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生产效率发展现状分析
2017-06-19黄璐宋玉兰
黄璐,宋玉兰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新疆棉花生产效率发展现状分析
黄璐,宋玉兰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新疆棉花生产在我国乃至世界棉花生产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农民增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疆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对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产出收益等方面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棉花的单产水平比全国单产水平高出30%~40%;每公顷棉花劳动投入数量与劳动生产效率呈反向变化趋势;棉花质量下降明显;棉花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先进技术的采用会有效促进棉花土地产出率的提高;同时,棉花生产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
棉花;生产效率;生产技术
新疆作为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近年来年产量占全国比例不断攀升[1]。2016年新疆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新疆棉花总产、单产连续22 a位居全国首位,棉花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及以上,棉花收入已经占到南疆棉花主产区农民收入的60%,占到自治区农民收入的35%;而全疆财政收入的15%、产棉县财政收入的50%都来自于棉花以及与棉花相关的产业;棉花生产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是新疆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2]。
伴随着新疆棉花产业的迅猛发展,棉花生产也相应承担着多种压力。首先,棉花生产过程中靠面积、靠资金投入保产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3-4]。其次,2010年以来,棉花每公顷采摘费用占到总成本的30%,大大挤占了棉农的收益。同时,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棉花,棉花已成为“国货入库、洋货入市”现象最典型的大宗农产品[5],且新疆棉花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6-7]。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又要保证粮食绿色安全的前提下,要使棉花生产稳步提高,不能只依赖于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且现阶段在棉花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及地膜等的用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同时生态环境受到污染[8-9]。因此,棉花生产就需要更多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就是依靠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效率[10]。棉花生产必须从单纯扩张面积向降低成本、增加效率,从而提升效益的方向转型[11]。
笔者通过介绍新疆棉花生产的基本情况和新疆棉花生产效率现状,并分析相关问题,以期能从全方位的角度来说明新疆棉花生产效率的现状和变化。
1 新疆棉花生产概况
由表1可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单产均位居全国前列。由2005—2015年统计数据可知,10 a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了126.3万hm2,而新疆棉花种植面积2015年是2005年的近2倍,年均增长率为9.8%;新疆棉花总产量相较于2005年增长了234.1万t,年均增长率为11.9%。根据棉花单产数据可以看出,新疆棉花的单产水平比全国单产水平高出30%~40%,对全国单产水平的贡献率达到近50%,在我国棉花生产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由此可知,新疆棉花生产在我国棉花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1 新疆棉花种植情况
新疆的自然条件独特,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且新疆棉花的纤维长、丝光度好、品级高,因而是我国纺织企业生产配棉的首选原料[12]。由表2可知,近年来,新疆棉花质量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尤其是临时收储阶段,棉花质量下滑明显,纤维长度明显下降、断裂比强度变低、整齐度降低成为限制新疆棉花质量的主要问题。自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后,纺织企业、轧花厂等在收购棉花时更多注重棉花品质,促使棉农在种植时也开始选择品质高的棉花品种进行播种,从而对棉花的质量提升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2 2009/2010—2014/2015年度新疆棉花质量情况
2 新疆棉花生产效率发展现状
2.1 棉花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提高棉花生产效率是通过作用到棉花生产中的各个生产要素,进而优化要素配置效率、降低要素投入量和提高生产要素产出效率,从而促进棉花产出能力增强[13]。由图1可知,2005—2009年,每公顷棉花劳动投入数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劳动生产率整体逐步在提高;2010年每公顷棉花劳动投入数量急剧上升,相反劳动生产率却急剧下降,2010年后,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每公顷棉花劳动投入数量慢慢下降。表明每公顷棉花劳动投入数量与劳动生产率呈反向变化趋势,劳动投入数量越多不代表劳动生产率就高,反而劳动生产率会降低。而随着棉花播种面积的不断上升和劳动力数量的整体下降,棉花土地产出率不断地上升。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先进技术的采用,促进了棉花土地产出率的提高。
2.2 棉花种植成本不断上升,产出收益增减幅度较大
农民种植棉花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较高的棉花生产收益,棉花收益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14]。2005—2015年间随新疆棉花生产总成本不断攀升,棉花价格波动频繁,使得新疆棉农的种植收益增减幅度很大。由图2可知,这10 a间棉花种植净收益有4 a增加6 a减少,2015年已到近10 a最低(7 372.27元/hm2)。新疆棉花主产品产值2010年达到最高,为28 620.45元/hm2。每公顷棉花主产品产值是棉花单产和棉花价格相乘的变量,而如上所述新疆棉花单产是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可见,新疆棉花产值的波动更多是受制于棉花价格的影响。2010,2012年等年度产值较高都是因为当年的棉花价格较高的结果。
2.3 先进生产技术的采用比例不断上升
先进生产技术的采用可以有效提高棉农的棉花生产效率[15],且棉花种植户对先进技术的采用需求较强[16]。近些年,新疆逐渐形成了“机械化采棉”、“膜下滴灌”、“精量播种”、“矮密早栽培”、“病虫害防治”相结合的高产植棉模式[17]。如夏季冰雹灾害通过雷达预报,采取人工消雹方式解决;棉田病虫灾害,通过贯彻种植抗病虫品种的防治技术措施加以解决等。其中,新疆棉花的滴灌面积和机采棉面积近5 a来飞速增长。2010年新疆播种机采棉面积只有2.09万hm2,2015年已达到33.33万hm2,是2010年的15.9倍;而棉花滴灌面积2015年已达到79.8万hm2,较2010年增长26.47万hm2。由此可以看出,先进技术在棉花生产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棉花种植技术的推广范围扩大,有效促进棉农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
2.4 棉花生产管理制度及相关扶持政策情况
在棉花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方面,主要体现为棉花生产服务的集中化、规模化和产业化[18]。主要的生产管理体制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和统一结算”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地方的龙头企业(棉花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散农户自种自销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有效提高棉花生产效率,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升棉花产业竞争力[19]。
我国农业部于2009年启动了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种植项目[20]。2011年全国的棉花高产创建区有260片,每片区要求棉花种植连片面积1万hm2。每个创建区均有专业技术负责人,落实5个“100%”技术措施,分别为“棉花良种统一供给率100%”、“测土配方施肥节肥技术采用率100%”、“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100%”、“订单生产100%”以及“三丝含量达标率100%”。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得我国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棉花单产水平与当地非示范片相比,高出20%~50%。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了棉花“千公斤”示范片的创建,通过创建形成超高产集成技术方案。其中,2011年在全国三大棉花主产区的棉花生产大省共安排50个示范区。该项目以优势品种和轻简栽培为重点,使用体系培育的优势品种,统一供种;集成轻简化、机械化植棉技术,主要包括优势品种、基质育苗移栽、缓控释肥等。通过“四个结合”措施予以推进,分别为“以试验站为主题,与岗位科学家和农户紧密结合”、“品种、技术与经费支持相结合”、“培训、现场操作和经常性服务相结合”。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棉花单产水平的平均值要高于一般棉花单产水平(2 985~4 478 kg/hm2)。目前,全区在11个县市开展粮棉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13个县市棉花种植面积超过50万hm2、年产皮棉6万t以上。
3 结论
通过对新疆棉花品质、单产、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产出收益等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新疆棉花生产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棉区。但近年来棉花生产总成本的上升,促使新疆棉农收益波动明显;然而,新疆棉花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及先进技术的采用,促进了棉花生产效率的提升,降低了每公顷棉花劳动投入数量,从而对减少棉花生产总成本具有促进作用。
棉花生产中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高低,直接决定棉花生产效率的高低,是影响棉花生产成本的基础因素。应加强农业劳动技能培训和农技知识普及,大力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以机械和智能装备替换人工,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加大技术扩散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先进棉花生产技术转化,广泛提高棉花生产技术应用效率。
提升棉花生产效率,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新疆棉花生产技术的需求,应对轧花厂机采棉收购加工设备改造进行政策支持,加强对购置采棉机等棉花生产设备的补贴,降低技术采用进入门槛成本,改善棉花生产条件,提升棉花质量,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何同庆,王慧君.棉花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5(18):133.
[2]王力,张杰,赵新民,等.新疆棉花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12(11):9-13.
[3]李雪源.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C]//中国棉花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太原:中国棉花学会,2012.
[4]张杰,师林军,樊昱君.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新疆棉花产业的困境与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16(10):47-52.
[5]杨伟华,王延琴,周大云,等.对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汇编.南京: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
[6]张杰,杜珉.提升新疆棉花质量的意见建议[J].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2016(3):1-5,7.
[7]赵明.提高新疆棉花质量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J].中国棉花加工,2015(5):4-6.
[8]李付广,章力建,崔金杰,等.我国棉田生态系统立体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棉花学报,2005(5):299-303.
[9]张志祺,马瑛,王保力.棉农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2):43-47.
[10]续竞秦,杨永恒.中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7):15-19.
[11]王远华.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时[J].农经,2016(3):30-34.
[12]王志坚.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延伸[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7-19.
[13]方鸿.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基于省级层面的测度、发现与解释[J].农业技术经济,2010(1):34-41.
[14]毛德敏,刘维忠.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路径探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4):532-535,540.
[15]祝宏辉.新疆两种经济体制下的棉花生产成本差异及原因分析[J].中国棉花,2008(1):5-7.
[16]王丹,马瑛.棉花种植户新技术采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棉花种植户调查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8):101-104.
[17]田立文,白和斌,柏超华,等.新疆棉花补贴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5,52(7):1359-1367.
[18]喻树迅,张雷,冯文娟.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社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1):137-148.
[19]孔庆平.制约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S2):3-5.
[20]马淑萍.关于稳定发展我国棉花生产的思考[C]//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长春:中国棉花学会,2010.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tton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Xinjiang
HUANGLu,SONGYulan
(College ofEconomics and Trade,Xinjia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Xinjiang cotton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the world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n cotton production pattern,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 aspect,i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economy.This paper uses the descrip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the Xinjiang cotton planting area,yield,labor productivity and land productivity,output returns analysis ofthe status quo.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yield ofcotton in Xinjia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the whole country by 30%-40%.Labor input quantityand labor productivityofcotton per hectare is inverselychange trend.The decrease ofcotton qualityis obvious.The improvement of cotton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he adop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wil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yield of cotton land.And cotton production technologyis rapid development.
cotton;production efficiency;production technology
F326.12
:A
:1002-2481(2017)06-1020-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6.38
2017-03-10
新疆农业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项目(xjaucxy-yjs-20152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030502)
黄璐(1991-),女,新疆喀什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政策。宋玉兰为通信作者。