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7-06-20黄夏秀

教师·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计算方法

黄夏秀

摘 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口算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 ,发展学生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口算能力;一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计算方法

数的运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口算能培養学生的计算技巧,可以让学生更正确、迅速地运算。

下面结合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让学生有效操作,理解算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指出,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创设情境,图书馆里有《童话世界》28本,《动物世界》4本,《海底世界》9本,《科幻世界》8本。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提问并列式:

28+4=? 28+9=?9+8=?

第三个问题已学过,可直接解答。前两个问题算式计算,要求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算一算。摆完后让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4+8=12,再算20+12=32;也可以先算28+2=30,再算30+2=32。

师:看着小棒和同桌说说刚才这两种方法是怎么算的。二十多加4得数是三十多,28+9得数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会自觉地再次借助小棒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安排两题练习。如此,让学生把算式和动手操作活动相对照,数形结合,并在操作中由形象直观的具体思考逐步过渡到数的抽象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二、体现算法多样化,提倡算法优化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在运算教学中要提倡算法多样化。此外,还要提高运算的准确率与速度。因此,算法必须优化,学生只有懂得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方法,才能体会到数学的简洁美,从而学会择优而用。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本节课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用课件出示两盒牛奶,其中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再出示黑板上9个红五星和6个黄五星,还有一组是9个红苹果和4个青苹果;让学生说说图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5=,9+6=,9+4=”三个算式,我提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这三个算式里都有9。”这时我板书课题:9加几。

这样就能让学生意识到这节课不是只解决“9+5”这一个算式的问题,而是要解决“9加几”这一类的问题。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9+5=”,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得数是14,这是因为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有差距,有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把2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会了(当然并不明白算理)。我们一年级老师的教学重点就在算理的教学。所以我提出:“用小棒代替牛奶摆一摆,边摆边想,怎样摆能一下子看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从5根中拿出1根?让学生明白“因为9加1等于10,10加几好算”。 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一定要从5根中拿出1根给9根凑成10根吗?”这时有学生回答:“也可以从9根中拿出5根和5根凑成10根。”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明白了凑十法的方法和凑十法的优势。

用摆小棒的方法解决9+6、9+4的得数。摆完后同桌交流一下摆小棒的方法,怎样摆能一下子看出得数。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摆小棒两种摆法的优劣。让学生获得自己的数学体验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有责任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合理引导,适时抽象,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三、加强口算练习

(1) 持之以恒,坚持天天练。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加、减法”时,我坚持做到课前2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速算、抢答、听算等形式强化训练。这样做会使喧闹的教室立刻安静,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从而提高口算的效果;同时也是组织课堂的一种手段。

(2)多种形式练习,激发口算兴趣。单纯的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只是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速算、听算等形式,采用的教具、学具可以是固定或活动的口算计算板、口算题卡、口算表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新鲜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多种思路。另外,还可以运用竞赛和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使学生“乐算”。

例如,教学中坚持进行每月口算、速算的竞赛,竞赛的题型可以多样性,如:①看谁算得快:3+9= ,8+7= ;②你会填吗?( )+4=11,5+( )=13,3=( )-4,6=12-( );③比比谁最棒:15( )3+8,7+5( )5+7,14-8( )6,等等。通过这不同的形式进行竞赛,从竞赛中了解学生对近期学习内容的巩固,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计算的优化方法。

四、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关键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与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关系密切。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呢?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

(2)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计算时做到三核对,一是题抄完后要与原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核对,做到一字不差;二是列完竖式后,要把竖式中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做到上下一致;三是抄完得数要把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做到万无一失。这样学生就每步必验算,及时检验,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正确。

总之,在今后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在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晓雯.浅谈小学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刊),2014(5).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计算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防治结合 消灭错别字
随机振动试验包络计算方法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一种伺服机构刚度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