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成长
2017-06-20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柴桑小学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柴桑小学 张 燕
在一节课中,教师的评价虽然重要,但是单一。如果仅仅采用教师对学生的量规评价,是无法激励学生做为课堂主人的自我意思的,学生就不会自主探索课程,不会主动探寻进一步提升的方向。同时,教师评价也只是教师个人的意见,难以避免多少会有教师的主观。往往这样下来,学生之间无法学到其他人的优点,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哪里进一步完善,更无法促使学生发展其内在驱动力以提高学习成效。所以我觉得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价方法,是信息技术老师在突破重难点之后课堂中最需要考虑的地方。
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是在学习中,在评价中也要让学生成为主导者。所以,针对学生不能进行自主评价这个问题,我事先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示意图,对学生的作品在完成度、作品内容、作品的结构、作品的美观和作品的创新意识让全班的学生进行评价,按照“★”号量化,其中4颗以上“★”为优秀,3颗“★”为良好,2颗“★”为一般,1颗“★”为还需努力。
此图为我的评价示意图:
学生作品达到每一个要求则为他加一颗星,没达到则不加。评完之后,再请同学从这五个方面说出他的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用这个量表大部分同学都能给予正确的评价。但是这依然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寻求方法并注重过程。于是我又做了一个量规评价表,对任务完成的环节也进行评价,包括作品的收集、知识的掌握程度、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作品的创新方面。让学生们通过看别人的作品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对自己,对其他组的作品,互相进行评价。
此图为基于过程的量规评价表:
然后然每个组集齐意见由组长提出本组对其他组的意见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评价的意识,由老师引导到自主进行评价的转变。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己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提升自我,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有机结合,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鉴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了作品成功的体验。
这样一堂信息技术课在结尾的地方也能上的有声有色,学生的积极性在最后被极大的提高,在完成作品并得到了大家的评价后,同学们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并增强了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
这些量表适合认知水平较低的中低年级,但是对于高年级,一则他们完成一个作品需要几个知识点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二则高年级的学生更注重情感的体验,上述两种基于结果或基于过程的评价都不足以激励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我针对高年级的学生也制定了特殊的量规评价表。高年级的每一节课都会制订一个大的任务,并分割成若干小任务逐步完成。例如,我在让学生学习PPT,利用PPT制作一个海报的时候,需要学生掌握素材的收集,图片的插入和美化,艺术字的插入和美化。PPT板式的设计等。结合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量规评价”。
情感与价值自评互评
所展示的作品或成果是否能激发出公民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能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者代表着其他不同的意义。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加工,能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生活之中,该成果具有易接受性和易于推广性。能够适用于什么方面作品具有独特的创新性,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已有的事物,而是具有自己特征。其特点在哪里?过程与方法自评互评该作品是小组一起确立并努力去实现的,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自己的行为和作品。是否共同完成任务,每个学生分工是什么?能综合地运用哪些工具、手段和媒体进行作品的制作,你们最得意的制作方面是哪些地方?知识与技能自评互评通过阶段课程的学习,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参与学习,能把这个阶段做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这个作品的制作中去。分别体现在了哪几个地方?解说有新意并能快速准确的演示所用技术,语言流畅、有条理性、有号召性、鼓动性。
高年级的“三维量规评价表”设计较难,可能有的同学不是填写的很准确,老师在此过程中就得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不仅要督促引导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还要从学生的自评、互评中发现共性和个性问题,适时地给学生进行讲评和指点。在讲评和指点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进行充分地肯定,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感受到“我能行,但还须努力”。通过大家的互相比较中,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加以改进,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作品,更好的巩固知识。
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教师通过收集学生自评和互评资料,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在教学中一直认真地思考学生的各种反应,从各种角度去欣赏学生独到的个性化表现。不断更新自己的评价量规表,在发现优点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大部分的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完成信息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