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民营产业对接基础和措施研究

2017-06-20彭春香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

摘要:承接产业转移,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方式。本文从阳江和珠三角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出发,在客观分析阳江同珠三角民营经济开展对接的各方面基础上,从而提出阳江民营产业对接的主要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民营产业;产业对接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自2000年以来,广东省和粤西相关市县两级政府都试图以“山洽会”、“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为平台,来推进珠三角产业的省内区际间转移。阳江作为粤西欠发达地区,也是省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之一。但是,从目前阳江市产业转移工作的推进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引进哪些企业,如何来引进企业。从政府期望来看,引进企业最好是大型企业,或者是国有大型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也是珠三角地区争夺的目标群体,凭借阳江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很难引进。而相反,产业转移动力最强的恰恰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这些企业由于数量多,分布散,往往难以成为政府争取的重点。如何来引进珠三角民营企业来为阳江经济社会增添动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目前全市正对民营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来看,力度不大。因此本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根据民营经济来设计招商引资政策,改进当前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一、支持民营产业对接的基础

(一)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阳江是珠三角的直接腹地和粤西地区面向珠三角的前沿,是粤西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和出海口。同时,阳江也处于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两大板块正中间,是珠三角与东盟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经济走廊。阳江拥有便利的交通和条件优良的港口,开阳高速公路、阳茂高速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至云浮高速公路和325国道一级公路、三茂铁路贯通全市,阳阳铁路直达阳江港码头,在建的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将进一步推动阳江融入珠三角快速交通圈。目前阳江港已具备10万吨级货轮停泊条件,同时海陵湾等区域具备建设20万-30万深水泊位码头条件,发展潜力巨大。

(二)难得的资源环境优势。一是土地资源优势。阳江是广东省人口密度最低的区域之一。目前,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1%,而且阳江有可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达600平方公里,还可以利用滩涂及浅海吹填造地,有充裕的土地资源。二是水电资源丰富。阳江毗邻南海,地表水、地下水较丰富,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完全可满足产业大发展和生活用水的需要。阳江正成为广东重要电力能源基地,阳西电厂已经投产发电,阳江核电站也即将投产发电,同时还有一批风电水电项目也在开展建设,届时,阳江的电力装机总容量将超过2000万千瓦,可为产业转移提供充足、稳定、低价的电力供应。三是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阳江是全省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之一,目前,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地表水和入海河口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均达100%。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达到海水Ⅱ类,水质良好。

(三)充裕的产业转移空间。根据《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中提出的“一核三圈五轴五块”产业转移总体布局。目前,阳江市与珠三角地区共建的4个产业转移园区被省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其中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园被评为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目前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承接各类产业转移的空间充裕。一批先进民营经济企业已经实现落地发展,如嘉吉粮油、全智立体图书、万事达水产加工、广青镍合金、德尔电器、汉能LED等一批工业项目。

(四)优化的投资服务环境。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市投资服务体系逐步改善。完善招商项目县领导牵头制度,对重大招商选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创新招商方式,拓展以商招商、项目招商、商会协会招商、驻点招商和展会招商等招商方式,并且创新出委托代理招商等新招商方式,努力推进各类产业向阳江落户转移。招商和投资环境的优化提升,为吸引发达地区民营产业向阳江转移转移,助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民营产业对接的主要建议

(一)拓展民營产业对接的重点领域

1.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合阳江城市化发展建设需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思路,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投资成本补偿政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珠三角民营经济以BT、BOT、TOT、特许经营、承包、租赁等方式积极参与综合交通、市政、水利、旧城改造、医院学校、福利机构等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已运营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开放珠三角民营经济主体参与重组、参股。

2.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以“建设‘双转移示范基地、沿海临港工业基地、中国刀剪产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引进珠三角民营企业参与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渔业等海洋产业,积极吸引民营经济主体投资阳江传统五金产业、轻工业等传统优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项目。

3.现代服务业。商贸金融物流。结合“退二进三”和市城区扩容提质,以中心城区和城南新区等城市新区为重点,引进珠三角民营经济主体投资建设城市综合体、综合市场贸易区、特色商业街、休闲街区、星级宾馆等项目。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引进珠三角民营经济主投资设立或参股新型金融组织,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以及融资租赁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商业保理公司等,公共服务。引进珠三角民营经济参与投资建设学前教育、九年制一贯民办学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教育服务;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卫生设施;老年康复中心、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健身馆、影院、文体中心等文化设施;旅游开发。结合阳江滨海岸线、游艇产业和温泉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引进珠三角民营经济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拓展旅游休闲项目。重点是以海陵岛为重点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产业,以阳西温泉和南药为重点的健康养生产业,以特色文化和古村镇为载体的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和以乡村风情、农业体验、农村社区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等。地产服务。推进房地产开发多元化,支持珠三角民营经济在旅游度假区、城市新区等开发建设集中区域,投资开发住宅区、产权酒店、商业地产、景观地产、旅游地产项目。

4.现代农业。立足阳江农业资源优势,引进鼓励珠三角民营经济投资现代农业,支持其通过土地流转,聚集土地经营权,并开展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农业精品园等农业产业载体建设。鼓励引进珠三角民营经济投资开发休闲农业、森林食品、花卉苗木、特色种养等现代农业项目,重点支持民营经济投资果蔬加工业、水产加工业、禽畜加工业、茶叶加工业、畜牧业的农业精深加工业等领域。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建设集科技研发、都市休闲、农业观光三位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园。

(二)拓展民营产业对接的平台方式

1.构建招商服务平台。沟通联络平台。加强政府与珠三角地区各类民营企业协会组织的沟通渠道建设,组织人员不定期联络访问,邀请各类协会和商会组织来访。驻外组织平台。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驻点小分队及驻外办事处和异地阳江商会的作用,积极主动与有投资意向的民营企业沟通感情、传达信息。政策咨询平台,成立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政策咨询服务中心,针对市县区出台制定的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给予咨询。同时加强对在落户民营企业的跟踪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方面的具体问题,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代理服务平台,探索成立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新代理服务中心,对民营企业需要办理的代理范围内的事项,做到一次性告知、一个口收件、一条龙服务。

2.丰富招商引资方式。驻点招商,以现有的五只驻点招商小分队为基础,根据需要适时扩大驻点招商覆盖面。网络招商,整合全市招商网络资源,丰富网页功能,及时更新,链接市内各县(市)区、县内各乡镇等相关招商网站,形成全市统一的对外发布平台。中介招商,各级政府及招商委托单位要和中介机构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向中介组织推荐适合民营经济参与的项目,针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等信息,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商会招商。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商会(协会)招商引资的组织优势,加强沟通交流。鼓励在珠三角的阳江企业家发挥优势牵线搭桥引进民营经济投资,促进以商招商。品牌招商,根据需要举办有影响的招商活动,举办珠三角民营产业招商项目推介会及精品项目推介会,打造招商品牌。参展招商。利用珠三角地区重大专业会展及经贸投资洽谈活动等平台,集中展示和推介阳江的优势产业和投资环境,吸引珠三角民营企业落户发展。

(三)完善民营产业对接的配套政策

1.健全指导性政策。制订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产业重点布局、重大产业基地发展导向和鼓励、支持类产业。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意见,设定符合民营经济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转型升级的产业项目准入门槛,建立民营企业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机制,按类进行扶持、提升或帮扶。

2.健全激励性政策。实行财政扶持。对技术创新项目和工业设计创新项目,可按项目投入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加大税收优惠。制定针对民营经济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并切实落实现有税收政策,优化纳税服务。对新引进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总部、相关产业集聚区内鼓励发展的企业给予三年内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资金的优惠等。加大对海洋、旅游和农业招商引资优势项目的税费优惠力度。

(四)提高民营产业招商的组织能力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现有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研究和部署推进民营企业招商工作的重大政策、重大事项。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挂钩联系重大民营经济招商项目制度,实施“五个一”工作制度,即“一个项目,一名牵头领导,一套服务班子、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实施管理”方案,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2.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全市招商工作网络,健全市、县区、镇联动的组织体系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分管领导和指定专门科室、专人负责招商工作,为民营经济招商项目提供服务。设立接待服务中心,负责协调和解决重要客商的来访接待、前期考察、项目审批咨询服务以及落户后相关优惠政策落实等。

3.强化招商队伍。通过公开招录和选调等形式,强化招商引资部门的人员配备。及时理顺机构人员的编制关系,稳定队伍,保证待遇。建立常态化工作培训机制,针对招商引资中的主要难点、重点问题,及时开展招商引资业务培训。

(五)强化民营产业对接的实施保障

1.强化任务分解落实机制。适时制定推进引入珠三角民营企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发展项目分解,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实现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和网络化管理。建立珠三角民营经济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对应上马未上马、应落地未落地、应投产未投产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完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优化评价体系,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招商工作实情,制定相应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考核激励。落实现有招商引资奖励机制,并且进一步完善创新招商引资部门的奖励机制。实行招商考核“三挂钩”,即与个人经济待遇挂钩、与干部的政治前途挂钩、与单位的工作实绩挂钩,充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推行督查通报。加强对民营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和项目建设的督查工作,采取重点督办、分段督办、定期督办和不定期抽查的办法,严督实查,跟踪问效。强化动态督察考核办法,建立月督查、月排名、月通报机制,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步伐。

2.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强化土地保障。重点保障重大民营产业项目落地,积极谋划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化整为零、分年供给和提前预支等办法,缓解用地指标紧张问题。对于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建设项目,以及进入各类产业集聚区的珠三角民营经济重大项目由市级层面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强化资金保障。建立在高成长性和优质民营产业项目信息库,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多种融资方式提供融资支持。重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作用,利用其灵活机制为引进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强化人才保障。將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着重引进符合阳江产业发展的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结合企业所需,结合阳江本土职业技术院校,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型人才。

3.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采用多种形式对外宣传全市各地区投资环境、针对珠三角民营产业招商项目以及与招商引资相关的招商引资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招商引资成功典型案例和改革创新举措等进行宣传报道。举办优秀引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评选,给予在企业家更多的社会荣誉,大力宣传引资成功民营企业家事迹,提高民营企业品牌和企业家美誉度,营造和谐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

参考文献:

[1]孙群燕,李婉丹.广东省区际产业转移效应分析[J].南方经济,2011(12).

[2]肖顺发.温州现代发展模式对欠发达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借鉴[J].探求,2007(5):64-67.

[3]李越.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

作者简介:彭春香(1984-),女,湖南人,学历:硕士,职称:讲师。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北京专业市场向河北转移的适应性提升策略
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