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股市崩盘记

2017-06-20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招商局钱庄轮船

江寒秋

全民投机的时代,无论楼市股市,其价格的波动均会牵动国人的敏感神经。国人炒楼炒股之习气,实则可以追溯至百余年前。19世纪末中国的楼市股市一度繁荣,但1883年爆发的金融风暴,却使得股市楼市同时陷于崩盘。

1883年以前的中国股票市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躺着也能赚钱”的市场,各类股票涨幅惊人。在危机爆发以前,炒股一度被人认为是只赚不赔的生意。可是,随着一场不期而至的金融风暴席卷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这场全民的财富春秋大梦很快随之坍塌,社会财富重新洗牌。

赌徒心理

近代上海的股市在1882年站上高点,这让中国的近代股份公司时来运转。从是年开始,上海股票市场的投机风气也随之盛行。据记载,当时的上海“股份公司”林立,除了著名的官办企业轮船招商局之外,股市中以各类经营采矿冶炼的矿局尤多,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鹤峰铜矿、施宜铜矿、承德三山银矿、顺德铜矿、长乐铜矿、金州煤矿、池州煤矿等等。

1883年出版的《申报》曾有文章指出:上海股票交易熱潮“始于前年,而最盛乃在去岁”。由于当时市场上存有大量货币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热钱窜进了火热的股市。然而,市面上的资金选择投资这些官办企业和矿业公司的股票,根本就不是出于理性的市场分析,而基本上都属于盲目追涨的“傻钱效应”。股民们买股票从不看什么大盘分析,大部分是靠道听途说,人人都一心想着在股票市场捞一笔“快钱”。

当时《申报》记载时人的炒股心态说,“买股本意,不在兴工之后,日新月盛,与股诸君,得分红账之盈余。其心仅欲股价徒涨,取利目前。或卖出此股,转以贱价收入他股,再待其涨而已”。

股市也出现了最后的“繁荣”。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在1882年的大牛市中,招商局的股价单价最高涨到280两左右,这比起1876年只有40两左右的股价,上涨了好几倍。不单是招商局,我们查看一下当时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资料,会发现股价都在1882年期间上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虚假繁荣

官办企业股价的暴涨,使上海股市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但这个现象实际上并不意味着经济状况非常好。相反,各种隐忧依旧存在,随时可能威胁到经济的景气,甚至可能会刺破泡沫。

在股市呈现繁荣的前几年,实体经济的信号其实已经不妙。根据海关的数据,自从1877年以来,中国经济便已呈现长期入超,进口大于出口。这意味着货币对外流出,国内市场上货币减少,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流动性不足”。加上当时国内因为饥荒等等原因造成购买力下降、市场萎缩,整个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实际上并不见佳。

换言之,股市的“繁荣”有虚假成分,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经济的基本面。当时的上海金融市场,报纸上刊登的股票信息均无法真实披露股份公司的经营情况。虽然《申报》等报纸多刊登招股广告并且每日披露股价,但却甚少有真实披露公司经营业绩、经营业务、账目盈亏等讯息的管道。学者刘广京在一篇文章中还提出怀疑:就连公开刊登于报纸上,供投资者阅读的《招商局账略》记载的公司盈利情况,也很可能是依靠非法修改账目而来的。

但在这种虚假繁荣的刺激下,上海的钱庄等金融机构为了短期利益,亦开始大规模放贷,抵押物多为钱庄的庄票和股票,且放款标准非常宽松。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已逐步显现。正是由于股市吸纳了大量流动资金以及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再加上经济基本面缺乏支撑,上海银根渐紧,最后终于造成一波股价大跌。

1882年底,上海的各钱庄迫于压力提前结账,造成持有股票的商人和钱庄不得不售股还款。于是股票开始跌价,到1883年年中以后尤其猛烈。而股票一跌,用股票作抵押的钱庄贷款就更加无法收回本利,于是准备金本来就不足的钱庄纷纷出现周转困难,股市和债市双双崩溃,形成恶性循环。

《申报》当时的记录说:“去年买卖股份之旺,几于举国若狂,乃不及一年而情弊显露,股票万千直如废纸”。1883年,上海南北市78家钱庄因金融风暴倒闭的就有68家。与此同时,股价在该年下半年开始又快速下跌,尤其到11月以后,钱庄还款压力陡增,股价也一跌再跌。

我们以轮船招商局和受招商局直接投资的开平矿务局的股价为例,两家公司的股票价格都在1882年底开始了跳水。如果再放宽视野,观察其他公司股价,不难发现在1883年之前和之后,许多公司的股价都下跌到最高点时的一半,例如鹤峰铜矿、承平银矿等股价甚至下跌到原价的十分之一。谁在当时买到这些公司的股票,谁就算是倒了血霉。

大户亦不能幸免

这场大股灾让散户遭了殃,不过,当时的投资大户就能全身而退吗?实际上,即使是当时的著名土豪,也因为金融泡沫的崩盘而元气大伤。

在轮船招商局股票上市期间,具有洋行买办背景的唐廷枢和徐润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和会办。这两人在商界有很高的威望和知名度,因此人们往往会直接受到二人的影响而认购招商局的相关股票。据记载,当时“承众商见信,凡有往来,如取如携,毫无难色”。可见投资购股的人们对唐、徐二人非常信赖。

轮船招商局的经营业绩在1882年前后实际上并不差,但是唐廷枢和徐润的个人投资当中,除了投资于轮船招商局自身,也有很大的资金量被投资于当时普遍看好、在1883年却出现股价崩溃的矿业公司。这种投资布局,为后来两人的损失埋下隐患。

金融风潮发生以前,唐廷枢本人投资甚巨。他在1877年便投资开平煤矿30万两,此后,他又与朋友投资热河承平银矿、平泉煤矿、安徽黄池煤矿等等。在唐廷枢所投资的公司中,股价下跌最剧烈的一家,在3年内下跌到最高价的约1/15。唐本人也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招商局另一位负责人徐润更是深陷投机的泥潭中。据统计,他以购买股票的形式在中国近代企业中共投资约127万两,除了轮船招商局外,还包括六家矿厂、一家缫丝厂、一家玻璃厂、一家保险公司,并且他还是八家当铺的合伙人。

更重要的是,徐润不仅是股票投资大户,更是当时的大地主,他在上海投资的土地房产总金额非常庞大。据统计,1883年徐润的总资产达到385万两之多,其中房地产就占了一大半。

当时,有二十多家钱庄接受了徐润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给徐润,总数计200万两。在金融风潮爆发期间,这二十多家钱庄出现流动性紧缺,于是一起去找徐润商量,要他出钱疏困。当时徐润手中现金也不够,不得已之下,只好贱卖持有的房地产。在整个市场都是房多钱少的情形下,房产价格也随之暴跌。这件事情,令徐润的财富大受折损。

检讨晚清股市崩盘的原因,还在于整个金融体系的不规范,股市、债市操作中存在着种种违规行为和欺骗作假。利益驱使之下,人们将金融玩转于股掌间,却毫不在意当时的实体经济根本支撑不起这过于庞大的金钱游戏。

猜你喜欢

招商局钱庄轮船
招商局金陵鼎衡船舶(扬州)有限公司
轮船
주간지 편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