹤寿星,手持卷书。岸边桃树,花实累累。左下方为海景波滔纹,左下角则有湖石或山石。画面上缘有云气纹。画面中人物的相对位置及各自佩带或手持的宝物都相同,衣服纹饰则有不同变化,不尽相似。比较有趣的现象是人物脸部的五官表情相似度极高,似乎意味着漆工对于线条刻画及画意的掌握有着极为纯熟的技巧,如此是否意味着这些漆器被制作出来的年代相近?或者产生于同一个漆器作坊?然而就器形来看,目前所见的几件装饰母题相同的螺钿漆器,却又无一件相同,似乎仍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疑点。
此件修护的香几尺寸为其中最小者,几宽不足30厘米,腰板以古钱套纹为地,开六道镂空,束腰锦地开光,开光内饰以芦雁图六组,几足饰花叶锦纹。在X光检验的图片(图4)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金箔片使用的情况。因X光难以穿透金属而在图中呈白色,可部分穿透螺钿,而呈现较浅之灰色,漆地对X光的阻挡能力较金属及螺钿为低,因而呈现较深之灰色调。从X光图片中可以发现,在许多区域显示有螺钿存在,但是外观上却看不出来,意味着在前人修复的过程中被不当的修补所覆盖。影像中亦可以得知香几的木胎结构技法以榫接及胶合为主,未曾使用铁钉钉合。此外,还可以观察到木材的春秋材纹路,纹路笔直均匀,推测所使用的木材应为松木、杉木或柏木一类的针叶木材。
香几整体结构完整,受损状况主要以螺钿脱落、缺失为主,另还包括前人不当之修复。组成螺钿漆器的材料包括胎体的木材、髹漆的灰与漆、黏着螺钿的胶或漆以及螺钿,这些不同材质所组合而成的复合结构各自对外界温度及湿度变化的反应程度也不尽相同,在长时间的温湿度变化环境作用之下,终将导致复合结构之间产生劣化状况,最常见的结果便是螺钿自漆层中剥离、浮脱,严重时更导致脱落、缺失的状况发生,又或者漆膜自胎体或灰地上,灰地自胎体上产生开裂、剥离、浮脱、脱落、缺失等一系列的损坏状况。这类的受损状况很难避免,除非将其收藏于恒温、恒湿的稳定环境中。不当的修护往往造成文物更严重的损坏,在此件香几上可以见到除了修补缺失部位的螺钿材质异于原螺钿之外,修复时的做工过于粗糙,与原本精细密致的高度技法差异过大,破坏了其应有之美感。从紫外光检验的图片(图5)中可以观察到多处无荧光反应的区域,如几的右上角落、上缘到左上角落部位,中央手持葫芦仙人的脸、胸及足部部位,仙鹿的左前足部位等,这些部位都是前人修补的地方,因材质的差异性而在紫外光下呈现不同的荧光反应。在可见光下对比这些部位,确实都是很不协调的地方。此外,一般天然漆在紫外光下会呈现暗黄褐色的荧光反应,在此件香几表面,却可以观察到很多区域呈现亮白色的荧光反应,主要是香几的表面曾被施涂透明的现代合成树脂。此一现象很有可能是因为螺钿浮脱的状况颇多,逐一加固所需的时间与金钱将会颇为可观,在快速与经济的考量下,前人在修复时采取直接施涂透明树脂封固的做法,一则可以解决螺钿浮脱的状况,避免造成更进一步的脱落缺失状况,一则也赋予长久以来漆膜表面因受照光劣化而日渐暗沉的漆面新的光泽。虽然这样的处理看似快速、经济而有效率,殊不知现代合成树脂普遍在照光劣化之后会有黄化的情况,稳定性远逊于天然漆,致使原本应该透明的表面,逐渐变成黄褐暗沉的色调,这也是为何此件香几表面略呈黄浊的原因,最终还是得花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去处理它,更有甚者,假若施涂在表面的透明树脂是很难或无法被移除的树脂种类,可能还存在着难以回复旧观的风险。
图4 黑漆嵌螺钿八仙祝寿纹香几X光检验
图5 黑漆嵌螺钿八仙祝寿纹香几紫外光检验
图6 移除表面黄化树脂,右半边为移除后
图7 使用手术刀移除前人不当修补材料
图8 使用漆灰填补灰地缺损部位
此件香几的修护处理包含几个部分:将前人不当的修复部分移除,灰地缺损部位填补,螺钿及金箔片缺失部位复原,漆膜缺损部位填漆处理,以及螺钿表面纹饰线刻处理等。
前人不当的修复部分移除包括表面黄化之透明树脂移除,以及缺损修补部位过于粗糙或过度填补而覆盖到原本螺钿纹饰的材料移除。经过溶剂测试,表面黄化透明树脂可以溶于丙酮,但是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让丙酮与树脂反应。因丙酮挥发速度太快,在此案例中不适合直接以棉花棒蘸丙酮移除,须先使用高分子材料将丙酮配制成丙酮凝胶敷料,涂敷在树脂表面,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与树脂反应,待树脂融溶后,再使用棉花棒蘸丙酮轻轻滚拭表面,将树脂及残留的凝胶敷料移除干净。操作时务必仔细观察敷料与树脂反应的程度,控制其反应的时间,切忌让凝胶敷料停留过长的时间,以免丙酮与原漆膜反应而影响原漆膜。从图6中可以清楚观察到黄化树脂移除之效果。前人过度填补的材料可能为市售塑钢补土,无法使用任何溶剂移除,仅能使用刀具小心地剔除。在图7中可以看到部分原本的螺钿图纹被前人过度的修补材料所覆盖的情况,在此次处理时重现原貌。前人修补的螺钿同样以刀具将其剔除。
图9 左上角寿星区域修护前
图10 左上角寿星区域修护后
图11 八仙人物区域修护前
图12 八仙人物区域修护后
灰地缺损部位填补的处理方式是使用生漆、水与细灰土调制细漆灰在缺损的部位刮平(图8),应避免过度处理。灰干后可能因收缩而略低陷,须重复研磨、刮灰工序数次,直至与原灰层齐平。
螺钿及金箔片缺失部位复原处理:由于螺钿会因观看的视角不同而呈不同的“虹色”(七彩闪色),所以必须仔细挑选合适的螺钿薄片部位截取,尽可能取得颜色相近之镶补螺钿。镶补螺钿以黑漆加入少量的鱼胶调制的胶漆黏贴,多余的胶漆须清洁干净。金箔片使用之黏着剂同为胶漆。
漆膜缺损部位填漆处理:前述螺钿缺损缺失复原处理部位以及漆膜缺损部位髹涂黑漆,须重复数次研磨—髹黑漆过程,直至漆面平整,最后再经擦漆(生漆)及推光处理调整表面光泽。最后在复原修复的螺钿表面以针刻方式刻画装饰线纹。(图9—12)
螺钿漆器因其本身材质特性,在时间的迁移过程中,由于外在环境的温度、湿度变化,以及光线照射所引起的自然劣化,很难避免装饰的螺钿产生剥离、浮脱,甚而更进一步造成脱落、缺失之受损状况,目前我们还有幸欣赏到明清时期甚至更早的宋元时期螺钿漆器,实属不易。在面对有受损状况的螺钿漆器时,应本着诚敬的心意来面对修护工作,务必在不损害原本材质的前提之下进行修护处理。修护人员除了要具备充足的修护知识背景之外,对修护文物的工艺技法也必须要有足够的修为,如此才能同时保存文物的“真实性”,即文物物质本体及精神与美感。
徐悲鸿 马108cm×46cm 纸本 1948年傅狷夫家属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