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塔区发展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农业的思考

2017-06-20普海莲汤燕萍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耕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普海莲++汤燕萍

摘 要:农耕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从灵秀居委会发展农耕文化,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为红塔区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农耕文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

一、引言

灵秀村委会地处玉溪市红塔区东南部,距中心城区仅6公里,是红塔区凤凰路街道唯一的一个山区彝族聚居村委会,境内有誉满滇中的"一山一寺一库",即红塔山、灵照寺和大红坡水库。全村辖上灵秀、下灵秀、哨河、小三家等四个自然村,整个村庄处在青山环绕、绿水相映的自然美景中,山灵水秀,人文和谐。以灵秀村为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使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打造灵秀乡村特色经典旅游是今后红塔区一二三产业整合發展的路子。

二、灵秀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1.休闲农庄

灵秀灵秀地理位置优越,环山抱水,风光旖旎,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是会务培训、聚会休闲,徒步爬山的最佳选择地,灵秀现有规模不等的休闲山庄20余家,建筑风格以青砖绿瓦,木质廊桥云南民居庭院为主,集会务、培训、住宿、餐饮、健身、K歌、垂钓、种植养殖、农事体验、拓展训练、激光镭战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灵秀各家山庄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健康”的三大主题,以田间果蔬、林下家禽、塘中生鲜、山中菌、烤全羊等原汁原味的食材,带给游客返璞归真的农家味道。

2.农耕体验

红塔区灵秀哨河村,2015年通过流转土地32亩,开展稻鱼种养农耕文化示范基地。引进云南中天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采用旅游公司运作的方式,以稻鱼种养为基础,增加农耕文化等趣味活动,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以灵秀农家乐、哨河自然森林资源和田园风光为载体,发展休闲度假、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彝族乡村手工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从物质向精神文化功能的拓展。开展稻田捉鱼、稻田捉鸭、稻田拔河、新米节等活动10余次,半年就实现旅游收入50多万元,生态稻米收入10多万元,扣除地租、鱼凼建设费、旅游成本等费用后,净效益30多万元,亩收入达1万。经济效益比常规水稻种植亩增加净效益0.9万元。

3.果园采摘

灵秀种植樱桃面积266亩,近几年开展果园采摘活动主要集中在樱桃果园中,樱桃成熟季吸引了大量周边前来观光采摘。果园采摘活动带动了新子游,家庭游,聚会等休闲活动,让广大游客在享受采摘乐趣的同时,进行了户外身体锻炼,还能享受休闲农庄的美食盛宴。

三、休闲农业发展的原则

1.结合自然资源,突出当地特色

灵秀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天然大氧吧。境内有大红坡水库、胜利水库、坝,山水相宜,美景如画。

2.丰富民俗文化元素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孕育了不同特质的民俗风情习惯,灵秀彝族聚居,彝族文化在这里演绎得非常浓郁,通过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充分挖掘乡土特色,表达民俗文化元素,吸引游客。

3.体验参与的模式

体验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概念开在经济领域里被频频提及时,人们渐渐不满足于那种走马观花似的简单的观光型旅游产品,而是希望在旅游产品中增加文化内涵、提高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因此,“农耕文化体验”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逐渐应运而生,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亮点。

4.灵秀休闲农耕文化的基础

(1)农业资源丰富。灵秀村委会国土面积15288亩,海拔1280米,年平均气温15℃,适合种植水稻、包谷、小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418亩,林地12396亩,人均耕地0.85亩,共有经济林果地1100亩。森林资源丰富,共有住户442户,总人口1666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666人,劳动力1012人,全村农民收入以养、种收入为主,主要是:以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为中心,发展新型农家乐和精品果园,并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走以观光、休闲、娱乐、饮食服务为特点的农耕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2)文化底蕴浓郁。彝汉杂居的文化元素给灵秀带来了 “灵气”,传统的火把节,近几年举办的樱桃节,吸引了城市游客,如上灵秀的彝族墙画,下灵秀的陈公祠,小三家村的灵照寺等,打出了灵秀的乡村旅游的民族文化牌。

(3)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向社会发布。今年一号文件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增值服务为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开辟农民增收创建了新的途径。这就是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所倡导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调顺产业体系,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促进农村农业的三产深度融合。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绿色玉溪。为农耕文化体验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5.农耕文化休闲农业发展思路

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以灵秀农家乐、哨河自然森林资源和田园风光为载体,发展休闲度假、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彝族乡村手工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从物质向精神文化功能的拓展。

(1)举办开渔节,农耕文化体验稻花摸鱼之趣。按照种养循环经济的原理,开展稻鱼种养农耕文化示范点的基础上,可采用旅游公司运作的方式,以稻鱼种养为基础,增加农耕文化等趣味活动,稻花摸鱼体验活动可在水稻生育期间和收割后(谷茬鱼)举办,开展针对青少年的课余活动。时间可选择每周双休日。

(2)举办荷花节,农耕文化体验赏荷之乐。按照种养循环经济的原理,开展莲鱼种养农耕文化示范点的基础上,可采用旅游公司运作的方式,以莲鱼种养为基础,增加农耕文化等趣味活动,莲藕品种选择观赏藕香莲品种,可在荷藕开花期长期举办荷花节。消河村山清水秀,栽种荷花作主要景点,形成一副鹅鸭穿塘游,白鹭荷上飞,蜻蜓立荷尖,蛙呜荷叶面天然的生态图景,把科学和艺术充分结合了起来,开展针对摄影爱好者的荷花节,体验赏荷之乐。

(3)举办樱花节,农耕文化体验春游之美。春风三月,绯红宛委,适宜野外踏青春游活动,在上灵秀种植樱桃266亩,每年2-3月举办樱花节,让游客感受樱花芬芳神韵,游客可自驾游,徒步游,自行车游。同时带动了村内餐饮业的商机。

(4)举办新米节,农耕文化体验收割劳动之美。走进田间收割水稻,让孩子们在割稻、捆稻谷、运送稻草、打稻及拾稻穗的劳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从秧苗的插种到拔节、开花、抽穗、成熟、收割整个过程孩子们都亲身参与,让孩子们从形象具体的感知中获得了有关大米从哪里来的常识,后续可举办新米节,青少年可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5)举办火把节,民族文化体验之活动美。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各村各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去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借助火把节,灵秀在每年火把节期间,村内农家乐休闲山庄都会推出别具特色的节庆活动,亮出了最美风景和最弦民族风情,聚商气,集人气,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无限的魅力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拉动了经济发展。

四、结语

红塔区休闲农业,以农耕文化体验、农家乐、森林旅游、山地运动和乡村农家美食等等作为主打内容。融入民族、时代的乡村风格。以凤凰街道灵秀为例,结合区域内的优势文化,提炼特色人文历史文化因素,结合当地农林特色,建成独树一帜的乡村旅游文化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翔.云南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Vol.4.No.5.2010:1-3.

[2]金璟.李永全.云南传统农耕文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林科技. Vol.3.No.3.2013:153-154.

作者簡介:普海莲(1982-9),女,单位:玉溪市红塔区产业办,职称: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产业化。

汤燕萍,高级农艺师。

猜你喜欢

农耕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