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急诊抢救患者记录与交接中的应用

2017-06-21倪明珠

临床护理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急诊科书写科室

王 丽 倪明珠

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急诊抢救患者记录与交接中的应用

王 丽 倪明珠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急诊抢救患者抢救记录与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2013年1月起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将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记录本设计成填空式、叙述式相结合的床旁护理记录单,并与转运交接单合二为一,制订标准化院内转运交接流程应用于急诊护理工作中。结果 通过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后,减少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P<0.01),缩短护理书写时间(P<0.01),同时降低了因沟通不良、交接不清而引起的问题,并且缩短了交接时间。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有利于急诊抢救患者记录与交接,规范急诊抢救护理文书的书写及交接流程,保障患者安全,同时简化抢救和转运交接记录,节约护理书写时间,能够反映患者抢救的连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规范急诊抢救护理文书的管理,提高急诊急救护理质量。

SBAR模式;急诊处理

SBAR model;emergency treatment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急诊患者由于病情危急、变化迅速、病情复杂,需要争分夺秒的救治。抢救记录是对急救患者采取紧急救护措施时所作的记录,是危重患者重要的病案资料内容[1]。在临床抢救患者过程中时间紧迫,短时间内需要执行多项口头医嘱,抢救记录只能在抢救结束后回顾性补写,容易存在遗漏、医护记录不一致、病情变化及抢救措施记录不具体的现象,易引发医患纠纷和矛盾;多年来,各医疗机构的急诊抢救记录(医疗、护理)模式及留存方式尚缺乏统一的标准[2];在患者病情平稳后根据医嘱送入病房、手术室或ICU继续治疗,在进行院内安全转运前,急诊护士要评估患者,填写《院内转运交接单》, 重复书写患者的相关信息、病史采集等内容,增加了书写时间和工作量,同时低年资护士在交接过程中,存在沟通不良、病情交接不清楚、缺乏重点、患者抢救治疗信息传达不完整、遗漏患者主要护理问题不告知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科2013年1月起采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在急诊抢救患者记录与交接中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承担皖南地区及周边人群的医疗、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急救医学中心科室齐全,每日急诊量在350~400人次,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抢救床5张,观察室床位10张,每日急诊抢救25~30人次。科室共有护理人员26人(含科护士长和护士长2名),其中男护士1名,年龄25~53岁,平均32.8岁;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4名,护士4名;本科17名,专科8名,中专1名。每月N2晋升N3轮训护士1~2名。

1.2 方法

1.2.1 《急诊抢救病人登记与交接记录单》的设计 根据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3]结合急诊抢救工作特点设计《急诊抢救病人登记与交接记录单》,即Situation(现状):患者一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转出时间、医生签名、护士签名等;Background(背景):患者进入抢救室的基本情况,包括诊断、病史、目前病情及抢救措施和用药、阳性检查指标等;Assessment(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神志、瞳孔及对光反应、各类管道包括胃管、气管插管、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和患者转归等;Recommendation(建议):包括已经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和对现存护理问题的建议等内容。表格下方则是院内安全转运交接内容,包括腕带佩戴、转运状态、静脉通道及有无外渗、留置管道情况、患者皮肤、已经完成的各项检查、交接的各类患者物品、转入科室、转入时间、急诊护送护士签名、接受科室护士签名、页码编号等内容。该记录单采用Word文档绘制表格,页面设置为A4纸张大小,活页,横向排版,双层复写纸一式两份,与腕带同时夹于文件夹上,放在每张抢救床旁。

1.2.2 使用方法 科室定期由护士长和教学老师对科内全体人员进行SBAR项目的培训和实施。培训内容包括SBAR的使用原因、优势以及意义,以提高沟通能力[4]。《急诊抢救病人登记与交接记录单》将急诊抢救记录单和院内转运交接单合二为一,采用填空式、叙述式相结合的记录方式,抢救患者时,护士在抢救床旁实时记录执行医嘱及患者病情变化,全面记录各项医疗、护理、病情演变过程。患者病情平稳后,护士根据医嘱护送患者至相关科室前,评估患者并正确填写交接记录,特殊交接内容如假牙、心脏起搏器等填写在“其他”栏。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后急诊科护士、接收科室护士按照交接内容逐项当面交接,交接清楚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转入科室留存联”随病历交给转入科室留存,“急诊科留存联”由急诊科护士带回,整理归档。

1.2.3 规范急诊抢救患者院内转运流程 护理部与急诊科共同制定《急诊科与病房转运交接流程》,《急诊科与ICU转运交接流程》,《急诊科与手术室安全转运交接流程》,并制订转运路径:(1)电话通知相关科室,说明交接者姓名与科室,告知接收科室急诊抢救患者相关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神志、病情以及接收科室需要准备的仪器和设备;(2)填写《急诊抢救病人登记与交接记录单》的交接部分,在相应内容上划“√”,包括腕带佩戴、转运状态、静脉通道及有无外渗、留置管道情况、患者皮肤、已经完成的各项检查、交接的各类患者物品、转入科室、转入时间、急诊护送护士签名、接收科室护士签名、页码编号等内容;(3)“三清”交接:由急诊科护士护送患者至相关科室、手术室后,与病房、手术室护士当面交接,根据交接单的内容逐一详细交接,做到“床旁看清、口头讲清、书面写清”的交接模式,明确双方责任,签字确认,杜绝扯皮、推诿。

1.3 评价方法

随机检查2013年1月~5月改进后的护理记录单270份,2012年1月~5月护理记录及其交接记录270份,检查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统计护士书写时间,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使用《急诊抢救病人登记与交接记录单》记录前后存在问题的比较,表1

表1 使用《急诊抢救病人登记与交接记录单》记录前后存在问题的比较

2.2 改进前后护士书写护理记录单所需时间的比较

改进前护士书写护理记录单时间为(7.01±0.30)min,改进后书写时间为(3.05±0.27)min,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8,P<0.01)。

3 讨论

3.1 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显著提高急诊抢救记录的规范化

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符合医学判断逻辑,可以保证信息完整与准确程度[4]。通过SBAR模式,急诊护士对抢救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能够全面、快速掌握抢救患者的急救护理重点和治疗措施,提高急诊抢救的效率。在实施过程中,护士了解患者目前的状况、导致的原因及相关疾病知识、评估目前主要的治疗、护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此种沟通方式能够训练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5],注重客观数据和护理观察,内容与患者实际情况符合,减少护士主观判断,避免了在急救抢救记录中盲目、机械、随意、流水式的记录形式,缩小不同层次护士之间急救水平的差距,提高急诊护士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抢救时间紧迫,护士在抢救结束后进行回顾性补记抢救记录,补记抢救记录需要耗费护士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与实际抢救经过有出入或遗漏;有时护士补记的抢救记录与医生书写的抢救记录不一致,两者的不一致影响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可信性,降低护理记录的证明效力[6]。应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后,护士在每次执行口头医嘱后,立即在记录单相应项目上记录执行时间及措施、患者临床表现、病情变化,阳性体征和检查结果,各种治疗、操作,为医生提供了诊疗依据,节省了医生补写记录的时间,同时保持了医护记录的一致性。实时记录形式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能动态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治疗过程[7]。从而使护理记录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增强了文书的法律效力。

3.2 体现患者抢救连续性、动态性、完整性,便于交接

我科将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记录单与院内转运交接单合二为一,按照时间顺序连续、动态记录,可以全面反映急诊抢救患者从进入急诊科抢救到平稳、安全到达接收科室这段时间内患者治疗、护理、病情变化等方面的情况,项目、内容全面直观,采用填空式、叙述式相结合的记录方式,记录单楣栏内标有单位,护士可以直接填写数字,简便、省时,提高书写速度,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抢救,提高急救效率。在患者需要转运时,护士可以立即执行而不必重新填写转运交接单,节约时间。与文献报道[7~9]的单一性、局限性、重复性有所区别,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查阅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了解患者在入科前所有的动态信息,为病房医护人员诊疗护理提供依据。在传统交接中,低年资护士是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10],根据SBAR模式制订的《急诊抢救病人登记与交接记录单》重点突出,查看表格一目了然,转运护士根据表格内容逐一填写、查看、交接,有章可循,双方签名确认,防止因交接不清、遗忘、漏项所造成的差错或相互之间推卸责任,对年轻护士起到良好的指引、提醒作用,避免了科室间的矛盾,消除了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急诊抢救患者的安全。

3.3 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护士业务技能

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沟通模式,保证信息完整、准确、清楚地传递[3]。《急诊抢救病人登记与交接记录单》作为文字性资料,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它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了抢救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体现急诊科专科业务能力,对低年资、轮转、工作经验缺乏的护士,通过回顾性阅读、案例分析、护理查房,可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急诊护士综合素质,适应临床护理需要。将《急诊抢救病人登记与交接记录单》的内容录入电脑,可以分析急诊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疾病类别、就诊时间、就诊规律,为急诊急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规范了急诊抢救患者的记录和院内安全转运,保障急诊抢救患者的安全,同时使护理记录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体现患者抢救的连续性、动态性和完整性,规范急诊抢救护理文书的管理,节约护士书写时间,统计资料可为教学培训及科室管理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急诊急救护理质量。

1 王莹,杨翔宇,刘克新.抢救记录书写质量分析[J]. 中国病案,2012,13(2):16~17.

2 陈伟,陈洁,孟颖慧.用急诊抢救关键环节要素标准规范急诊抢救记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325~327.

3 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

4 李莉,张彩霞,龙柳林.标准化沟通方式在PICU患儿转出交接中的应用价值[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28~1430.

5 马青华,蒋晓华.标准化沟通方式在SICU护士床旁交接班的运用[J].四川医学,2013,34(4):607~609.

6 班映霞.规范抢救室专用护理记录单,保障护理安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326~327.

7 曹淑娟.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单的改进[J]. 护理研究,2011.25(20):1856.

8 王梅娟.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的设计及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70~71.

9 李德霞,郭红卫,彭彩丽.急诊患者运送交接单的设计与使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201~2202.

10 丁力,陆婷婷,邹婷婷.标准化沟通方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27~629.

声 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已在收取发表费时折减和换算为杂志赠阅)。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3.032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芜湖王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R459.7

2016-12-30)

猜你喜欢

急诊科书写科室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用什么书写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书写春天的“草”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