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7-06-20黄海燕
黄海燕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但在教学中存在字文脱节、训练机械、理解僵化等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可采用随文识字、趣味辨字、追本溯源、归类识记等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优化;识字;策略;提高;学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意见: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然而,回看我们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总有一些问题让我们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一、拔剑四顾心茫然——存在问题
1.字文脱节
在平时的听课中,部分语文老师在识字教学时都习惯就字讲字,没有将对字的学习放到文本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缺少识字教学的美感,也让识字教学变得索然无味。
2.训练机械
祖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形体美,不同的汉字因为结构不同,体现的美感也不一样,如“街”就是左中右相等,“刚”是左宽右窄等。我们小部分老师忽视了这样的区别,也未能引导孩子去甄别,即使一节课遇到多个汉字,也只是通过机械地讲解、重复来帮助孩子形成定势。
3.理解僵化
在理解词义环节上,我们个别老师通过简单地问答式让孩子强行理解词义,如在帮助孩子理解“飞舞”时,老师直接问“‘飞舞什么意思?”这样的理解缺少艺术感,显得比较僵化。
二、长风破浪会有时——优化策略
1.随文识字
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一定要从课文中导出所要认的字,随文正音,随文体会。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笔者会根据课文内容随机地抽出孩子们读得不准或读得不正确的音节进行纠正,先强调读准单个字,再强调读准单个词,最后放到文中读。比如在执教《小动物过冬》一课时,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刮”字,课件出示秋风吹落的视频动画,让孩子们体会这个字——“秋风的力气是那么大,把树叶都从大树上刮下来了。呼呼的西北风吹在脸上,你有什么感觉呢?”“吹在我们脸上就像刀刮一样,所以,刮是立刀旁。”这样就能紧紧抓住课文所营造的语言环境去引导孩子们,显得更加的生动。
2.趣味辨字
在小学阶段的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学段目标”中强调:要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善于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组织多种识字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帮助他们更加主动、更加扎实地掌握汉字。
(1)编儿歌
在识字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能够真正走进孩子心灵深处的识字方法,遇到形近字,我鼓励孩子们去编顺口溜、编儿歌,比在识记“青”字的形近字时,我编成了这样的儿歌与同学分享:天气晴,草儿青,河水清,蜻蜓飞,我们心情美,小朋友们,快快来,请让我们跳一支欢乐的舞蹈吧!这样“青”字的形近字儿歌将会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甚至一代代地传下去。
(2)引联想
我还带领孩子们画生字,比如在教学“爱”字时,我在黑板的左边写一个大大的“爱”字,根据孩子们对“爱”的理解,在黑板的右边边讲边画:“爱”字上的一撇代表藍天,两点一撇代表一家三口人,一点一横钩代表房子,“友”字代表友好相处,这样一家三口人过着互爱有加的幸福生活。我把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变成了生动的画面,收到了良好的识字效果。
(3)变笔画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常常遇到独体字,特别是刚刚入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只认识几十个简单的独体字。为了让孩子们乐于识字,我让孩子们给“日”字加一笔,看可以变成什么字,这时课堂上便呈现出激烈讨论的场面,我知道我想要的效果达到了。
(4)讲故事
笔者还常用故事法来引导学生识字,让学生知道“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例如在教学茶叶的“茶”字时,我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天,李白去访友,行至山脚,天热口渴,他抬头看见山上有座寺庙,于是灵机一动,戴上草帽,穿上木鞋,去敲寺院的门。开门的和尚问李白要什么,李白笑而不答,只是从头到脚指自己身上的装束,和尚心领神会,给李白端来了一杯香甜可口的上等好茶!”故事讲到这儿,孩子们的神发亮,你一言,我一语,给出了缘由:“李白头上戴了个草帽,这个字就应该是个草字头!”“李白代表人字形!”“他的脚上穿个木鞋,这个字下面就一定是个木字,组合到一起,就是个“茶”字!”
这时,有个孩子举手并大声地说道:“老师,您说得不对!您说‘茶字下面是个‘木字,可我发现‘茶字下面的‘木字是带钩的!”
在学习《小动物过冬》中“商”时,问孩子们:“你们看,‘商的里面有一个口,意思是说话,一个人能不能商量呀?得几个人在一起才能商量,所以商的上面还有一个‘八字。”“‘商在田字格中怎样写才漂亮呢?”“横笔平又长,点撇居中央,同字框稳稳住下方,八张嘴巴在说话。”
(5)追本溯源
在学习三年级《花瓣飘香》一文中的“摘”字时,很多同学会将右边写成“商量”的“商”。为了帮助学生准确识记“摘”字,笔者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追本溯源”这一环节,在字源网中找到了“摘”字的演变过程。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摘”字右边同字框中的横表示植物的叶子,竖表示植物的茎干,口表示植物的果实。这样一来,孩子对这个字有了形象的认识,就不容易写错了。
在学习《剪枝的学问》一课中的“舞”字时,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在观察“舞”字的演变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甲骨文的“舞”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两根牛尾加上两条腿,所以“舞”字中间有四竖。对“舞”字的造字方法了解之后,孩子们再写“舞”字时就不会随意地多写几竖了。《小动物过冬》一文中,对“暖”字的教学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教学一些难写、容易混淆的字时,可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诠释汉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现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同时通过形象地形体分析,具体地解释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
(6)归类识记
教材中,一年级下学期就已经出现熟字带新字的归类识字方法。在《花瓣飘香》一文进行识字教学时,我将“惶”“恐”“惹”“懂”放在一起教学,将“拿”“措”“捧”“摘”放在一起教学。让孩子们找出这些字的共同点,再推测他们的意思。孩子们一下子发现,第一组字不是有心字底就是有竖心旁,它们的意思与心情或心理有关;第二组字都有“手”,字义肯定都与手有关。这样的归类识记,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教给了孩子识字的另一种方法,孩子的识字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可谓事半功倍。
归类后的字在书写前一定要先观察,观察这一类字有什么异同,每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再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
字可归类,词也同样可以。《小动物过冬》一文中,我们可以用“给词语找朋友”的方法,找出同一课中的同义词。课堂上老师可以这样说:“我们来玩一个词语捉迷藏的游戏,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两个和‘第二年意思差不多的词,你能找到吗?” 孩子们找到了“明年”和“来年”,同时说明孩子们已懂得了“来年”的意思。
在理解词义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笔者让孩子从课文中给它找好朋友。孩子们找到了文中的“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这样一下子就帮助他们懂得了“色彩斑斕”的意思。
(7)严格书写
唱书:这一形式可能有的老师已不再采用,但我坚持使用唱书这一环节,尤其对笔画比较复杂、笔顺容易写错的字。边说笔顺、笔画、名称边,既空的这种唱书形式,既使学生生动地掌握了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又进一步强化了识记。
规范:充分利用写字书,先描后写,依法导写,要做到姿势不对不动笔,观察不细不动笔;要强调字的笔画书写和结构摆布,充分利用好课堂十分钟的练字时间,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展评:每个学生都有渴望受到关注、受到表扬的心理,所以当学生写完字之后一定要对其作品进行展评,起初是我展评,哪个学生写得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时间久了,学生们就可以互评、自评,评完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再写一个字,如此一来,不但加强了学生的识记,也使得学生的字越写越美观。
识字、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更是小学语文学习的敲门砖。我们必须正视教学对象的特点,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他们识字、写字的学力,为以后更好地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