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7-06-19朱超彦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意义,接着提出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近年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开展可谓如火如荼。随着改革大潮的推进,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不屑一顾”,“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美术学习十分反感。长此以往,原本应该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小学美术教学一下子变了“味道”。在新形势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了每个业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意义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提升美术教学的整体成效。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之上,教师应该有效合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全面推广自己的教学思维。在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的美术作品“插上”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翅膀”,美术教学的效果自然比传统的美术教学要提升几个维度。

第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有的放矢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能对美术课程的教学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少的学生其实对于美术是有一定天赋的,但是由于教学方式的陈旧老套,隐藏在“体内”的天赋被渐渐埋没。但是在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式的“刺激”之下,潜藏在学生体内的潜能被重新激发出来,一些原先看上去资质平平的学生一下子有了新的闪光点,教与学的沟通互动变得更加良性且可持续。

第三,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谓意义重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全面贯彻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全面且可持续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了创新思维能力的模式之后,学生的“思维之门”被完全打开,小学生能够在积极融洽的氛围中逐渐成长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突破常规,在教学中采取创新性教育方法

首先,在教学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措施和手段。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进行绘画创造的动机往往都十分的单纯,常常是喜欢什么就选择去画什么。而且在他们的绘画过程中,“依葫芦画瓢”的模式十分常见。这种缺乏独立性的绘画方式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针对于此,教师应该改变原先的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采取“一个命题多个表现”的方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刮大风》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如果按照以往的模式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风”这种自然现象看上去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但是要想用笔绘制出来就显得有限差强人意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刮大风的时候,院里的花花草草具有怎样的动态表现”。通过教师这种形象的引导,学生一下子觉得茅塞顿开,“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自然现象一下子变得十分的形象具体。就算是小学生也能提起自己的画笔将自己心中对于“风”的所感所想绘制出来。其次,巧妙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便利的条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美术教学中不少兴趣盎然的内容由于受到简陋教学手段的限制最终变得味同嚼蜡。而有了多媒体的引入之后,原本那些抽象且不易描述的知识点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波,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变得顺其自然。

(二)为学生构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情境

在为学生构建创新思维能力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美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相应的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禁锢且没有发言权的课堂氛围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可谓是“天方夜谭”。因此,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建十分必要。在自由无阻的氛围中,学生身心放松,心情舒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四处迸发”,学生始终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之下,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教师在进行《奇特的热带动物》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各种简单的小道具、小摆件为学生营造一个热带丛林的环境。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小学生的绘画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纷纷,心中关于“热带动物”各种想法层出不穷,创新思维的“大门”被成功开启,后续教学任务的开展变得简单且易操作。

(三)在科学规范的评价体制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评价机制必须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激发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源泉之一。鉴于此,评价机制必须摒弃以往单一的标准,而是应该体现全面性和科学性。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不拘一格,不管是从创作灵感上、创作意图上、绘画技能上等都应该有所涉及。

第二,在评价体系中还应该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小学生的好胜心极强,也十分喜欢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积极良性的竞争氛围中你追我赶,形成良好的竞争互动意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专门的时间重点讲评体现创新思维能力的画作,并对创作者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榜样的树立对于小学生的教学而言往往具有奇效。

三、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任重而道远。小学美术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创新性教育变成常态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尹晓霞.如何在小學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92.

[2]郑贤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艺术科技,2013,(01):234.

[3]刘红伟.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5,(07):204-204.

作者简介:

朱超彦(1988.10~),女,汉族,广东广州人,二级教师,本科,小学美术。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美术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