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蚕桑种植技术
2017-06-20饶泽峰周庆华徐红梅
饶泽峰+周庆华+徐红梅
摘 要:蚕桑是多年生植物,栽植定型后一般不宜更改,所以在规划桑园时必须对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进行调查,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本文主要论述在昌宁县范围内生产优质桑蚕茧的桑园栽培管理。
关键词:昌宁县;蚕桑;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8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04
1 桑园规划
全面了解当地气象、水文、地理、土壤、环境污染、桑树病虫害等情况,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地面平整、坡度小于15°,要求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耕作层不少于25㎝。地下水位距地面1m以上,有机质含量1.5%以上,pH值6.5~7.5。土壤贫瘠的地块应采取挑客土、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改良。
2 品种选择、桑树栽植
同一地块种植的桑品种要纯正一致。主要选用农桑14号。
桑苗落叶后至次年春季发芽前均可栽植,但不宜在雨天和封冻时栽种。栽植时应注意在667m2种1200株,行距130cm,株距45cm。采用深挖种植沟方法,种植沟宽40cm,深40cm,每667m2施厩肥2000kg以上。桑苗定植前修剪苗根,剪去过长、破伤的桑根,剔除病虫苗,大小桑苗要分类栽种。定植时栽植深度以根颈埋入土中5~6cm为适(即嫁接口上5cm)。先在植沟内施入基肥,上覆约10cm厚的表土,然后把桑苗放入预定位置,扶正桑苗,舒展苗根,填入表土覆盖,再捏住苗木,轻轻向上提抖,把土踩实,全部种完之后,将桑苗距地面15cm高度处剪去即为定干,剪口呈马蹄形与芽相差1cm,再浇足定根水,然后进行地膜覆盖,根基部填满表土成碗口式,防止高温灼伤苗干。桑苗定植后,当新梢芽长到15~20cm时,选留位置适中的健壮芽2~3个,其余全部疏去,独芽的不需要摘心,任其生长。疏芽后及时追施CO(NH2)25kg/667m2。雨下透后及时揭膜、中耕除草。遇干旱及時补水保苗。及时防治红蜘蛛、蚜虫、桑瘿蚊、桑蓟马等虫害要。
3 桑叶收获、桑园施肥
桑叶采摘时间早晨或傍晚采叶,不采日中叶,避免采湿叶。收蚁当日选采新梢最大叶上1叶,1~2龄选采枝条上部适熟叶,3~4龄时采摘枝条中下部适熟叶,5龄期开始自下而上采摘,最后1批蚕养殖结束后每根枝条上部保留5片叶,任其自然脱落。
施肥目标是年产优质桑叶2500kg/667m2的桑园,纯氮施用量50kg,氮、磷、钾比例10:4:5春肥第1次在3月中下旬施入,施肥量每667m2NH4HCO350kg(或CO(NH2)220kg);第2次在4月中旬施入,施肥量每667m2 NH4HCO330kg、过磷酸钙15kg、KCL 10kg。夏肥第1次在夏伐后即施,施肥量每667m2 NH4HCO350kg、过磷酸钙50kg;第2次在6月下旬至7月初施,施肥量每667m2NH4HCO365kg、KCL20kg。秋肥在8月底前施入,施肥量每667m2CO(NH2)220kg。冬肥在桑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施,施肥量每667m2厩肥2000kg。
施肥方法是沟施,厩肥等有机肥采取沟施,在行间开沟,沟深20cm左右,施肥后及时覆土。穴施:化肥及人粪尿采取穴施,施肥部位离树干30~45cm,施肥后及时覆土,施肥穴位要轮换。
4 桑园管理、病害虫防治
排水与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长期干旱时,及时灌水。除草,全年3~4次,春季在桑树发芽前结合施用春肥春耕除草,夏伐施肥和夏叶收获前结合夏耕除草,秋季在杂草结实之前除草。采用人工除草或者化学除草的除草方法; 翻耕,桑园翻耕分冬、夏2次。11—12月进行冬耕,深度为15~20cm,土块不打碎。夏伐后进行夏耕,深度为7~10cm;摘芯在春蚕期5龄大量用叶前7~10d摘去枝条顶端燕口状的嫩头,一般摘去1芯1叶。先用先摘,迟用后摘,早用多摘,迟用少摘。摘下的芯叶带出桑园集中处理;伐条、疏芽,伐条分为春伐(在3月下旬)夏伐(在春蚕5龄期),伐条后,当新梢长到20cm,进行第1次疏芽;当新梢长到30cm时,进行第2次疏芽。每拳留2~3根健壮枝条;剪梢、整枝、修拳,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进行,剪去枝条长度的25%~30%的顶梢,剪梢后桑条平均条长不低于1.2~1.3m。在冬季桑树休眠期,将桑树上的死拳、枯桩、病虫枝、细小不良枝条等修去。修剪下来的死拳、枯桩、解束的绳子都应带出桑园,集中烧毁。
病害防治要加强检疫,不从疫区购苗;选种抗病品种;挖除病株;加强水肥管理;采用人工和药剂防治相结合。
害虫春季人工防治,桑芽萌发时及时捕捉桑尺蠖等幼虫;清晨露水未干时打落捕杀叶虫类及金龟子;傍晚用灯光诱杀害虫;春季摘芯防治桑瘿蚊。药剂防治,3月中下旬发芽前喷药1次;夏伐后及时进行白拳治虫,7d内防治完毕;晚秋蚕结束后及时进行农药封园。冬季进行翻耕、剪梢、整枝、修拳、除草,并清理出园及时烧毁。
参考文献
[1]王德河.山区蚕桑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