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

2017-06-20丁廷艳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摘要:国家特别重视教育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各高职院校领导者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但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模式下,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却面临着许多困难。为了顺利解决这些难题,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开拓创新引进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这种新颖、创新模式的建立旨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管理学生遇到瓶颈时,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促进高职院校现代化与信息化两种管理模式共同发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出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校企合作概述

1.基本内涵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自身的发展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企业为增强社会竞争力专门培养一批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因共同的目标而达成共识,建立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学校与企业技术之间的相互补充,以及校企之间资源的共享,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成为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早已出现在国外学校的教学模式中,其中二战后的德国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促进德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在这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与此同时学生便具有了两种身份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学校和企业分工合作,分别致力于文化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而我国的校企合作起源于清朝时的实业教育。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部门倡导,以服务和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随之,国务院大力倡导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四个服务”要求,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提升就业率,为“三农”服务,为祖国西部的建设服务。国务院“四个服务”的要求,成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15年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倡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应于企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培养学生方式。

2.机遇与挑战

高等职业院校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改革的进程。学生的管理工作与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紧密相连,两者共同作用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的顺利与否,关键在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否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入,将改变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组织关系、管理模式、规范形式等。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是校企合作模式引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步骤。其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升级,也是学生管理工作得以创新的载体。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校园文化、硬件设备等方面,早已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被代替,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促使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者迅速做出决断,采取合适的策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为学校的发展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同时校企合作是一项需要智力投入的系统工程。从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进程来看,整体良好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有些地方存在不足,例如:学校和企业都已认识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各自发展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企业自身制度尚未跟上校企合作的要求,导致人才培养受到一定的限制;据调查发现,参与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院校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评价考核机制,参与企业的信息评价机制也处于缺失状态。所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应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校企合作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二、高职校企合作的信息化管理

1.目标

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引发了众多行业的改革热潮。教育界也不例外,大胆创新利用信息化技术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这一项工程,促进校企合作高效、快速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目標定为:将政府、行业、学校与企业四领域联系在一起,构建起“四位一体”的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便于学校对各项资源的整合,利于政府、企业和学校开展管理工作,同时促进四者之间的深入合作,成为创新型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

2.原则

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如下:首先,继承性原则即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学校自身取得的成果和发展现状为基础,充分吸纳政府、行业、企业的有效资源,综合利用并进行整合创新。例如:某校一直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创新,创办职业教育集团。经短短几年的发展,成员遍及高职院校、中职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等等。职业教育集团的领导者,实现了人才、信息、资本与科技的高效利用,同时为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典范。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获得的成果以及积累的经验,都是高职校企信息化管理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缺失了现有的成果与经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如同“空中楼阁”,所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必须继承现有的经验和资源;其次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管理模式赋有生命力的体现,创新不仅针对资源的内容还需对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对资源内容的创新体现在与时俱进掌握最新资源,即掌握政府与行业的最新讯息与动态,以及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研究成果,同时需要将这些最新资源进行整合,促进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进程。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体现在应充分利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优势,四者之间精诚合作、资源共享并合理分工,实现共赢。

另外开放性原则,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采取开放性的原则面向社会,促使高职院校和企业找到更多更适合的合作对象。信息化管理平台只有保持开放,才能不断地吸纳和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等资源,方能保障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健康、高效、快速的发展。

3.重要作用

目前,政府利用宏观调控关注着高职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同时政府增加对高职院校教育费用的支出,密切关注高职院校人才的发展与培养。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方便教育部门查看各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和质量的同时,也方便政府通过此平台了解企业是否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以及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效果。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平台记录的信息,成为教育部门考核该校的重要依据,也成为政府制定政策与规划的参考目标之一,政府通过此举动让企业认识到政府对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视度,以便充分调动当地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其次,因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在“四位一体”条件下共同构建的,不但有利于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而且帮助各行业通过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展示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人员需求以及技术应用等信息,为企业与学校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同时行业也可以从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查找信息,不断丰富本行业的研究资料。

最后,作为高职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关于高职院校的各项信息,方便企业对高职院校进行了解,选取最适宜的高职院校作为合作的伙伴,同时方便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向社会、教师、学生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

三、高职校企合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1.学校主导模式与校企联盟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企业依据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该企业的需求,而选择是否建立起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是人才的供给者,企业是人才的急需者,正是高职院校培养出高素质与技能的人才,才使得企业与学校构建起校企合作模式,有的企业为了招录适合其企业需求的员工,主动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或资金赞助。同时,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依据各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进行,便于学生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增加就业率。这种学校主导模式是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的初级运行模式,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因企业与学校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导致高职校企合作处于初级阶段。

校企联盟模式在高职院校的积极组织下,设立关于校企合作的机构,并努力寻求企业与之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高职院校通过聘请企业里的优秀人才,參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传授知识与经验,甚至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水平高的企业员工作为兼职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能。其次,高职院校与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创建实习基地,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再者,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办学,企业与高职院校一起商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旨在培养企业所需,能力为主的人才,同时依据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

2.高职集团模式与国家职教试验区模式

企业是否参与校企合作主要看能否获得利益。建设高职科技园区、高职师范园区,以“园区”的形式创建高职教育集团,实现“园区”产学合作共享,利用高职教育集团的力量吸引政府、行业、企业等加入其中或对其进行商业化运作,充分发挥“园区”产学功能的结合。例如:某高职院校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和许多与之相关的企业创建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同时各高职集团的成员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在互利共赢中,推动高职院校与各企业的发展,促进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改革。高职集团模式,将行业、企业、学校三者密切整合在一起,隶属于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的高层次运行模式,促使企业集团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国家和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是高职校企合作的保障,国家在法律上的支持是高职校企合作的“催化剂”。高职校企合作面临挑战之际,国家与政府的参与,为校企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某市的政府与教育部门共同创建了“国家职业试验区”,通过试验区促进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发挥政府与行业的优势,完善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3.校企利益共同体模式

校企利益共同体模式有效的减少了高职院校与企业运作机制和文化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高职院校在企业创办分校或企业在学校创办分厂,形成将学校创办到企业里或将企业创办到学校中的模式,便是校企利益共同体模式之一,其集教学、生产、研究为一体,促进人才的培养和校企的发展。校企利益共同体模式还有另外一种,即校企实体合作。高职院校和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肩负起教学活动以及对人才的培养计划。这种共同体模式是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的高级运行模式,企业与高职院校“同脉相连”,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如:某高职院校开拓创新,努力寻求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一体化模式,引领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以及管理工作中来,促使企业全面的了解高职院校,同时在学校开展企业文化理念与职业素质的普及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校企利益共同体模式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当今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模式,构建“四位一体”的高职校企合作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对信息化管理的一次创新,同时也是对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信息的综合利用与整合,促使四者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促进资源与信息在四主体之间的共享,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最大价值,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企业健康的发展,促使各行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关凤岩.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2(3):52-53.

[2]欧阳媛.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37-38.

[3]吴建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J].高教探索,2015(5):35-36.

[4]王鑫家.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支撑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7):67-68.

[5]陈东.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措施[J].科技资讯,2014,12(16):27-28.

作者简介:丁廷艳(1984-),女,仡佬族,贵州人,云南大学工程软件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信息化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