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校园贷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7-06-19潘丽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校园贷成因大学生

【摘 要】本文旨在对大学生校园贷背后成因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找出解决大学生校园贷危机的策略与途径,并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减少大学生因为校园贷而受伤害事件。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贷;成因;策略

一、校园贷现状

校园贷款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金融服务平台。近几年在大学校园里,各种校园贷的广告无处不见,乱象丛生。类似略带煽情又充满鼓动性的校园借贷小广告,遍布一些大学校园、微信朋友圈和QQ群。借贷公司声称手续简单,只需学生证,无需任何抵押就能放款,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如此简单的贷款程序让不少大学生选择隐瞒父母、借贷消费。有时候学生买个手机,消费五六千元,不和家长商量就直接找借贷平台。

随着校园借贷的蔓延,借贷广告频出新招,从起初的“无担保、无抵押”变为触目惊心的“拍个裸照,立等可取”。这种借贷关系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利息,甚至是高利贷。校园借贷的利率普遍较高,周息从5%到30%不等。由于借款人缺乏足够的还款能力而导致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在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在攀比心、虚荣心的驱使下追求过度消费。面对天花乱坠的贷款推销,许多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并缺乏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结局往往是以贷还贷、巨债缠身,使自己和家庭深陷噩梦。一位曾就职于某网络借贷平台的内部人士透露,在国外,放贷人必须持有执照,而国内放贷人的门槛较低,只要能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开一家网络借贷公司。一些平台甚至打着电子商务公司的幌子,实际上是以分期的名义放贷。此外,由于网络借贷的审核流程和贷款手续都在线上办理,不需要本人当面签订协议,这也导致平台存在巨大漏洞。目前校园贷行业正处在野蛮生长期,由于政府对校园贷款缺乏管理制度,监管力度不够,校园贷款存在着无经营许可、利息过高、涉嫌诈骗、泄露个人信息等各种乱象,学生深受其害。

二、校园贷成因分析

近年,校园贷款导致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如校园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几十万的网络贷款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校园贷乱象丛生,这与大学生不理性的消费方式相关,也与校园借贷平台唯利是图,诱导和纵容学生过度借款密不可分。校园贷产生和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当前大学生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外,还有电子产品、衣服鞋帽、饮食等其他消费需求,而且其中一些人收入来源多样,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超前,对消费贷款需求强烈,在這种情况下,校园借贷“乘虚而入”,设下高利贷、利滚利、“裸条”放款等陷阱,诱骗大学生入局。

(二)学校因素影响

校园贷利用学校监管漏洞,在校园内过度推广,通过在食堂、宿舍等学生密集的地方发传单、塞广告等方式,扩大推广校园贷。另外学校也缺少对学生们有关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专门培训,很多初入校门的学生极容易受骗上当。

(三)社会因素影响

大多数贷款平台只要求学生填写身份证、学生证、家长及老师的电话,少数平台要求学生上传手持证件的照片,作为身份验证。学生开通相关账户后,线上平台能在几分钟内划款到账,开展线下审核的最多3天也能完成签约流程。高利贷、利滚利等校园借贷乱象的背后,折射出监管的缺位。目前针对校园借贷方面政府没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导致监管处于盲区。

三、解决校园贷危机的策略与途径

这一桩桩大学生被骗案例,时刻不在警醒着我们,也为我们深入关注校园贷问题敲响了警钟。面对校园贷种种陷阱的暴露,校园贷款乱象的净化又迫在眉睫

(一)学生应建立文明、理性、科学的消费观,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

我们应知道有需求才有市场,“校园贷”针对学生的过度消费而生,又利用其涉世未深的人生经验,设置高息和高额罚息,使部分大学生落入了透支陷阱。为此,大学生应提倡“以俭为德”的古训,端正消费心理,理性消费,合理消费,铲除“校园贷”存在的土壤。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增加金融素养的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媒体,利用微信、微博等载体,全力开展宣传活动,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展“校园贷”违法犯罪防范知识宣讲,提醒在校大学生警惕陷阱。大学生需要从大学时代开启征信、积累信用,树立信用意识,培养契约精神,参与诚信社会创建。”道口贷首席执行官罗川认为,校方应担起责任,对学生加强教育,并与金融机构主体和征信机构加强互动,将学生严重违约行为记入个人档案。“得让学生们脑子里有这根弦儿,虚假借款、不当消费、编造借贷用途理由等违约失信的‘污点,对个人未来发展有不利影响。”大学生应提倡“以俭为德”的古训,端正消费心理,理性消费,合理消费。

(三)家长平时注重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提倡“以俭为德”,帮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大学生之所以借校园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过度消费,他们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这就要求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其次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日常,这样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才会主动跟父母沟通,及时发现问题。

(四)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对国内的校园贷平台进行监管和抽查,使这一贷款模式能健康发展

严加管理,是为了呵护成长。对大学生如此,对校园金融市场亦如是。”多位专家表示,通过金融创新满足校园贷款需求,大方向没有错。让校园贷实现供需双赢,监管部门、市场机构主体、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要负起责任。首先,规范校园贷的宣传、营销,禁止诱导式业务推广,加强贷款人信息保护。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认为,对于网贷平台虚假宣传、违规销售及计息,以及倒卖、非法使用学生信息的行为,监管部门要畅通举报、申诉渠道,及时查处并依法制裁。其次,校园贷平台自身应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风控,杜绝仅凭身份证、学生证和所谓的授权书就发放贷款的情况。各机构不应为了市场份额一味放低贷款门槛,要切实分析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还款能力,做到资金风险可控。

大学是个小社会,是来让学生们学习深造的地方,建立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大学生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无论是面对“校园贷”还是未知的社会风险,都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

参考文献:

[1]汪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5(9)

[2]王久才.大学生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金融视线,2015(6)

[3]向丽君.浅析校园贷风险及其应对措施.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

[4]李仁良,叶兆青,庾凡.关于大学生“校园贷”问题的思考.教育:文摘版,2016

[4]黄剑.刍议“校园贷”在高校存在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传播与版权,2017

作者简介:

潘丽华,女,(1976.4~ ),辽宁大连人,现为沈阳理工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校园贷成因大学生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