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技能培训能否促进正规就业
2017-06-20刘桢宁雨桐陈鹏程
刘桢+宁雨桐+陈鹏程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与技能培训状况
根据项目组于2016年在上海与苏州两地调研的共计150份外来农民工样本,发现外来农村劳动力仍以男性居多(94人,占62.7%),女性共56人,占37.3%。从平均年龄来看,整体均值为35.6岁,年龄分布在1970年与1980年后分别出现峰值,这也大致符合现有文献中对农民工的“老一辈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划分。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农民工群体普遍学历较低,大多数人只接受过初高中教育,且其中初中教育水平的农民工占多数(43.4%),此外还有约10%的是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而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只占16.7%,表明受教育水平仍然是农民工群体进入城市工作明显的短板。
有研究指出,在农民工接受正规教育不足的情况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我们实地调研发现,从培训次数来看,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占82%,但多数农民工(32%)只接受过一次培训,而且我们发现在一定限度的次数内,越多次的培训通常伴随着越高的工资水平;我们考察最满意的一次培训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从培训天数来看,培训天数与工资水平也倾向于正相关,这些结果与现有文献的结论相符。
人力资源理论认为,较高的技能与岗位匹配程度能带来更高的效率、更良性的激励以及更高的就业满意程度。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城市务工后,逐渐熟悉当地的务工环境以及技能需求种类,因而能主动去选择更贴近实际岗位的技能培训,描述统计结果发现农民工自己认为的最满意的培训所在年份大多迟于第一次外出务工的年份,平均外出务工3.7年之后才接受了最满意的技能培训。我們选取“最满意的那次培训与当前工作相匹配”的样本进行分析。
下文对这54个满足条件的样本的培训来源、费用负担、技术来源、有无证书、有无职称等五个维度进行分解。与样本总体相比,这一群体的培训多由企业和培训学校提供,而并非由地方政府直接组织培训,当然这也与地方政府对这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相关,并非否定政府组织培训的效果;在费用方面,我们发现这一群体接受的并不是完全免费的技能培训,而是自己仍需为其支付一定的费用,适当的成本可提高培训的效果;在技术来源方面,我们发现长期的学徒式学习(一年以上)并不比较短时间(1~3个月)的专业人员教授的效果好,更多的就业高匹配度农民工的技能来自于专业人员的指导;在获得证书和职称方面,这一群体的情况要明显好于农民工的整体情况,有50%的个体在培训后获得了正规证书。
因此在就业匹配程度高的群体中,我们能发现以下培训特点:(1)培训多由企业或培训学校提供,(2)自己支付一定成本,(3)多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培训,(4)获得证书的比例较高。而在实际培训中如何操作来达到政府、企业、农民工三方的效率最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相反在对于培训与岗位匹配程度较低或就业满意度较低的样本中,这些指标表现较差,从调研中得知农民工对于一般培训的不满在于组织方不负责、时间短、培训内容老套等。
二、农民工技能培训对就业正规性与稳定性的影响
本研究用雇主是否拥有正规经营许可、受雇劳动者是否与雇主签订合同来衡量农民工城市就业正规性。在城市就业正规的农民工群体相较于不正规就业的群体而言,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代表社会保障水平的指标上均明显较好,其中对于受雇群体而言,签订合同的调查对象在养老、医疗、工伤保险三项指标高出未签订合同调查对象20多个百分点,这暗示其在城市就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强、有更好的持续性。
对于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衡量,我们首先用“最满意的培训”前后是否换行业来判断一个好的培训对于农民工跨行业的影响程度,其次分析培训先后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也判断培训的效果,以及这样的换行业是“前进式”的换工作还是“平移式”的换工作。我们发现有63%的农民工在培训后不选择换行业,每份工作的持续年数由3.54年上升至5.77年;对于换行业的农民工来说,平均每份工作持续时间由4.24年升至5.53年,因此无论是在“最满意的培训”后换行业还是留在原行业,平均每份工作持续的时间都有所增加,两者相近平均都能增加一年以上,但不能得出跨行业或不跨行业换工作哪个更好的结论,我们或许可以解释为:好的培训都给农民工带来了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他们都更有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无论是换行业还是不换行业。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人力资本的差距是目前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上海与苏州两地农民工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技能培训不仅能够提升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更能改善农民工在大城市的就业质量,提高了其获得正规就业机会的可能性,也有助于在未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才更有保障。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可能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培训的机会,如增加培训时长、降低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成本、可靠的培训组织方、培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颁发认可度较高的培训证书、加大对培训行为的监管等,是培训中需要关注的方面。此外还需加强对农民工与雇佣企业间雇佣关系的监管执法力度,积极提高技能培训效果与农民工就业质量,这不仅有利于对农民工自身的就业发展,且对这一群体的代际间的城镇化积累有正面影响。
(作者单位:210095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