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贮前处理技术
2017-06-20薛文武
薛文武
1 贮藏设施处理
在马铃薯收获之前,需要对马铃薯贮藏设施做以下工作:
1.1清杂。在马铃薯贮藏前一个月要将库(窖)内杂物、垃圾清理干净,彻底清扫库(窖)内卫生环境。
1.2制湿。西北地区比较干燥,在马铃薯贮藏前三周时间,用水浇窖,严格控制用水量,浇水深度不超过5cm,相对湿度控制在85~93%之间。
1.3通气。在马铃薯入窖前10~15天要将贮藏窖的门、窗、通风孔全部打开,充分通风换气。
1.4控温。在马铃薯入窖时,通过启闭窖门和利用昼夜温度与窖内温差进行强制通风,将贮藏窖温度调至适宜贮藏的温度。
1.5消毒。在马铃薯贮前2周左右,将窖内清扫干净,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药剂和方法较多,可选择如下其一:
1.5.1用点燃的硫磺粉(8~12g/m3)进行熏蒸;
1.5.2每立方米用4g高锰酸钾+6g甲醛进行熏蒸。使用时先将高锰酸钾置于容器中,然后倒入甲醛溶液,即可产生消毒气体;
1.5.3用百菌清烟剂、过氧乙酸或二氧化氯进行熏蒸(按药剂说明使用);
1.5.4种薯可用瑞毒霉、多菌灵、百菌清、杀毒矾、甲霜灵锰锌均匀喷洒窖壁四周,并用石灰水喷洒地面;
1.5.5用2~4%的福尔马林50倍液均匀喷洒窖壁四周;
消毒液喷洒要均匀,不留死角,消毒或熏蒸后密封2天,然后打开窖门和通气孔通风2天以上再贮藏薯块。
2 马铃薯预处理
2.1挑拣与分级
挑拣就是剔除病、烂、伤薯等不合格薯,严防病、烂、伤薯混入合格薯中,引起贮藏后腐烂,且导致病害传播,造成烂窖。若要使贮藏期间薯块的腐烂减少,入窖前必须仔细挑拣。马铃薯贮藏前必须做到“六不要”,即薯块带病不要,带泥不要,有损伤不要,有裂皮不要,发青不要,受冻不要。
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不同用途以及马铃薯分级标准要求,对收获后的马铃薯要进行分级处理,分级标准见本章的第二节“质量要求”。一是可以提高马铃薯的经济效益,二是便于区分、贮藏和运输。马铃薯大小不同,对病害侵染的抵抗力不同,通过分级,把不同级别的马铃薯分开贮存,便可减轻病害的传播。
2.2预贮和预冷
马铃薯收获后,还未充分成熟,薯块的表皮尚未充分木栓化而增厚,收获时的创伤尚未完全愈合,新收获的薯块、伤薯呼吸强度还非常旺盛,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多余的水分尚未散失,致使薯块湿度大、温度高,如立即入窖贮藏,薯块散发出的热量会使薯堆发热,易发生病害造成烂薯。因此新收获的马铃薯必须进行预贮。
2.2.1预贮目的:一是为了促进薯块伤口的愈合,加速其木栓层的形成,提高薯块的耐贮性和抗病菌能力。二是为了迅速除去薯塊表面的田间带热和呼吸热,冷却到适宜贮藏的低温状态。
2.2.2预贮方法:一是窖外预贮。将挑拣合格的马铃薯置于阴凉、通风的场所或大棚里堆放贮藏,薯堆不宜太厚,一般在0.5m左右,宽不超过2m,上面应用苇席或草帘遮光。预贮的适宜温度为10~18℃,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之间,预贮时间一般为5~7天,可根据空气的干燥程度适当调整预贮时间。夏收马铃薯正遇七、八月份高温,如果没有恒温贮藏库,一般无法达到上述预贮温度,夏收后可先摊放在避光通风处2~4天,然后再入窖堆放或装袋贮藏;二是窖内预贮。在通风良好、具有强制通风系统的贮藏设施内,采用袋装、散贮、箱装等方法,装好马铃薯后,每天坚持在外界较低气温条件下(夜间)进行一定时间的通风,通风时间视贮藏量确定,贮藏量大,通风时间长,设施设计通风量大,通风时间就短。一般通风时间在20~30天。使薯皮充分木栓化,便于马铃薯的耐贮,最大限度初去薯垛(堆)多余的水分、散失马铃薯呼吸热、并逐步降低薯块温度至适宜温度。
(作者单位:125300辽宁省建昌县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