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2017-06-20王一凡王婷婷
王一凡?王婷婷
摘 要:社会在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因此人們对环境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环境监测工作者应该勇于接受挑战,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思维,研究出新技术来解决即将面临到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发展
我国的科研工作人员以及环境监测技术人员都要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并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建立面向世界和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保障环境监测的效率和质量。
一、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1.技术层面分析。环境监测技术囊括了每日的环境质量、环境的变化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它能够有效地分析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明白指示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污染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等。环境监测技术的工作内容决定了环境监测技术能够为我国的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能够指明未来我国的环境状况,为有关部门寻找应对策略提供帮助。虽然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层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完善的监测体系、监测水平未能达到国际水平、监测设备性能差、技术经费的投入十分有限等。
2.监测体系分析。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从原本单一的监测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多方位、多层面,监测层面囊括了生态自然、生物、物理、卫星和遥感等监测层面。监测技术也从多次间断的监测转变成现在的自动连续性监测,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环境监测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单一的城市监测变成了全国大范围的监测,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已见雏形。规范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公开政务和信息以及勇于接受社会监督,这些举措使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转向制度化。
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
1.强化环境监测能力。环境监测能力关系着检测结果和治理决策。鉴于目前环境监测工作团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可以展开每月的定期专业培训,明确了解监测设备的操作与监测要求,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加大引入优秀人员进入监测团队,加大重要技术的开发,拓展监测的层面,深入研究污染物的成因与治理方法,发展多元监测技术,吸纳国际环境监测的技术和经验,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等,这些举措十分有利于强化环境监测团队的能力,既利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也满足了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要求。
2.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需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才能与国际的监测技术相媲美。国家需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促使我国的监测设备的省级。与此同时,鼓励多方的技术合作,加快我国监测体系的制度化。国家通过有效调控市场,提升生产监测设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小型企业的重组,逐渐改善监测技术水平低、经费分散、低水平的竞争力等状况,实现企业集约生产,组建优良的监测设备生产企业,从而保障我国环保监测的壮大和发展。
3.完善监测管理和应急体系。监测管理体系向着系统的试验管理方向发展,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它要求了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完善环境监测体系需要制定监测质量标准以及多方评价和反馈监测质量,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让工作人员了解环境监测过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监测能力。突发性的环境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完善环境监测的应急体系,引进高新的科技设备,如遥感技术、GIS技术等。高新科技设备能够更好地监控实时环境状况和污染面积,快速的掌握环境的变化趋势,提供更加精准的环境监测数据,使相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干预措施,使环境污染及时解决。
4.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系统。系统应涵盖环境监测基础理论知识、环境监测技术网络、技术规则体系、综合模式体系、质量评估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六方面。全面界定环保概念和框架,揭示科学基础内涵、研究对象和方法,并制定环保应急措施以及海洋、地表水、振动辐射、光热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监测技术网络。还要建立健全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覆盖环境各要素如大气、地表水、重要流域、噪声污染、废弃物、土质和生物等的监测系统网络,全方位辐射我国各大省市县的立体管理网络,成立包括信息报告、数据传输和在线监控三方面的网络系统。
5.深化有毒污染物和制定突发污染事故预警机制。目前我国对毒害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影响掌握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技术人才和相关经验。我国公布的重点控制毒害化学品80余种都需要建立相关监测方法,进行污染情况研究。环境监测对于核污染、化学污染和环境应急监测都有重要作用,需要建立起突发污染事故的预警机制,对事前预防、事中及时处理和事后完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系统。
6.提高室内外污染的测定技术。由于室内污染监测面积大,很多监测方法大多不适用于室内快速动态监测,而且分析花费大,需要我们对此改良。此外还有针对野外污染的快速分析法和自动连续监测技术强化,主要研发30种网络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和污染物排放量监测体系,以及浮标式水质、机动车尾气和其他严重污染物的连续自动分析技术的提高。
7.重点区域污染情况和污染源总量研究控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污染区域污染现状监测分析,掌握全国排污总量70%以上的重点污染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理我国环境污染排行榜。实施环保重点区域和项目的长期监测控制、环境安全指数评估及预防对策的研究。对主要污染物开展科学的总量控制,制定总体反正计划并下发到各省市和自治区,并进行主要水系污染物总量监测。
8.生态监测的研究和国际化标准的制定。由于我国生态监测起步较晚,缺乏较大的突破也缺乏健全的监测标准和方法,遥感遥测、图象分析和评价评估系统也不完善,需要提高技术支持。如今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国际化水准还有较大差距,未能有效参照国际标准,仅仅是在国际标准的表层上停留,将我国环境标准升级为国际化的投入的力度不够,不利于打破我国面临的技术壁垒。
三、结语
环境监测技术对我国环境监督具有重要作用,环境监测是环境决策的主要依据标准,有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大力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张翠荣,宇文志峰。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绿色科技,2012(7):187-188.
[2]樵地英。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2):39-40.
[3]罗山茅。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方环境,2011(9):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