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民生、情系“三农”

2017-06-20彭雅琴

东方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三农民生

彭雅琴

摘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三农”问题由来已久,贯穿古今。在新的时代下,关注“三农”问题并解决“三农”问题显得极为迫切且意义深远。在解决“三农”問题的过程中,须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继承并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农民的利益为核心,紧扣时代脉搏,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切实实为农民谋福祉,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小康社会的建设减少阻力。

关键词:“三农”问题;民生;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业的牢固是国家自立和工业发展的基础,农村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农民的小康是全国人民小康的保障。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的落脚点和关键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并致力于不断解决“三农”问题。2017年2月5日,党中央更是发布了1号文件来继续锁定 “三农”工作,极力解决三农问题。体现了新时期我党密切关注农民利益,全心全意为农民谋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和魄力。

一、“三农”问题的理论渊源

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中,人的生存发展是其关心的焦点,人的利益是其研究的重点。马克思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他的三农观为我们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农业问题,马克思认为农业是人类其他一切劳动可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重要前提。他的农业资本化的农业转型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农业理论和发展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农民问题,马克思倡导农民进入社会主义大生产,走合作化道路。关于农村问题,马恩认识到了“消灭城乡对立不是空想”。 可以通过农村工业化、国家和城市予以帮扶、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双向融合等方式使其变为现实。

在中国古代,重农思想居于人们思想的主导地位。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促进农业发展;一些封建君主注重合理征收赋税以和谐国民关系;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统治者不断变革相关制度以缓和城乡对立。重农思想使得封建社会得以繁荣稳定,使得封建政权得以巩固,是悠悠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史为鉴,聚焦“三农”,服务“三农”,坚持不懈地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于农业问题,毛泽东主张发展合作社经济从而改造小农经济;邓小平主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江泽民主张发展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胡锦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促进农业效益的提高。对于农民问题,毛泽东主张通过走集体化道路使农民得以解放,得以脱贫;邓小平主张通过让农民获得自主经营权从而发家致富;江泽民提出通过调整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胡锦涛提出改革农村税费以减轻农民负担。对于农村问题,毛泽东主张办人民公社以整合农村各种资源; 邓小平主张下放权力以调动农民积极性;江泽民主张完善村民自治以使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更加完善;胡锦涛主张推进农村管理民主以使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在三农问题上,各位领导人的思想主张一脉相承但又与时俱进,为三农问题得以真正解决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减小了阻力。

二、关注“三农”问题的时代意义

首先,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制约条件。在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的换挡减速,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出现了明显回落的情况,农民的收入增长也因此有所缓解。同时,靠农业支撑的第二产业由于创新驱动力不足遭遇瓶颈,这些因素对于靠第一、第二产业支撑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影响举足轻重。在此新的时代背景下去关注和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信心,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和力量,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而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有利于激发其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从而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雄厚支撑和坚实保障。关注“三农”,服务“三农”不仅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更是为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提供了活力,有利于大大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使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其次,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小康是整个社会的小康,农民群众作为整个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其实现小康与否必然与整个社会能否奔小康紧密相连。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始点,所以农村的全面小康便成为我国全面小康的衡量标准与标志性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关注“三农”问题,有利于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同时,农业现代化与整个中国实现现代化休戚与共,是其核心与基础。密切关注“三农”问题,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减少阻力,促使其早日实现。从整个大局角度来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是整个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只有紧密关注并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极力帮广大农民朋友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大力促进农业发展,强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氛围,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保障,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

最后,一个国家要想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必须立足于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贸易加速流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只有保障粮食安全,使我们的碗里装满了中国粮,才能在激烈的国际贸易中掌握主动权。同时,文化竞争作为国际竞争中的核心,其作用不可小觑。乡土文化是中国独特而影响深远的文化,必须使其源远流长,而不能被突飞猛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所淹没,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有大力关注并极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绿色的新农村建设,从而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才能让农民记住那份依山傍水的乡愁,并且使这份乡愁在祖祖辈辈的印象中焕发出魅力,使这种乡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得到升华,使我国的文化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虎添翼。同时为我国的文化宝卷添光加彩,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三、解决“三农”问题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关注民生、情系“三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每个时代的主要矛盾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就“三农”问题而言,欲要攻破这个难题,必须结合时代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对症下药。历年来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或是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或是从整体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或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国家财政扶持。总之,都紧扣时代脉搏,狠抓主要症结。因此,“三农”问题才能一步步攻坚克难,取得长足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农村空心化、留守农民、农产品卖不出去、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更应立足实践,基于农业农村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科学、客观、全面地看待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解决“三农”这个难题,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减少阻力。

其次,关注民生、情系“三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以农民利益为中心的原则。在我国,农民人数众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与小康社会的实现。因此,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踏踏实实为农民谋福祉。这不但有利于体现对民生的关注,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繁荣、农村发展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密切关注农民利益,将农民利益作为许多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不同阶段根据农民的利益需求的不同做出调整,切切实实为农民谋福祉,踏踏实实为农民分忧解难,从而使得农民生活状况得以改善,农业得以发展,农村得以稳定。同时,这些进步离不开对农民的依靠。所以说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自主性与自信心,使农民团结起来,拥护在党的周围,从而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狀况、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奋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愈加顺利,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新明天才会由理想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2]吕学博.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研究[D] .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付桂军.关注民生,情系“三农”—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5) .

[4]凌眉,王卫国.农村民生问题与中国梦的实现一基于河北省农村民生问题调查[J].农业经济,2014.

[5]薛蒙林.剖析“三农”问题的内外部逻辑[J].农村经济,2013(1).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三农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