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旅游社区增权评价研究
——以罗布人村寨与塔西河乡为例
2017-06-21黄如梦
黄如梦,白 祥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基于AHP的旅游社区增权评价研究
——以罗布人村寨与塔西河乡为例
黄如梦,白 祥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在对新疆罗布人村寨与塔西河乡两个旅游社区参与旅游状况和增权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旅游社区增权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罗布人村寨和塔西河乡两个社区的增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增权研究提供现实案例。
社区参与;社区增权;层次分析法
1 研究区介绍及数据收集
1.1 罗布人村寨概况
罗布人村寨风景旅游区位于新疆库尔勒市尉犁县墩阔坦乡,村寨方圆72 km2,是中国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属琼库勒牧场。景区有着最大沙漠、最长的内陆河、最大的绿色走廊和丝绸之路。
1.2 塔西河乡概况
塔西河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是玛纳斯县南部山区的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的民族乡,哈萨克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阿肯弹唱、哈萨克族刺绣等都是其特色。塔西河乡旅游资源主要有:古塞族人墓葬遗址、金驼山风景旅游区、火烧洼度假山庄等。
1.3 数据收集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于2016年7~11月,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罗布人村寨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塔西河乡两个不同少数民族社区,发放60份调查问卷,进行10次访谈对话,就调查区域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对乡村旅游业发展有何种感知,自己参与旅游的程度进行面对面访问形式的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达100%,调查问卷完全有效。共调查乡村旅游从业人员5位,调查和访问当地居民5家,乡村旅游业主3位,旅游管理部门2家。
问卷的设计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社区居民的人口特征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居住时间(见表1);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部分,主要从社区增权的四个维度(经济、政治、社会、心理)设计指标来分析两个社区旅游增权的状况(见表2)。
2 社区参与旅游状况分析
塔西河乡除了实施“旅游强乡”战略,社区居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旅游,如:农家乐、牧家乐、骑马项目、土特产兜售(土鸡蛋、当地牛羊肉、奶制品)。
罗布人村寨景区中心面积近72 km2,罗布人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主要形式有:渔家乐、滑沙板出租、划船、餐饮接待、旅游景区岗位、钓鱼工具出租。
两个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主要形式有两种:进行餐饮住宿接待和土特产的兜售,也有部分居民在当地景区管委会或景区开发商提供的岗位工作。有一些居民由于自身能力的欠缺和资金的缺乏,主要从事种地等工作,或没有时间等原因,没能参与旅游产业。
表1 塔西河乡和罗布人村寨问卷调查人口统计特征分布
3 社区增权状况分析
结合斯彻文思的社区增权四维框架设计问卷,各项指标按照李克特量表法对两个社区的居民进行旅游增权感知调查,并结合增权理论和居民的访谈对两个社区增权状况进行深入分析[1]。
3.1 经济增权
表2显示了两个社区居民对旅游经济增权的感知状况,表2中第1至第5项代表经济增权。
在塔西河乡,其中“旅游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一项均值高达5分,说明社区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有极大的认可。但在“社区居民大部分能获得旅游收益,且旅游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得到合理分配”这一项均值只有2.4分,说明在旅游收益分配不均。通过调研得知,社区居民希望开农家乐或者牧家乐,但缺乏资金,以及经营农家乐、牧家乐的居民想要扩大规模,但政府不允许。这是典型的经济去权的表现。
表2 调查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罗布人村寨,通过问卷统计发现,“旅游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一项均值为4.8,说明社区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有极大的认可。而“当地社区能够每年连续地获得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且呈现出稳定性”这一项均值得分相对其他4项最低,为4.2。通过对当地社区居民访谈得知,该社区旅游具有季节性,旅游收入不稳定,并且受到前几年政治因素的影响,对该社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冲击。
3.2 心理增权
表2中第6至第10项代表心理增权。在塔西河乡,“旅游发展改善了传统的妇女地位”这一项均值得分是5分,发展旅游业增强了妇女的自信心,改善了传统妇女的地位。在“愿意接受有关当地旅游的一些相关教育培训”这一项均值得分3.6。通过访谈也了解到当地政府对社区居民有些简单的培训,主要是卫生、服务质量方面的培训,居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在罗布人村寨,“旅游发展使我明白当地生态环境及保护尊重自身特色文化重要性,能够自觉保护”这一项均值得分高达4.7,通过访谈也了解到,景区的开发规划紧扣当地罗布人的风俗文化,因此当地居民也注重对自身文化的保护。“认为自己对旅游发展有发言权和参与旅游决策,渴望平等享有权利”这一项均值得分最低4.2,居民渴望参与到旅游开发决策中,但没能实现,是典型的心理去权。
3.3 社会增权
旅游发展对于提高或维持社区平衡、促进社区整合的效用。表2中第11至第14项代表社会增权。
在塔西河乡,“旅游发展使得居民合作和交往增多,我和别人能和谐相处,关系融洽”这一项均值得分最高4.8,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合作,并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典型的社会增权的表现。“当地旅游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电力设施、交通联系、医疗卫生等状况”这一项均值得分最低,为3分,通过访谈从社区居民了解到,该社区村在下水道疏通问题。
在罗布人村寨,“当地旅游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电力设施、交通联系、医疗卫生等状况”这一项均值得分最高,为4.7分,典型的社会增权表现。“随着旅游不断发展,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这一项均值得分最低,为3.6分,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居民对自身社会地位的改变没有太大感受,社区居民谈到自身在参与旅游业前后社会地位没有什么改变。
3.4 政治增权
表2中第14至第17项代表政治增权。从表中可以看出两个社区增权感知在政治增权这一方面得分最低,是典型的政治失权的表现。
在塔西河乡,“在当地景区开发及旅游发展规划中,我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参与决策”“我对当地旅游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度等能够及时了解”这两项均值得分分别为:3.4和3.2。“有专门的旅游组织能够公平代表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和需求”这一项均值得分最低,为2分,通过访谈得知当地没有任何旅游组织,并且社区居民表示没能及时参与和了解到旅游发展决策,只能听从安排。
在罗布人村寨,“有专门的旅游组织能够公平代表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和需求”这一项均值得分最高,为4.5分。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地社区居民反映当地景区开发时,有组织询问其意见,但不清楚是否是专门的旅游组织。“在当地景区开发及旅游发展规划中,我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参与决策”这一项均值得分最低,为3.7分。在深度访谈时,社区居民表示虽然在景区部分岗位工作,但只是做最基层的工作,在景区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并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4 两个旅游社区增权评价
研究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特点,结合两个社区旅游发展现状,结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采取传统的层次分析法(AHP)对旅游社区增权进行评价[2-5]。
4.1 指标设置及含义解释
结合斯彻文思的社区增权框架,针对调研区社区参与旅游的状况,采用层次分解的办法设定旅游社区增权的初始指标(见表3)。
表3 旅游社区增权评价体系初始指标
4.2 旅游社区增权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基于旅游社区增权的四个维度,运用层级结构的形式建立了旅游社区增权评价体系(表4)。
表4 旅游社区增权评价指标体系
4.3 评价结果及分析
4.3.1 旅游社区增权指标权重 通过邀请新疆旅游届的专家和学者根据上述指标予以评分汇总,基于两个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实际情况,构造出5个判断矩阵,运用yaahp 1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计算,各个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有关具体结果如下,其中,Wi为各子因素从属上一层次所占权重值。
表5 目标层判断矩阵及权重
在上述矩阵中(表5),一致性比例CR=0.016 3<0.1,认为该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符合逻辑性关系。A表示旅游社区增权评价,B1表示经济增权,B2表示心理增权,B3表示社会增权,B4表示政治增权。在旅游社区增权评价体系中,B1的权重为0.095 5,B2的权重为0.559 6,B3的权重为0.249 5,B4的权重为0.095 5。从各自的权重值可以看出,心理增权在社区增权评价中占的权重最大,社会增权的权重值也将高达0.249 5,说明心理增权和社会增权对实现旅游社区增权的贡献很大。
表6 经济增权因素矩阵及权重
在矩阵2中 (表6),一致性比例CR=0.028 3<0.1,认为该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符合逻辑性关系。B1表示经济增权,C1表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C2表示增加居民收入、C3表示增加就业机会、C4表示社区获得旅游经济收益、C5表示旅游收益合理分配。根据矩阵2所示结果,旅游收益合理分配和增加居民收入的权重值分别为0.504 2和0.245 2,这说明这两项指标在经济增权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应关注的两个点。另外三项所占权重高低分别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0.045 9)、增加就业机会(0.102 4)、社区获得旅游经济收益(0.102 4)。
在矩阵3中 (表7),一致性比例CR=0.021 0<0.1,认为该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符合逻辑性关系。B2表示心理增权,C6表示增加自信心、C7表示权利意识增强、C8表示接受旅游培训、C9表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C10表示改善妇女地位。根据矩阵3所示结果,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权重值高达0.576 0,增加自信心和接受旅游培训所占权重比最低,均为0.059 5。说明在旅游社区增权中的心理增权这一层面,社区居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是最关键的要素。权利意识增强和改善妇女地位的权重值均为0.152 5,重要性程度一致。
表7 心理增权因素判断矩阵及其权重
表8 社会增权因素矩阵及权重
在矩阵4中 (表8),一致性比例CR=0.027 5<0.1,认为该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符合逻辑性关系。B3表示社会增权,C11表示增加居民之间的交往、C12表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C13表示环境质量变好、C14表示个人社会地位提高。从表中结果知,个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权重值最大,高达0.634 8。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的权重值最小,为0.062 4。增加居民之间的交往和环境质量变好的权重值相同,均为0.151 4。在社会增权这一维度中,个人社会地位提高是社会增权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矩阵5中 (表9),一致性比例CR=0.037 0<0.1,认为该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符合逻辑性关系。B4表示政治增权,C15表示获得旅游知情权、C16表示参与旅游决策权、C17表示社区旅游组织。根据表9所示结果,社区旅游组织的权重为0.637 0,说明它是政治增权的重要因素。参与旅游决策权和获得旅游知情权的权重值分别为0.258 3和0.104 7,比重仅次于社区旅游组织的权重。
表9 政治增权因素矩阵及权重
4.3.2 评价结果对比 根据表10的计算结果,从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四个方面对塔西河乡和罗布人村寨两个旅游社区的增权状况进行对比。
从经济增权和政治增权来看,罗布人村寨社区(0.436 1,0.407 0)稍好于塔西河乡社区(0.313 6,0.204 3)。从心理增权和社会增权来看,塔西河乡社区(2.798 5,1.201 2)稍好于罗布人村寨社区(2.547 1,0.983 8);从整体增权状况看,塔西河乡社区综合增权状况(4.517 6)优于罗布人村寨社区(4.374 0)。
表10 两个旅游社区增权评价结果
从贡献率的角度看,两个社区综合增权状况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序:心理增权>社会增权>经济增权>政治增权。由此看出两个社区心理增权状况较好,说明两个社区居民自我意识及自我评价都较好,从经济增权和政治增权这两个维度看,增权状况都很差,即两个社区在政治增权和经济增权这两个维度都处于“去权”的状态。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1)塔西河乡中,社区居民对当地旅游业发展非常认可,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传统妇女的地位,也有效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合作。但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收入分配不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政府对社区居民的培训无法吸引居民等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社区居民没有决策权,只能服从政府安排,政治失权明显。
(2)罗布人村寨中,当地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也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景区的开发规划带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使得社区居民对自身文化的保护更加重视,但罗布人村寨发展旅游业受季节和政治因素影响较大。与塔西河乡相似,罗布人村寨的居民也不能够在旅游开发决策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社会失权和政治失权现象比较突出。
(3)从整体增权状况看,塔西河乡社区综合增权状况好于罗布人村寨社区。从贡献率的来看,两个社区心理增权状况较好,社会增权状况一般,经济增权和政治增权增权状况很差。由此看来,两个社区在参与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社区增权的重点放在政治和经济增权上,并加强社会增权,进一步提升心理增权。
5.2 建 议
(1)保障旅游经济收入分配方式多样化[6-8]。通过社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社区居民的就业状况,针对塔西河乡的社区居民,政府应鼓励社区居民经营农家乐、牧家乐,并给予相应的补助,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部分资金。针对罗布人村寨的社区居民,当地管委会应给社区居民提供多种类的工作岗位,增加社区居民资本积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等促进社区经济增权。
(2)完善当地社区旅游法律法规。民间相关的旅游组织及媒体可以通过对当地社区旅游开发的关注及宣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法律和权力的意识,学会维护自身合法权力[9]。要加强监督力度,塔西河乡政府目前监管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政府合作的旅游公司,政府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短暂的经济利益,保障社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鼓励居民在政府规定的合理范围内经营农家乐、牧家乐。罗布人村寨景区管委会要确保当地居民对当地旅游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并在进行旅游开发、规划、决策时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实现政治增权。
(3)对少数民族全体社区居民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10]。首先做的是语言培训,通过调研发展两个社区居民汉语水平不高,因此对两个社区语言培训是第一步;然后要让两个社区居民明白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学会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发扬;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相关知识的培训,让社区居民对旅游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明白旅游发展带来的利弊,如:社区发展旅游会给社区居民带来旅游收入,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邻里纠纷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经营知识、旅游服务基本礼仪等,使居民拥有参与旅游的基本技能,由此实现心理增权和社会增权。
[1] 钟金凤. 海岛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增权研究[D]. 广州:暨南大学,2013.
[2] 车慧颖. 基于增权理论的海岛社区参与旅游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3] 袁 文. 湘西凤凰古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增权路径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张 彦. 社区旅游增权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2.
[5] 修新田,陈秋华. 山村社区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增权路径研究[J].林业经济,2004,(3):96-107.
[6] 左 冰,保继刚. 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 旅游学刊,2008,23(4):58-63.
[7] 王纯阳,黄福才. 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J]. 人文地理,2013,(1):141-149.
[8] Scheyvens R. Ecotourism and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 [J]. Tourism Management,1999,(20):245- 249.
[9] 郑广怀. 伤残农民工:无法被赋权的群体[J]. 社会学研究,2005,(3):99-119.
[10] 尚前浪. 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增权路径研究[D]. 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1.
(责任编辑:肖彦资)
EvaluationofTourismCommunity’sEmpowermentBasedonAHPwithLuoburenandTaxiheVillagesasaCase
HUANG Ru-meng,BAI Xi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PRC)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analyzes conditions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and empowerment of Luo Bu Ren and Ta Xi He villages in Xinjiang to establish the tourism communityempower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two villages,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mpowerment condition of the two communities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tourism community empowerment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592
A
1006-060X(2017)05-0097-05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5.028
2017-03-24
新疆农业大学产学研项目(xjaucxy-yjs-20152026)
黄如梦(1992-),女,四川长宁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
白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