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17-06-20
【文题亮相】
因为养育的深恩,所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因为爱情的誓言,所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为厚重的友谊,所以斜阳古柳,长亭惜别……陪伴,是这世界上最长情的告白。
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能够运用细节描写;(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曾祖父走了,送葬的那天,外婆哭倒在地上,浩浩荡荡的队伍,在纷杂的哭声和刺耳的礼乐声中前进……
殡仪馆里聚集了百众号人,都是来为曾祖父送行的,其中有曾祖父的十个孩子,也有与他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唯独他的老伴儿没有来。那腿脚不便的老妪明明是最该出现在这里的人,却偏偏最先被人遗忘。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担心起了躺在床上的曾祖母。此刻,她才是最需要陪伴的。
葬礼结束后,我踩着冰冷的青石板,拐过幽深冗长的几条巷子,在曾祖母的房前停住脚步。里面一片沉寂,连平日里甚爱闹腾的那条狗也没有发出一点儿声响。可以想象出,曾祖母望着天花板,凝视一张空荡荡的床时,心里承受着多大的打击。
外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里头一人独守,万籁俱寂。一道墙隔绝了两个世界。我走进那个房间,看到了那个静止在时间黑洞里的老人。本以为她会一直沉默下去,出乎意料地,她转过头来,打量着我,虚弱地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想,即使我把名字告诉她,她也未必会记得,于是干脆告诉她,我是她第五个孩子的外孙女。
她顿时坐了起来,用枯黄的手按着我的脑袋,絮絮叨叨:“献萍怎么还不来看我?小萍和老公和好了没有?这些孩子真是的,做生意做得那么好,却都忘了我这个娘!唉……”
她嘀咕久了,又发现把我晾在一旁不是个事儿,忙指着床边的饼干,示意我把那箱都带走。她有一句没一句地和我搭话,直到累得说不动了,才闭上眼睛睡去。睡梦里,她含糊地呢喃着:“老爷子,别坐在门口,小心着凉。老爷子,你说你多大的人了,怎么还那么喜欢吃甜的。老爷子……”
我欲离去时,她“哎哟哎哟”地叫了起来,正巧,保姆走了过来,叫着:“老太太,别叫了,叫了晦气!”而曾祖母好像没听见似的,愣是不断地呻吟,直到听到外面传来的脚步声,她才停下,大声地哭诉着:“老爷子,你怎么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了?”
我叹气离去,踩着冰冷的青石板,埋怨起今天怎么可以冷得这么不像样。巷口蜷缩着一只老猫,像极了曾祖母那落寞的样子。
可谁又能在意,她那颗需要陪伴的心?
——浙江乐清市乐教附属中学 倪语妍《需要陪伴的心》
学生甲:这真是一篇引人深思的作文。“需要陪伴的心”,寥寥的几个字,反映的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孤独的老人失去了老伴,子女们每天奔东忙西,却唯独忘了最需要安慰、陪伴的老妪。小作者以孩童的视角描述了混乱纷杂的送葬场面和寂静冷清的老屋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不需要任何评论性的语句,她想表达的都留在了读者心中。
老师:嗯,你讲得很好,很详细地分析了作文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小作者呼吁忙碌的人们要多多关照家中的老人,这也的确是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除了作文的思想层面,你们对小作者的写作技巧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乙:我觉得小作者对环境的描写很棒,很好地渲染了情感氛围。哭倒的外婆,浩荡的送葬队伍,礼乐声和哭声,营造的是“热闹非凡”的送葬场面,却讽刺了无意义的铺张浪费;冰冷的青石板,幽深冗长的巷子,格外安靜的狗,衬托的不仅是死寂的老屋,更是一个失去老伴,没有子女陪伴的可怜老人。两个场景的对比,渲染了悲伤、沉重的氛围,也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老师:这篇作文的环境描写确实很出彩。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好的环境描写总能为作文“锦上添花”。例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对月光、荷塘、蛙声的不同描写,就营造了一种幽暗、优美、静谧的氛围,反映了作者随景物描写而变化的心情,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索。相关的作品,同学们都可以找来多了解一下。
学生丙:我觉得结尾设计得也很巧妙,既呼应了文题,使作文结构更完整;又升华了作文的主旨,再次点出了曾祖母需要陪伴的心,呼吁忙碌的我们要多关心家中的老人。
老师:同学们对作文的品读都很准确到位,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啊。
最后,关于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我来总结几点:首先,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切合主题,紧紧抓住“陪伴”这个话题,再由面及点,选择某个方面来体现自己的主题,如这篇作文主要表达的就是“空巢老人”需要“陪伴”的心;其次,这篇作文中对环境的描写是值得借鉴的,将小作者的情感寓于景物的描写中,构成作文的暗线,更引人入胜;最后,结尾的处理也很重要,点明主旨,呼应文题,可使作文更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