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高职护生职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及其培养对策

2017-06-20李赢

教师·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男护生心理品质护生

李赢

职业心理素质是人在从事职业活动中起作用的心理品质,是人的一般心理素质在特殊职业领域内的应用和体现[1],是从业活动必备的心理因素的总和[2]。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生理条件基础上,受护士职业角色化环境影响(教育、实践和适应环境),逐渐内化成的适应护理职业的比较稳定的、衍生的、效能的综合心理品质,是护士职业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对护生以未来护理类职业为导向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其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减少职业适应期心理问题的发生、降低离职率及降低非本专业对口就业率至关重要。笔者在应用《护理人员心理素质量表(MQIN)》对长沙某医卫类高职学校护理专业在校学生进行施测后,经数据分析,发现一些特点可用于指导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

一、在校高职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

在校高职护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之间,处于认知、情感、行为成长的关键期。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包括不同的成长背景在职业心理素质的构成与倾向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有必要对他们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做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对策,方能在高职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上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MQIN统计结果表明:①不同年级的在校高职护生在职业道德和稳定情绪层面上存在差异,一年级的学生好于二年级;②男生与女生相比,男生在调控力、果断力、自我意识层面上优于女生,而在职业道德、善良爱心、自律性层面上,女生优于男生;③亲人朋友中有人支持其从事护理专业的护生在自我意识、观察力、职业道德、善良爱心、身心协调、自律性、人际交往乃至整体职业心理素质层面均优于没有亲人朋友支持的护生,但从调查结果看在校高职护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均有来自亲人朋友对其专业的支持,没有支持者占少数,仅占全部参与调查对象的3.3%;④曾在医院见习或实习的经历对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的影响没有预期的明显,仅在果断力层面上有差异,有过见习或实习经历的护生优于没有该经历的护生。

二、基于差异提出的培养策略

首先,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应贯穿高职护生整个在校过程。大部分高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将学生品格培养类公共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则着重安排专业课。我们认为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持续性的影响方可帮助其完成内化。可借鉴心理健康等公共课引入团体训练的形式[3],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提升自我意识,同时亦可在二年级的专业课课堂教育中将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帮助护生在学习、生活中内化提升。

其次,以往对护生的教育培养的模式通常是基于女护生的素质特点而提出来的,而男护生近年来招生人数持续增多,因此,学校教育应思考并探索对男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方式,例如,引导男护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灌输正确的价值观,着重男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等。

再次,来自城市的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水平优于来自农村及县镇的护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水平的现状与我们过去对生源的认知有差异,需要调整。以往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教师们常感受到来自小地方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4]、更勤奋、吃苦耐劳且敬业奉献。但从研究中发现,现在的护生群体中,来自小地方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护生不但没有比来自城市的护生表现得优秀,反而与来自城市的护生相比存在某些需給予更多关注的方面,亟需针对性的帮助,比如,帮助其提升自我意识,学会调控情绪的能力以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护生若拥有较好的社会支持,对其专业的接纳、认同及个人心理品质保持较高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缺少社会支持的护生来说,学校需要承担起对该部分学生的有效社会支持的职责。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及早发现需求,并能够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连接,从而给予学生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建松.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缺陷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5.

[2]张大均,余 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2):1-7.

[3]赖 青,李 赢,方 敏.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9):1388-1390.

[4]邹利霞.家庭环境对护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0.

(作者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心理教研室)

猜你喜欢

男护生心理品质护生
男护生在妇科实习期间的应对及带教技巧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我院在校男护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不同学历男护生专业认同调查研究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高职专科学校男护生专业困惑及对策——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