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17-06-20谭仕荣
摘 要: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内在要求。但存在文化发展与服务意识不强、经费投入不足、人才队伍匮乏、服务能力不强、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加强队伍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健全保障机制,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对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强国战略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内在要求。而区县级以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在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庞大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基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积极动员社会参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内容,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发展与服务意识不强。一是对文化的认识不足,对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不强,把文化看成是纯花钱的事业,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只搭台不唱戏,未能把握当今经济的文化和文化的经济化的大趋势,在思想认识、发展观念、投入保障、领导管理上与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不够,在行动上以行政推动为主,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满足群众需求,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三是农村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需逐步培育。
2.文化经费投入保障不足。一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机制不健全,经费不足,运转困难。多数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缺少公共文化活动经费和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运行经费。农家书屋除建成时所配送的图书、报刊外,基本上没有新的补充,管理人员也难以落实。二是县级文化事业单位的场馆建设滞后,缺乏辅导培训条件,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
3.文化人才队伍相对匮乏。一是文化事业单位专业人员队伍青黄不接,年龄结构老化,中青年业务骨干和具有高级职称的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不足。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受条件制约,专业人才引进难;另一方面,管理上不能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跳槽改行多。三是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专干人员配备不足,且兼职又多,不能專心从事文化工作,文化专干调动后得不到补充,队伍明显萎缩。四是民间艺术生存困难,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五是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经费不落实,文艺新人难以脱颖而出。
4.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公共文化活动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创新不够,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文化活动单一,往往以文化活动代替日常的公共文化服务,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5.文化制度机制不健全。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目前,我县主要是依靠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建设和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长效化的财政投入机制、运行保障机制、人员培训机制、服务管理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的发挥和进一步发展。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全民为服务对象;要完善乡镇、村社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一批体现当地特色的标志性设施,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
1.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健全“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完成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发挥龙头作用;实施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升级建设,要调整布局、增加面积、完善结构、提升功能,发挥基层文化设施的综合服务作用。还要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保障广大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基本文化权益。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覆盖城乡、拓展服务内涵、更新技术载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村民小组,发展农村文化中心户,建成区(县)级龙头文化设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文化活动室及文化中心户四级机构文化服务网络并实现免费开放,形成城镇“十五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居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还要加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电影院等数字化建设,整合并共享网络资源,建立起区(县)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网络。
3.加强公共文化队伍建设。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轮训力度,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能力。制定政策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逐步充实和改善基层文化队伍的组成结构。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作用,培育和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队、文化示范户等,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4.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坚持精品文艺与群众文艺相结合、大型活动与常态活动相结合,形成人人参与文化强区(县)建设、人人享受文化快乐的浓厚氛围。
5.健全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文化也是抓发展,抓文化就是抓未来的理念,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群众提供系统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各行各业和各社会单位要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各乡镇、村(社区)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建共享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 2006(6 ) .
[2]刘硕,王越芬.浅析农村文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
[3]闫平.试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理论学刊.2007 (12 ).
作者简介:谭仕荣(1971-6),男,汉族,重庆梁平人,大学本科,中共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高级讲师,科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