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之美
——优美与壮美》 教学设计

2017-06-20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肖眉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2期
关键词:壮美本课音乐作品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肖眉雅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

威尔第歌剧《阿依达》选曲《大进行曲》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高中生经过小学及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已积累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音乐也有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高中生有积极追求美的意愿,他们热爱音乐,希望参与音乐,对构成音乐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体验有强烈的愿望。因此,本课程依据高中生这些心理特征设计系列音乐活动,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感知获取音乐美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法:

本课将运用讲授、情景、聆听体验、律动、探究比较、知识归纳等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手段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学法:

(一)体验比较法

通过体验感知、比较、鉴别音乐之优美与壮美的不同情绪。

(二)知识探究与归纳法

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构成音乐美音乐要素的探究分析,归纳优美与壮美在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上的不同特点,掌握构成音乐美的基本常识。

(三)资料收集法

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学习内容,课前收集文字资料、乐谱资料、音响资料、音像等资料等进行交流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应“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和“了解音乐艺术的特征”。根据高中生善于思考的特点,本课程设计力求在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激励和引导学生对未知问题进行主动分析、思考与探究;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音乐的旋律、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是构成并决定音乐作品产生不同情感和情绪的重要因素;在体验、感知、分析、归纳知识的学习过程,探究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最终把握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和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见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本课学习后获得的有关音乐美的相关知识以及自己对音乐美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参与鉴赏活动。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等音乐活动,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通过鉴赏活动,体验美感、丰富情感。

2.学生能够通过体验、探究、比较等音乐活动及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美及音乐情绪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

3.在鉴赏和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具有构成音乐美(优美与壮美)的一般常识;能用自己的语言对音乐之优美与壮美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

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了解构成音乐美“优美与壮美”的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准确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播放肖邦的《夜曲》片段,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音乐之美——优美与壮美”。

二、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之优美

1.第一次播放音乐,初步聆听感受《彩云追月》全曲。

2.学唱第一部分主题音乐

3.播放音乐片段:选用第一部分主题音乐,设计肢体律动感知音乐旋律的起伏。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构成音乐之优美的音乐要素,教师先后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旋律、力度、速度、节奏、音色)上分析《彩云追月》,带领学生探究认知音乐之优美。

5.板书:在与学生的探讨中,板书列出构成音乐之优美的音乐要素。

三、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之壮美

1.播放《大进行曲》全曲,老师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聆听。

2.学唱《大进行曲》第一主题音乐。

3.播放第一主题音乐:选用第一主题音乐,设计肢体律动感知音乐情绪。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构成音乐之壮美的音乐要素,教师先后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分析形成音乐之壮美的因素是哪些。

5.板书:根据学生的分析探讨,板书列出构成音乐之壮美的音乐要素。

6.将《大进行曲》与《彩云追月》进行比较,在音乐要素上引导学生分析

四、归纳比较

从音乐旋律、速度、力度、节奏方面对比总结优美音乐与壮美音乐各自的风格特点

五、听赏辨析,进一步体验和表现音乐美

1.播放四个不同情绪、不同美感的乐段

2.区别出处优美与壮美的音乐,

3.同学分为两组:一组表现优美,一组表现壮美。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优美和壮美情绪

六、总结

引导学生从音乐本体的视角来研究音乐美:音乐之美无论“优美”还是“壮美”都是由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构成。在音乐美的范畴中,除了优美和壮美,我们还将通过学习其它音乐作品去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美。

猜你喜欢

壮美本课音乐作品
壮美广西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壮美的城市景观
壮美篇章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