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
2017-06-19段朝霞欧国英唐海膑
段朝霞,欧国英,唐海膑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永州425006)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
段朝霞,欧国英,唐海膑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永州425006)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中,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噻氯匹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介入术前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维持至介入术后半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用药治疗前后血栓素B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9例,用药12 h后血栓素B2水平为(63.15±10.0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75.48±11.69)%的水平,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中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氯吡格雷;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几率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介入治疗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冠状动脉出现闭塞的患者治疗中具有极强的优越性。但是,介入治疗容易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给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1]。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防治血栓[2]。此外,氯吡格雷也是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积聚[3]。本院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中应用氯吡格雷,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接受介入手术治疗[4]。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59.5± 19.5)岁,病程3~19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8.5±17.5)岁,病程4~21年,陈旧心肌梗死患者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介入术前接受300 mg阿司匹林(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291)及250 mg的噻氯匹定(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082)进行治疗,在介入术后每天接受100 mg阿司匹林治疗1次、75 mg噻氯匹定治疗1次。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术前接受300 mg阿司匹林与600 mg噻氯匹定治疗,在介入术后每天接受100 mg阿司匹林治疗及150 mg噻氯匹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 d之后将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的剂量调整为75 mg,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5]。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预防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且对比两组患者在服药治疗前后血栓素B2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9.0软件包加以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照组患者有3例出现出血,4例出现缺血,2例出现血栓,共有9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发生事件,而观察组则仅有2例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发生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8%,远低于对照组患者21.4%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血栓素B2水平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治疗之前血栓素B2水平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用药治疗6 h及12 h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栓素B2水平出现了大幅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血栓素B2水平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栓素B2水平对比(x±s)
3 讨论
冠心病主要是患者的冠状动脉位置出现了粥样硬化,进而导致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了严重的堵塞现象,患者在患上冠心病之后,会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甚至是猝死[6]。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也处于不断发展中,介入治疗就是目前冠心病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7]。介入治疗主要是在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或皮肤上切较为微小的切口,从而打开一条微小通道,这样就可以对患者的血管腔等发病部位进行介入。介入治疗的创伤相对较小,麻醉范围也并不大,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中所要承受的痛苦,安全性也较高。但是,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有可能会出现血栓,这样会导致已经开通的血管再次出现闭塞,甚至导致新的心血管疾病发生,这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与康复极为不利[8]。因此,预防冠心病介入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就变得很有必要。
在传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治疗中,医护人员通常选用的药物为噻氯匹定,但是有时会出现预防效果不佳的现象,导致预防治疗的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氯吡格雷可以与血小板膜表面的ADP进行结合,这样就可以保证FIB无法与糖蛋白相结合,进而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与此同时,氯吡格雷还可以对患者体内的PDES活性进行较好的控制,进而对血小板凝聚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药物效率也较高。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中应用噻氯匹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氯吡格雷进行预防治疗。在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相对较高,达到了21.4%,而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则仅为4.8%,从这一结果就可以看出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中的优越性。与此同时,在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栓素B2水平进行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在用药之前的血栓素B2水平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在用药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栓素B2水平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患者。由于血栓素B2水平是血小板凝聚的重要反映指标,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在用药之后血小板凝聚情况得到了较好的抑制,这样也反映出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聚集中的优越性与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中,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抑制患者血小板大量聚集,避免患者在术后治疗中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1]贺清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23(5):133-135.
[2]李筱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1):144-145.
[3]李顺辉.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效果对照[J].当代医学,2015,21(12):113-114.
[4]冷建洪,邓小军.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 21(6):77-78.
[5]王鸣燕,魏琳萍.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J].安徽医学,2014,35(4):504-506.
[6]尹恒冲.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5,35(12):58-59.
[7]李立志.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1(2):189-190.
[8]钱晓蓉,杨素云,贺清明.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疗效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13(2):30-31,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